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政治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1858年后,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877年元旦,维多利亚女王被宣布为印度女皇。1909年3月,英国议会两院通过的《帝国立法参事会的法案》,即《1909年印度政府组织法》规定,英王通过印度事务大臣对印度进行管理。


印度事务大臣是内阁成员,对议会负责。印度事务大臣接管了原属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及印度事务管理局的全部职权。有一个顾问性质的印度委员会协助印度事务大臣管理印度。该委员会的人员不超过15人,不少于10人,任期7年,由印度事务大臣任命,其中至少有9人曾在印度任职或居住过10年。

印度政府是印度的最高机关,由印度总督及其执行委员会组成。印度总督称为"参事会总督",也称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总督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共6人,任期5年,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长由总督兼任,其他各部部长由执行委员会委员担任。

立法工作由中央立法议会进行。参加中央立法议会的成员有在职官员、应邀人士和当选人士。议员总数共66人。其中包括:来自行政管理部门的当然议员6人,英印军队总司令、总督、副总督、英国官吏28人,总督直接任命的无党派人士5人,民选议员27人。法案还规定,在民选议员中,14人由大土地占有者、穆斯林、穆斯林地主及加尔各答和孟买的欧洲商会选举产生;另外13人从各省立法议会议员中推举产生。

该法案赋予总督以极大的权力。总督兼任中央立法议会主席;总督有权确认任何法令及其细则;立法议会只能就预算、与公共利益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咨询;议员在涉及政府开支和税收问题时,不得行使否决权;议会不得讨论涉及伦敦和英印政府同外国和印度土邦关系的任何问题,不得讨论未提交议会讨论的任何问题;总督和议长有权否决任何决议和任何决议中的任何部分。实际上,中央立法议会并无立法实权,它只是实现总督意志的一个工具而已。

2.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起义

印度工人阶级的资格比印度资产阶级要老。最早的工人是在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作工,在英国人开办的公司、矿山、铁路工作的。从1851年拜火教徒富商达瓦尔在孟买创办第一所纺织工厂之后,印度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印度工人阶级的人数已达50万人以上。其中女工和童工占1/3。印度工人劳动时间长达14到15小时,没有节假日,工资微薄,劳动条件艰苦,许多工人未老先衰,过早地死亡。工人主要集中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几个大城市,为开展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1877年,那格普尔皇后纺织厂的工人罢工揭开了印度工人运动史的第一页。1882至1890年,共发生25次罢工。铁路工人、码头工人和公用事业的工人都参加了罢工斗争。

1884年,在马拉特人洛杭德的领导下,孟买工人举行了第一次群众集会,要求限制劳动日,规定必需的休息日。1890年,洛杭德倡导成立第一个孟买纺织工人职工会,不久出版了《贫民之友》报。由于工人阶级的反复斗争,殖民政府在1881年颁布了第一个工厂法,禁止7岁以下的儿童进厂劳动;1891年的工厂法又规定实行星期日休息制度,禁雇9岁以下的童工,14岁以下的儿童每日劳动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

印度农民受到英国殖民者、地主和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生活困苦不堪。由于政府的捐税征收现金,佃农不得不向高利贷者借款,等庄稼收成后,按照高利贷者所愿出的最贱的价钱将谷物卖给他。佃户们所有的农产品仅够交纳政府的捐税。有的地方课税高出1倍,甚至有到4倍的,那里所收的全部谷物都不能缴清税赋,以至佃户们被迫借钱来抵销亏空。有些佃农被迫到国外谋生,留下双亲、妻子和儿女孤苦无靠。最终佃户们都沦为乞丐了。19世纪下半期,发生灾荒24次,饿死2000多万人。因此,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1872年,在旁遮普发生了锡克人纳姆达尔教派的起义;1870至1880年,马哈拉斯特拉爆发了长达10年之久的马拉特人的农民战争,曾掀起3次起义高潮,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与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开始结合起来。1879至1880年,又发生了泰左鲁族和沙沃尔族的农民起义及1881至1882年的比哈尔地区农民起义,90年代东印度的曼尼普尔、肯札尔以及西印度的坎贝等地也发生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和封建地主势力。

但是,当时的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没有联系,各地农民起义都是自发的、分散的,在统治阶级的镇压下,都失败了。

3.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印度资产阶级成立了4个地区性民族主义组织。这就是1851年成立的孟加拉的英属印度协会、孟买管区的德干协会、1852年成立的孟买协会以及马德拉斯的本地人协会。这些组织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要求在印度逐步实行代议制;降低土地税和盐税,减少政府的行政、军事开支,发展民族工商业,兴办公共工程和交通事业,大力发展技术教育。

到19世纪60、70年代,印度资产阶级的早期活动家们开始把零散的改革要求系统化、理论化。如孟买的国民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马哈捷夫.戈文德.伦纳德和达达拜.瑙罗吉提出关于印度贫困的根源和复兴道路的学说,深刻指出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是印度贫困的根源。

在理论宣传的同时,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区域性民族主义组织。如1870年在孟买管区建立的浦那人民协会,1876年在孟加拉建立的印度协会,1884年在马德拉斯建立的马德拉斯士绅会,等等。在地区组织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建立全印统一的民族主义者组织的要求。


1885年12月28日,印度国民大会在孟买召开,宣告成立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印度国大党。曾任印度殖民政府高级文官的休姆参加了大会并作了演讲。苏.班纳吉任大会主席。他分4项来确定国大党的宗旨:第一,促进帝国各地比较热心国事的全体工作者之间的个人接触和友谊。第二,通过私人之间直接的友好来往,消除全体爱国人士中可能存在的一切种族、信仰或地方的偏见。更加充分地发展和加强在众所爱戴的列邦君主的难忘的朝代里肇始的国家统一的情感。第三,把印度受教育阶层就一些当前较重大和迫切的社会问题提出的成熟意见记录下来,经过在最充分的讨论中审慎整理之后,作为正式记录。第四,决定各项适宜的路线和方法,俾我国政治家们在今后十二个月中为大众利益而努力时有所遵循。在大会通过的9项决议中,提出了以下要求:成立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的行政工作;撤销印度参议院;准许由选举产生的成员出席立法会议,给予咨询权,在西北省、敖德、旁遮普等地设立立法会议;在下议院设立常务委员会以考虑各立法会议多数通过后所提出的正式反对案;依据印度文官制度在全国同时举行文官考试,并提高报考人应达到的年龄,等等。国大党的成立对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有着重大意义。直到20世纪初,国大党的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其经济主张也只要求保护工商业和固定田赋。

到19世纪90年代中叶,在国大党内除了掌握领导权的温和派外,又出现了巴尔.甘葛达.蒂拉克(1856-1920年)为代表的激进派。蒂拉克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奠基人。1881年1月,创办《月光报》和《狮报》。1895年,利用纪念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吉115周年忌辰来激励人民的斗争精神。在1896-1897年的大饥荒时期,号召孟买灾区农民抗捐抗税,抵制英货。1897年,他被殖民政府逮捕,被判处18个月徒刑,由于印度和英国知名人士的营救,提前8个月获释。他借用吠陀经典中的"斯瓦拉吉"一词来表达印度独立的要求。他主张发动广大群众进行斗争。以蒂拉克为代表的激进派,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富农和广大自由职业者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宣传活动,为未来的全国性的民族独立运动作了一定的准备。

4.1905-1908年的民族独立运动

1899年,寇松勋爵任英印总督。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妄图扼杀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他拒绝印度资产阶级关于民族平权的要求,下令缩减加尔各答市议会里印度人的代表名额,大量解雇市政机关里的印籍职员。

为了挑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对立,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在1905年10月颁布分割孟加拉省的法令。在东孟加拉,信仰印度教的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等上层分子占统治地位,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多信仰伊斯兰教;在西孟加拉则相反,上层剥削者多是伊斯兰教徒,而广大居民多数是印度教徒。

在国大党的领导下,印度人民掀起反分割斗争。1905年10月16日分割法生效当天,加尔各答举行"国丧日",有5万人举行了示威游行。


以蒂拉克为首的激进派提出"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4点纲领。在1906年12月召开的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这4点纲领。1905年末,蒂拉克提出消极抵抗策略,作为争取实现自治的道路。但他没有把消极抵抗同暴力反抗对立起来,而只是认为当时不存在武装斗争的条件。

1906年,民族运动扩展到全印。在孟加拉,提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要求,工人农民也踊跃参加到运动中来,到处都有工会和农会。在孟加拉和马哈拉施特拉还出现了秘密革命组织。

1907年,运动进一步发展。东孟加拉地区的农民掀起大规模的起义;旁遮普地区的农民进行抗税斗争,反对殖民当局提高土地税和增加水税。5月1日,拉瓦尔品第的群众与警察发生武装冲突。夏天,印度各地举行了邮政、电报职工大罢工。11月,孟加拉铁路工人又举行10天大罢工,提出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工资等要求。

殖民当局实行分化瓦解政策。代替寇松担任英印总督的明托制定改革法案,准备吸收国大党温和派参加立法会议。1906年,又授意成立伊斯兰教联盟和印度教大会,作为国大党的对立面。

在殖民当局的挑拨和拉拢下,国大党内部斗争激化。在1907年2月苏拉特年会上,温和派公开提出放弃4点纲领。温和派将激进派排除出国大党。激进派被迫单独召开代表大会,宣布另建民族主义者党,继续进行反英斗争,争取印度完全独立。

1908年,殖民当局逮捕南印度激进派领导人契.皮莱,封闭进步报刊,颁布刑法补充条例,取缔义务纠察队。6月23日,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逮捕了蒂拉克。于7月22日判处他6年苦役。7月23日至28日,为抗议殖民当局对蒂拉克判刑,孟买10万工人举行了6天的政治总罢工。

1905至1908年的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开辟了印度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新时期,是"亚洲的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被英国殖民当局采用各种手段镇压下去了,但它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促进了印度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印度资产阶级当时还不愿领导革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软弱,又没有制定反封建纲领,没有深入发动农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