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说三国是魏、蜀、吴。很多电视剧里,拍诸葛亮北伐时,背后立着的大旗上面写着一个 “蜀” 字。吴、魏两国的人常说 “蜀国如何如何”,更离谱的是,刘备这边自己人也说 “我们蜀国怎样怎样”,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刘备乃汉室宗亲,他称自己继承的是汉室,而且还是汉中王,称帝的时候怎么可能说自己是 “蜀国皇帝” 呢?这其实是受《三国演义》影响。在《三国演义》里,第 85 回甚至连诸葛亮自己都说 “自魏、吴鼎分三国” 。这当然得怪罗贯中。很多人都说《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其实不对,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版本确实尊刘抑曹,但这个版本是经过毛宗岗修改过的。
原本的罗本,不能说有明显赞扬谁、贬低谁的倾向。刘备是英雄,曹操也是好汉。比如曹操一出场,罗本的描写是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计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暗熟韬略”,毛宗岗本则把这些好话都删了,只写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眉”。
甚至很多人认为,原本罗贯中对刘备并不偏爱,像刘安杀妻这样的桥段完全是他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毫无根据。总之,罗本对刘备不是很偏袒,所以在书中不称 “汉” 而称 “蜀”。
当然,再往根源追溯,源头并非罗贯中。陈寿编定《三国志》时,就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那么陈寿为什么这么写呢?是因为他也贬低刘备吗?其实陈寿这么写实属无奈,他编定《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晋朝了,他当然要以晋朝为正统。
而从传承程序上看,晋朝受魏禅让,因此必须以魏为正统。魏国是正统,那么刘备就不能是正统。所以《三国志》中曹操入 “帝纪”,而刘备和孙权入 “主传”。孙权这边比较好处理,国号为吴,所以是《吴书・吴主传》。刘备就麻烦了,他既然不是正统,就不能写《汉书》和《汉主传》,只能以其所在地命名为《蜀书》。但是称刘备为 “蜀主”,陈寿又觉得不合适,干脆耍了个小聪明,反正蜀地只有刘备、刘禅两个皇帝,一先一后,所以就称 “先主” 和 “后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