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硅基负极电池需求的增长与技术的革新,为硅基负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硅基负极领域早有储备的贝特瑞等头部企业,有望凭借其先发优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电池产业链快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力。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高端化趋势日益显著,这促使车企不断向上游探寻更优质的电池材料方案。
与传统的石墨负极相比,硅材料负极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快的充放电速度。以一辆新能源汽车为例,使用硅基负极的电池能够让车辆拥有更高的续航里程,同时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更长的行驶距离和更短的充电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使用体验。
硅基负极的应用领域并不仅限于新能源汽车,它已经成功进入了消费领域。目前,苹果、华为、小米、VIVO等全球知名手机大厂,都已将硅基负极纳入其供应链。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技术上的突破,让市场对硅基负极的大规模应用充满了信心。2024年11月,华为公开了一项名为《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的专利。该专利有效解决了硅基材料因膨胀效应过大导致电池循环性能低的问题,显著提高了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与华为在研发方面有着长期的合作,共同申请了多项专利,其中就包括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研究,如《硅氧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原料、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作为在硅基负极领域率先实现量产的企业,贝特瑞优势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货量领先行业。这表明贝特瑞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能够在硅基负极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