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这次爽大了!房地产首次被官方归入"大宗消费"范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房子从"投资品"摇身一变成了"消费品",这可不是改个名那么简单,而是政策天平彻底倾斜了。这次定性变化比具体政策更重要,一旦定性为'消费品',接下来就是各种政策的'呵护式'加持!
2003年的国发18号文件
但从此以后,房地产再也无缘中央文件的“消费”范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限制政策:从鼓励,到被限制,光阴,不过是短暂的数年。
当时间走到2025年3月16日,在中央政府网站上,头条位置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其目的在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提振消费是促进经济的重要抓手
新政策具体提出了三个方向的实招:第一招:收储去库存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行动,如某省会城市政府直接购买了3万套滞销商品房。据我了解,至少有11个省份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第二招:降低购房成本公积金贷款利率已降至2.85%,接下来有望下调到2.6%;首付比例已经降到历史最低,二套房最低可至30%;个税抵扣、契税调整等多管齐下。第三招:拆迁改造提速全国范围的旧改已启动,仅广东省就计划投资4000亿元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000个。拆出来的人往哪去?当然是买新房了!
面对这一轮救市,我们必须问清楚三个核心问题:政策定性转变,真的能扭转市场吗?新一轮救市政策与去年的大招相比,力度究竟如何?
2025年,房地产市场真的能触底反弹吗?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购房决策,更关系到整个经济下半场的走向。定性转变意义重大,开启房地产消费时代:当官方将房地产归入"大宗消费"范畴,意味着政策思维从"防投机、控风险"转向"促消费、稳增长"。记得2014年那轮救市吗?当时也是先将房地产定性为"支柱产业",然后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最终引发了2016-2018年的大牛市。
历史很可能再次重演!2025年救市风格也从"大开大合"到"小步快跑"。与2024年相比,今年的救市有两个明显特点:仪式感不强但更加精准:不再高调宣布"救市",而是将房地产政策与消费、基建等领域捆绑推出花钱救市正式开始:从政府收储到拆迁补偿,真金白银投入到位,不再只是"放水"那么简单。
在去年新增 100 万套改造规模的基础上,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在 2025 年,可能会有新的 100 万套甚至更多的老旧小区迎来改造的契机。从这些政策举措中不难看出,今年房地产领域的主基调便是大拆大建、大修大补,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意义,我们稍后将进行深入分析。
与此同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将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 3 米,这无疑是好房子建设指南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它预示着未来新房的建设标准将不断提升,居住舒适度也将得到极大改善。更高的层高意味着更开阔的空间感,能有效减少压抑感,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这一标准的修订,不仅体现了对居民居住体验的重视,更是房地产行业向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
上述三点,无疑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关键内容。然而,这些政策的出台,究竟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影响和变化呢?自去年开始,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逐渐凸显,那便是库存。从去年 430 会议提出要去库存以来,相关举措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从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逐步扩展至 35 城,直至如今的 300 城;
当下正是换房的绝佳时机。一方面,房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处于相对低位,购房成本大幅降低,具体房价下跌幅度,大家心中都有一本账。另一方面,当前首付比例仅需 15%,贷款利率也在 3% 出头,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LPR 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将直接导致月供成本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对房地产市场的托举态度十分明确。因此,如果自身具备资金实力,且有置换房产的需求,只是一直处于观望状态,那么不妨主动出击,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过去的福利分房时代,筒子楼普遍存在没有厕所、采光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大力建设商品房成为当时的必然选择。而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人的住房需求在数量上已基本得到满足。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好的商品房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迭代升级。只要衣食住行这些人类的基本需求存在,房地产行业就必然会不断发展。在底层需求不变的基础上,产品的迭代和升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 10 年,房地产行业将步入一个全面升级的阶段。此次提出新社区必须配备托儿所、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正是充分考虑了当下多数人的实际需求,也是从 “有房子” 向 “好房子” 转变的具体落地方案。
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等措施,直接降低了居民的购房成本。税收政策的优惠,如减免部分契税,能够让购房者在购房时节省一笔可观的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降低,使得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减轻。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他们的购房能力。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能够有效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增加收入、多维度支持和优化消费以及支持房地产相关需求等一系列举措,为稳房地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接下来,随着政策的应出尽出且加快速度落地实施,房地产市场有望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工资性收入的提升,还是财产性收入的稳定,亦或是消费环境的优化和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落实,都将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住房梦想,照进现实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住房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家的象征,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这个梦想正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增收减负,让购房更有底气
增收减负,是这次政策的一大亮点。稳定的收入增长和减轻的负担,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底气去考虑改善住房条件,甚至购买新房。这对于个人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对于整个经济也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力
以旧换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还悄然释放了住房消费的潜力。换掉老旧家具,重新装修房子,每一处改变都让人更加期待新生活的开始。
住房消费,产业链的引擎
住房消费本身也是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不仅让居民住得更舒心,还释放了巨大的住房需求。专项债券支持购买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既解决了保障房供应问题,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税收政策的落实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更是给购房者送上了大大的红包。
此外,住房消费还是大宗消费的领头羊,拉动着其他相关消费。新房的购买往往伴随着家电家具的更新和装修,这些看似小的消费,背后却是住房消费带动的一整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