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博鳌特派记者 刘 洋 陈子帅 本报记者 顾锦东
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智库学者和媒体代表参加开幕式。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政府表达对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心。”韩国《每日经济》27日报道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7日上午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迎全球挑战 共建亚洲家园》的主旨演讲。丁薛祥强调,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我们有信心实现发展目标,必将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诚挚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每日经济》报道称,尽管美国特朗普政府引发了“关税战”,但中国政府仍计划通过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和促进科技发展的措施来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
据孟加拉国《达卡论坛报》报道,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在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表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亚洲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我们必须为共同未来和共同繁荣制定清晰的路线图。这是亚洲必须共同创造的未来。
尤努斯还说,本次博鳌亚洲论坛是在关键时刻举行的。“新出现的规范、法规和技术正在重塑治理方式和经济政策。10年前制定政策的假设已不再适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开展区域和全球合作。”
27日下午,“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举行。这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分论坛之一。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原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在发言中说,中方强调中美合作宗旨是合作共赢,对抗冲突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在现场表示,美国现任政府有“更加接近中国”的意愿,“美国政府看到了有机会让美中之间达成一个宏大的协议、交易和谈判,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
“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这没有变化,如果美国能跟我们相向而行,我相信我们是可以找到很多共同点的。”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原驻美大使崔天凯说。
许多嘉宾也向《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他们此次博鳌之旅的心声。德国汉学家施寒微说,他在博鳌论坛收获了一个重要认知——欧洲必须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新格局,与中国、与亚洲携手前行。“我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也必将持续繁荣,尽管前路难免挑战,但我们终将在不同的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前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新多极世界研究院院长米凯莱·杰拉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正在展现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杰拉奇说:“我们的确认识到,中国现在正在向高科技、创新型模式发展,这令人欣慰。今年,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杰拉奇还提到,我们要证明绿色转型的经济价值和商业可行性,中国正在这么做。
“我被博鳌深深吸引。”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说,这里呈现着一种迷人的共生:中国既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成就,又保持着纯净、美好而富有魅力的传统特质。“这并非矛盾,而恰恰是中国多维度的真实写照:现代与传统交融,宁静与和谐共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