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卡行业从燃油驱动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长城重卡以一场“用户主场”的技术发布会,向行业宣告了混动技术的新标杆。


3月26日,长城重卡Hi4-G超级混动技术在保定正式发布。这场发布会首次将卡车司机、物流企业代表与工程师共同置于舞台中央,通过1026组真实场景数据、500万公里实测验证,以及“一天一标定”的迭代模式,重新定义了重卡混动技术的价值标准。搭载三擎动力、场景自适应技术的Hi4-G系统,不仅以29.7L/100km的综合油耗刷新行业纪录,更以“用户共创”的研发逻辑,推动中国重卡行业从“工程师主导”迈向“用户定义”的新阶段。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长城重卡“技术实力”与“品牌格局”的双重彰显——既以硬核技术解决效率痛点,又以开放生态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用户共创:从一线需求到技术突破的闭环

传统重卡技术的研发往往囿于实验室与理论模型,而长城重卡Hi4-G技术的诞生,则源于一场“与用户同行”的深度共创。

在研发过程中,长城技术团队深入物流一线,跟随徐州驿卡范前进、昆明楚鑫李海林等卡车司机,跨越起伏山区与平原高速,累计收集1026组场景数据。例如,在山区冷链运输场景中,用户对爬坡动力与下坡能量回收的需求,直接推动了Hi4-G系统“三擎动力架构”的设计;平原快递运输场景中频繁启停的痛点,则催生了“8挡智能混动变速器”的快速响应能力。


这种“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研发模式,将工程师的“最优解”与用户的“真需求”深度融合。

通过“一天一标定”的快速迭代,长城重卡将用户对节油、动力、场景适配的核心诉求转化为可落地的技术方案。例如,针对山区冷链运输油耗高的问题,Hi4-G系统通过双电机独立控制与下坡能量回收技术,实现综合节油率超30%;而在平原高速场景中,系统以高热效率发动机与智能域控协同,将油耗降至19.9L/100km。这一过程中,上百位“共创官”不仅是技术验证者,更成为研发决策的参与者。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场景适配性,更通过用户信任的积累,为品牌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

Hi4-G混动技术:定义重卡智能混动新架构

Hi4-G超级混动系统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重卡行业首次在混动技术领域实现“架构级”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三擎动力+场景自适应”的智能架构,平衡动力、节油与可靠性三重需求。

三擎动力架构(P2+P2.5双电机+柴油机)是全球首创的双电机布局,支持独立控制与多模式协同。上坡时双电机叠加助力,综合马力超1000匹;下坡时能量回收效率提升15%,解决山区场景续航焦虑。

8挡智能混动变速器 是全栈自研的变速器,支持混动多挡位智能切换,动力响应效率提升20%,适配重载起步、高速巡航等复杂工况。


智能域控系统 实时分析载重、路况与时效需求,自动切换十种驱动模式。例如,在平原高速场景中优先使用高效直驱,而在山区爬坡时则启动双电机助力模式。

根据CHTC-TT国家工况认证,Hi4-G重卡综合油耗仅为29.7L/100km,较国家四阶段标准降低17%,成为全国首款综合油耗低于30L的重卡。30C高倍率电池循环寿命突破100万公里,发动机B10寿命达180万公里,换油周期延长至20万公里,离合器与刹车片寿命提升一倍,大幅降低用户全生命周期成本。

长城重卡并未止步于产品技术,而是围绕用户全场景需求构建服务体系:

配件与服务网络 :依托长城乘用车全国资源建立中心库配件储备,2025年计划与康明斯合作,在物流主干线覆盖数百家服务网点。


开放实验室与试用计划 :魏建军宣布开放实验室,邀请进口车车队与同行切磋油耗,胜者可免费试用长城重卡一年;新增100台车辆供用户深度体验,持续优化产品。

结语

长城重卡Hi4-G技术的发布,是一场技术革命。

长城重卡以“用户共创”打破行业壁垒,以“开放实验室”推动技术透明化,其本质是将竞争逻辑从“独享蛋糕”转向“做大蛋糕”。在物流效率升级的驱动下,长城重卡Hi4-G技术的探索,为中国商用车行业提供了两条关键路径:其一,技术突破必须与用户需求深度绑定;其二,品牌格局需超越企业边界,推动产业链整体进化。

这场“双向革命”没有终点,但长城重卡已迈出了定义未来的第一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