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5日,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云腾路附近,一头大型黑色野猪在街头肆意奔跑,路人受到惊吓纷纷躲避。有人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这头野猪出现在现代公寓和沿街商铺之间,它惊慌失措,在路面和楼宇间横冲直撞,险些撞到过往的行人。
这一场景,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野猪带来的威胁,也引发了公众对野猪问题的广泛关注。
野猪,这种原本生活在山林中的动物,如今却频繁地闯入人类的生活空间。事实上,野猪泛滥的问题早已不是个别地区的偶发现象。据人民网去年11月11日报道,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野猪数量在2024年1月份已突破200万头,在28个省份均有分布,其中在26个省份出现致害情况。野猪数量的急剧增加,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野猪肆虐,多地深受其害。比如野猪进入农田啃食、践踏作物的情况屡见不鲜。农民们辛苦种植的庄稼,在野猪的肆虐下毁于一旦,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野猪进入道路引起交通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它们突然闯入道路,让司机们措手不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在城市中,野猪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去年3月份浙江杭州一头野猪在街头流窜,不仅冲撞、咬伤行人,还撞破玻璃墙闯入一家商店,给市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江苏南京去年8月份一头野猪侵入高铁联络线,与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北京门头沟也有野猪闯入居民家中,还有的城市甚至在地铁中也能看到野猪。
面对野猪泛滥成灾的现状,我国自去年7月份提出将野猪移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即不再对野猪进行特殊保护。这一举措的出台,旨在为解决野猪致害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允许地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野猪数量。比如采用招标猎人去捕猎野猪的方式来控制其数量。
对此南京市曾积极响应,试图通过招标的方式来消灭过多的野猪。去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发布招标公告,以91.5万元预算采购2024年野猪种群防控技术服务,数量不低于300头。然而,一家当地企业中标后却又主动放弃了中标资格,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初,江宁区约343平方公里林地,有约700头野猪。科研人员的调查数据表明,整个江宁区的野猪种群密度是2.47到2.72头每平方公里林地。而南京林衡农业科技公司工作人员今年年初在接受江苏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称,国家规定,南方丘陵地带2头(野猪)每平方公里(林地)的时候,就需要控制它的种群密度了。从该数据来看,江宁区的野猪种群密度已经超过了2头每平方公里林地,控制野猪数量迫在眉睫。
南京市中标的企业之所以后来又放弃中标资格。表面上虽然称是人手不够,但推测实际原因是会打猎的猎户不好招聘,能干这个的人很少,而且捕猎野猪过程中如果受伤估计还得赔钱,所以捕猎野猪这个钱并不好挣。
无独有偶,去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林业和草原局也发布公告,计划在西吉县内猎捕成年野猪300头,每头补偿2400元,此举吸引各路捕猎高手纷纷报名。然而,一个月后,“赏金猎人”却表示进退两难。因为当地规定“不能用枪,不能下毒,也不能使用弓箭”,于是有的队伍连日来捕不到一头野猪,不得不中途退出。
这位曾经是受保护动物的野猪,如今的数量已突破200万头,其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其超强的繁殖能力密切相关。一对野猪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能力十分惊人。一般来说,野猪的繁殖周期较短,雌性野猪每年可以产仔1 - 2窝,每窝可产仔4 - 12头。以较为保守的估计,一对野猪一年时间中,子代数量就能达到数十头。如果环境适宜、食物充足,两年时间野猪的数量就能实现数倍的翻番。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野猪数量的增长已经呈现出失控的态势。2024年初我国野猪数量已突破200万头,这个时间至今已过去近一年零三个月,其数量的增长预估可数以十万计。
然而要控制野猪数量却并不容易,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捕猎难度大
捕猎野猪并非易事。一方面,野猪生性凶猛,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捕猎过程中猎手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如前文所述,在宁夏西吉县,由于不能使用枪、毒和弓箭等有效的捕猎工具,捕猎队伍连日来捕不到一头野猪,不得不中途退出。另一方面,野猪的活动范围广泛,它们在山林中穿梭自如,行踪不定,增加了捕猎的难度。
专业人才匮乏
捕猎野猪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然而,目前会打猎的猎户数量越来越少,能干这个行当的人十分稀缺。而且,由于捕猎野猪的风险较大,收益相对较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就导致了在招标防控野猪项目中,企业难以招聘到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捕猎任务。
法律法规限制
虽然野猪已被移出“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但在捕猎过程中仍然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限制。例如,不能使用枪、毒和弓箭等武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捕猎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对于捕猎野猪的行为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出现非法捕猎和滥捕滥杀的情况。
但是我们也不能放任野猪的数量无限制的增长,不然更多的野猪只会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合理控制野猪数量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野猪数量的过度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它们会过度啃食植被,破坏森林和草原的生态平衡,影响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合理控制野猪数量,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野猪经常进入农田啃食、践踏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农民们辛苦种植的庄稼被野猪毁坏,不仅影响了粮食产量,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控制野猪数量,可以减少野猪对农田的破坏,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野猪伤人事件和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合理控制野猪数量,可以降低野猪与人类接触的机会,减少野猪伤人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能减少因野猪闯入道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维护交通秩序。
控制野猪数量需要探索合理的方法,建立科学的野猪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野猪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通过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捕猎计划和防控措施,提高控制野猪数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野猪栖息地的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猪栖息地的干扰,引导野猪向适宜的区域活动。
除了传统的捕猎方式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防控手段。例如,采用围栏、电网等物理防护措施,防止野猪进入农田和人类居住区域。利用声音、气味等驱赶装置,对野猪进行驱赶,减少野猪在特定区域的停留时间。此外,还可以开展生态调控,通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野猪的天敌数量,对野猪种群进行自然控制。
我国野猪数量已超200万头且仍在快速增加,控制野猪数量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方法,努力在控制野猪危害和不影响野猪种群延续、保护生态系统之间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消息来源:《极目新闻》3月27日视频报道《上海街头惊现野猪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