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知道血缘有多重要吗?"舅舅的手轻轻摩挲着茶杯,眼神飘向远方,"可能比不上二十多年的相依为命吧。"他说着,笑了,那笑容里有太多我读不懂的东西,就像我童年时那些无解的疑问一样。
01
我叫周海洋,今年三十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如果你问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那一定是舅舅周建民那双布满老茧的手。
记得那是一九九八年的冬天,华南小城难得地下了雪,我刚满三岁,父母留下一封简短的信,说是去东南亚做生意,就再也没了音讯。舅舅那年二十七岁,在镇上的机械厂做钳工,单身,收入微薄,却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担子。
"雪人要这样堆,先滚一个大雪球做身体,再滚一个小的做脑袋。"舅舅蹲在我身边,手把手教我。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不戴手套,因为那是厂里发的唯一一副,已经给了我。
我们住在城郊一间只有三十多平米的平房里,水泥地面,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房间里最值钱的大概就是那张木床,我和舅舅睡在一起,冬天靠彼此的体温取暖。那时候,我总以为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生活的。
"海洋,给,这是新铅笔盒。"上小学那年,舅舅递给我一个蓝色的铅笔盒,闪亮亮的,是商店里最贵的那款。我欢天喜地地接过来,却在第二天发现,舅舅的工作服上又多了一块补丁。
"舅舅,我爸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经常这样问。
"他们在国外很忙,不过他们很爱你,等他们忙完了,一定会回来的。"舅舅总是这样回答,声音温柔但坚定。
班里开运动会那天,其他同学的父母都来了,我站在操场边,眼巴巴地看着。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挤过来,那是舅舅,他请了半天假,额头上还有工厂的机油印。
"海洋,舅舅来给你加油了!"他大声喊着,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有一个爱我的舅舅,好像也挺好的。
当别的孩子问起我父母在哪,舅舅总会说:"他们在国外做大生意,等挣够了钱就回来。"但我慢慢长大,心里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02
初中时,我开始理解那些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每到家长会,舅舅总是穿着他最整洁的衬衫去,那件蓝色衬衫已经洗得发白,但总是熨得笔挺。
"周建民,孩子他爹妈真的就这么不管了吗?"邻居张大妈问。
"他们有苦衷,我能照顾海洋,就是最好的安排。"舅舅总是这样回答,语气平静,但我看得出他眼里的坚定。
十四岁那年夏天,在一次青春期的叛逆发作后,我对舅舅吼道:"他们根本就是不要我了!为什么你还要骗我?"
舅舅愣住了,然后慢慢地走过来,坐在我床边:"海洋,听我说,无论发生什么,舅舅都会一直在你身边。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很多人离开你,但我不会。"
那晚,我偷偷翻遍了家里所有可能藏东西的地方,希望找到关于父母的线索,但除了一张我很小时的全家福,什么都没有。照片上,年轻的父亲和母亲各站在我一侧,笑容灿烂,而我还是个婴儿,对未来一无所知。
十五岁那年,舅舅发现我对电脑很感兴趣。当时正流行网吧,但舅舅从不让我去,说那地方不健康。两个月后,他搬回来一台二手电脑,放在我们家的小饭桌上。
"这是卖废铁的老李介绍的,价格公道,你可以在家学。"舅舅说,眼睛里闪着光。
我后来才知道,他加了三个月的夜班,吃了三个月的咸菜配馒头,才攒够钱。
有了电脑,我如鱼得水,很快就自学了编程。舅舅虽然看不懂我在做什么,却总是骄傲地对邻居说:"我外甥可厉害了,会做电脑程序,将来肯定有出息。"
高考那年,我拼命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更是为了舅舅。当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舅舅拿着它,手微微发抖。
"海洋,你看,北京的大学,计算机系!你考上了!"舅舅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抱住他瘦削的肩膀:"舅舅,这都是因为你。"
临走北京前,舅舅把存折塞给我:"这里有两万块,是舅舅这些年存的,你拿去,生活上有困难就用。"
"舅舅,你留着吧,我可以申请助学金。"我推辞。
"拿着,舅舅没别的本事,就这点钱,你拿着我才安心。"舅舅固执地把存折塞进我的行李。
03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体验。北京的繁华让我这个小城青年眼花缭乱。我刻苦学习,参加各种比赛,希望尽快找到实习机会,减轻舅舅的负担。
大二那年冬天,一个深夜,舍管阿姨敲响了我的门:"周海洋,你舅舅住院了,镇上医院打来电话。"
我连夜买了最早的火车票回家。当我赶到医院时,舅舅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却还对我笑:"没事,就是胃出了点血,休息几天就好。"
医生告诉我,是胃溃疡穿孔,已经动了手术。邻居王大爷悄悄对我说:"你舅舅这些年太辛苦了,三餐不定时,经常饿一顿饱一顿的。"
"舅舅,我休学照顾你吧。"我握着他的手说。
"胡说!"舅舅难得地严厉起来,"你好好学习,那是你的路,我这点小病算什么。"
最终,在我的坚持下,舅舅同意去北京检查治疗。我找了个小单间,白天上课,晚上照顾他。看着他吃药时皱起的眉头,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校园招聘会上,我被一家创业公司相中,毕业后直接入职。
"小周,你的算法思路很有创新性。"面试官评价道。
我没告诉他,那些日夜的编程练习,是在医院陪护舅舅时完成的。
毕业后,我进入那家创业公司。舅舅坚持回老家,说北京空气不好,其实我知道,他是怕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创业公司的工作强度超乎想象,但薪水也不错。我省吃俭用,把大部分钱都寄回家,每个月都会抽一个周末回去看舅舅。
"海洋,你看起来瘦了。"舅舅总是这样说,然后变戏法似的端出我爱吃的菜,"多吃点,补补身体。"
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一年后,公司资金链断裂,我失业了。那段时间,我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窝在出租屋里,不知如何是好。
"海洋,回家吧,舅舅这里永远是你的家。"电话那头,舅舅的声音让我鼻子发酸。
我回到老家,颓废了一个月。舅舅每天变着法做好吃的,从不催我找工作,只是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我旁边,讲他年轻时如何从一次次失败中爬起来的故事。
"人生就像钉钉子,敲不进去就换个地方,总有一处是你的木板。"舅舅这样说。
他的话让我重新振作。三个月后,我被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录用,回到了北京。
04
这一次,我迎来了真正的转机。在新公司,我如鱼得水,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拼搏精神,三年内连升两级。二十八岁那年,公司决定筹建新的技术团队,我被任命为负责人。
"周总,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公司对你很有信心。"总监拍拍我的肩膀。
那一年,我的年薪突破了百万。拿到第一笔丰厚的奖金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一辆车,开回老家送给舅舅。
"这是什么?"舅舅瞪大了眼睛,看着院子里崭新的轿车。
"舅舅,这是给你的。这些年,您辛苦了。"我把钥匙塞进他手里。
舅舅摸着车身,眼圈红了:"你有出息了,舅舅就知道你会有出息的。"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都在好转。我在北京市中心租了一套大房子,接舅舅一起住。他起初不愿意,说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妥协了。
"你看,这里阳光好,空气也好,离医院也近,您就当是陪陪我。"我对舅舅说。
舅舅慢慢适应了北京的生活。我请了阿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周末带他去公园散步,看着他结交了新朋友,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
"海洋,舅舅这辈子,值了。"有一次,他喝了点小酒,拍着我的肩膀说。
我参与开发的新产品在行业内引起轰动,获得了多项大奖,我自己也成了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
三十岁生日那天,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要给舅舅一个最好的礼物。
在北京最好的别墅区,我买下了一栋带花园的独栋别墅。装修时,我特意按照舅舅的喜好来设计——宽敞的厨房,朝南的卧室,院子里种满了他爱的花草。
舅舅六十岁生日那天,我蒙住他的眼睛,把他带到了新家。
"舅舅,睁开眼睛吧。"我轻声说。
舅舅睁开眼,看着眼前三层的别墅和满园的春色,愣住了。
"这是……"
"这是您的新家,舅舅。这些年,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所房子,是送给您的生日礼物。"
舅舅站在原地,眼泪大滴大滴地落下来。他环顾四周,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过了许久,他才哽咽着说:"海洋,舅舅这辈子值了,真的值了。"
我们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舅舅很快喜欢上了这里,每天侍弄花草,偶尔邀请邻居来家里喝茶聊天。看着他脸上舒展的笑容,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被我们的故事感动,未经允许就把照片和简短的经历发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想到,这个普通的分享一夜之间传遍了网络。
第2天, 当地一家报纸以"舅甥情深"为题,报道了我们的故事。记者找到家里来,希望做进一步的采访。
"您为外甥做了这么多,有什么感想?"记者问舅舅。
舅舅腼腆地笑了笑:"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尽了一个亲人的责任。海洋是个好孩子,他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被这份亲情打动,点赞、转发,甚至有陌生人写信来表达敬意。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就在我们以为生活将一直这样平静美好时,变故突然降临。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刚开完会回到家,发现门口站着一对衣着考究的中年夫妇。男人西装革履,女人珠光宝气,看起来颇为富贵。
"请问你们是?"我疑惑地问。
"你是周海洋吧?"男人直视着我,声音有些颤抖,"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我叫王明,这是你母亲林芳。"
我如雷轰顶,站在原地不能动弹。这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个不断询问父母去向的小男孩。
"你们有什么证据?"我冷冷地问。
女人从包里掏出一叠照片和证件,其中有我的出生证明,还有我小时候的照片,甚至有一张我和舅舅在老家门口的合影,背景依稀可见那间破旧的平房。
我震惊地看着这些照片,又抬头看这对陌生的夫妇,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就在这时,舅舅从别墅里走出来。当他看到门口的两人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子微微晃了一下,似乎要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