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很多人感慨,年轻时总感觉身体“无所不能”;而一旦上了年纪,体检报告就开始频频亮红灯,之前以为离自己很遥远的慢性病、“老年病”竟也找上了门。

有一种说法认为, 60岁后是人的“寿命关键期”,各种慢性病发病率都开始上升,日常活动能力也开始受到影响;而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患上这些慢性病,更有可能长寿。

今天健康榨知机就来讲一讲,60岁后要面临哪些可能影响寿命的慢性病↓↓

若能逃过影响老年人死亡率的4大慢性病,中国人预期寿命有望再延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2020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77.93岁,比2005年增加了4.83岁,而这一变化45.02%要归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的降低

而影响中国6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的,主要是4大类慢性病——循环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也就是说,到了中老年时期,如果能逃过这4大慢性病,可明显降低死亡风险、中国人有望获得更长的预期寿命。


图片来源:123RF

该研究还发现,2005-2020年间,中国老年人4大慢性病的死亡率有以下变化:

  • 4大主要慢性疾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 糖尿病死亡率:在60岁以上的所有年龄组中都略有上升;

  •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60岁以上所有年龄组均呈持续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速度有所放缓;

  • 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60-85岁有所下降,但85岁后则呈上升趋势;

  • 癌症死亡率:也有类似的趋势,60-80岁下降,而80岁后的癌症死亡率上升。

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和健康中老年人,差别有多大?

有证据表明,如果上了年纪依然保持健康、没什么病痛,而且生活的环境能给他们支持,那么中老年人自己做重要事情(比如上老年大学、从事新的职业、兴趣活动、家务活和社区活动)的能力,和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而得病后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慢性病本身带来的身体损害,明显增加了中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2022 年,《柳叶刀-老龄健康》(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发表的一项 研究分析发现,从起初健康到出现了癌症、中风、心脏事件和残疾或痴呆症这5种疾病事件的老年人,他们死亡的概率远高于在一直健康的状态下直接死亡的概率。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1.9万名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他们最初都健康且没有心血管事件、痴呆症或重大身体残疾史,重点是关注这些老年人从健康状态到首次发生疾病事件(包括癌症、中风、心梗和心衰住院等心脏事件,以及身体残疾或痴呆症)、再到最终死亡的转变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选择关注的这些疾病事件,都是70岁以上人群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长达4.7年,发现:

  • 80.6%的老年人期间一直很健康,没有发生任何疾病事件,也没有死亡。

  • 从健康状态到首次发生疾病事件的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是癌症(9.7%),其次是残疾或痴呆症(4.3%)、心脏事件(2.2%)和中风(1.7%)。只有1.5%的人未发生上述疾病而直接死亡。

发生上述疾病事件会明显升高死亡风险、影响寿命。在所有12种假设的疾病/死亡轨迹中,发生疾病事件后死亡的概率远高于从健康状态直接进展为死亡的概率,其中:

  • 发生癌症后,进展为死亡的概率为158例/1000人-年;发生中风、心脏事件和残疾或痴呆症后,进展为死亡的概率分别为112例/1000人-年、88例/1000人-年和69例/1000人-年。
  • 而在健康状态下,直接进展为死亡的概率仅为4例/1000人-年。

而且和70-75岁相比,一旦过了75岁,年龄越大、大多数已有的健康问题进展为残疾或死亡的风险还要大幅升高(除了从中风进展为残疾或痴呆症):

  • ≥75岁人群患癌后的死亡率是<75岁人群的2倍(223例/1000人-年 vs 110例/1000人-年);

  • 年龄每增加5岁,从健康状态转变为死亡的风险就近乎翻倍,从心脏事件发展为残疾或痴呆症的风险、中风后死亡的风险也都近乎翻倍。

另一方面,虽然慢性病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但由于病程长、恢复慢、容易产生并发症,也会逐渐加重中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损害日常活动能力,降低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慢性病对寿命的影响不只是看寿命的长度,也要看寿命的质量——有的人虽然已高寿,却拖着一身病,这样的生活质量也是不高的。


图片来源:123RF

2019 年,一篇发布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分析了2022-2014年中国22个省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追踪调查数据,结果发现:

(1)与不患任何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较,患高血压会让各个年龄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受损风险都增加。其中:

  • 65~74 岁组的老年人,风险增加了43%;

  • 75~89 岁组风险增加了21%;

  • 90~105岁组风险增加了20%。

(2) 患糖尿病让65~74岁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风险增加了102%,患脑血管病则使受损风险增加了79%。

(3) 在所有老年群体中,患1种慢性病,日常活动能力受损风险增加13%,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受损风险增加了25%;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让65~74岁、75~89岁老年人活动能力受损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0%、17%。

这项研究的结论是,高血压是导致中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65~74岁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或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都会增加受损风险。

怎样做能预防重大慢性病、延长健康寿命?

2020年,一项发布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证实,坚持5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50岁后无重大慢性病的较长预期寿命相关。

这项研究纳入了护士健康研究(1980-2014年间、超7.3万人)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1986-2014年间、超3.8万人)的数据,探索了50岁时无重大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预期寿命与以下5种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关联

  • 从不吸烟;

  • 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4.9 kg/m2;

  • 经常进行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30分钟/天);

  • 适量饮酒(酒精摄入量:女性5-15克/天、男性5-30克/天);

  • 饮食质量评分较高(排名在整体的前40%)。

结果发现,各类人群在50岁后不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预期寿命(简称“无重大慢性病的预期寿命”或“这一无病预期寿命”)如下:

  • 在未采用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参与者中,女性50岁后有望获得的不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预期寿命为23.7年,而男性50岁后无上述重大慢性病的预期寿命则为23.5年;

  • 在采取了其中4~5种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参与者中,女性50岁后无重大慢性病的预期寿命有望延长到34.4年,而男性50岁后这一无病预期寿命则有望延长到31.1年。

  • 而对于重度吸烟的男性(≥15支/天)或肥胖的男性和女性(BMI≥30),他们在50岁后的无重大慢性病预期寿命占总预期寿命的比例最低(≤75%)。也就是说,他们在余下的约二三十年寿命中,可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会在病痛中度过。


图片来源:123RF

总之,到目前为止,很多慢性病还无法治愈,只能靠长期治疗控制。要想获得更长的“高质量寿命”,还是要从提前预防做起,不要等生病了才开始注意身体。

尤其是均衡饮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戒烟,这些都能帮助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提高身心能力、延缓对护理的依赖。

另外,你也许还想知道:

有这5个习惯的中国人,更有可能活到100岁

寿命长短,和60岁后的牙齿数量有关?

40岁时有这8个习惯的人,更长寿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健康榨知机】

在消息对话框回复:长寿

解锁人类寿命的奥秘

参考资料:

[1] Yue Cai, Xiang Cui, Binbin Su, Shiyong Wu.(2022). Changes in Mortality Rates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mong Populations Aged Over 60 Year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 — China, 2005–2020. China CDC Weekly, 4(39): 866-870. doi: 10.46234/ccdcw2022.179

[2] Johannes T Neumann, et al., (2022). A multistate model of health transitions in older people: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SPREE clinical trial data.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666-7568(21)00308-1

[3] Jean-Pierre Michel. (2022). Transitions from health to disease in older populations.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666-7568(22)00011-3

[4] Ageing and health. Retrieved Mar 27, 2025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geing-and-health

[5] 李正禹, 武继磊, 李佳佳, 裴丽君. (2019). 慢性病对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队列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040(001), 33-40.

[6] Li, Y., Schoufour, J., Wang, D. D., Dhana, K., Pan, A., Liu, X., ... & Hu, F. B. (2020). 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free of canc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368.

免责声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 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 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关注我们,掌握新鲜有料的健康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