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拆迁款120万给了侄子而没给儿子儿媳,他俩找上门骂我,村里人却支持我



我是程叔,今年65岁,住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

老伴走得早,胃癌带走了她,那年我才45岁,儿子程刚18岁。

我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靠着三亩地和打零工把儿子拉扯大。

儿子结婚时,我掏空积蓄给他付了县城房子的首付。

当时他说:"爸,等装修好了接您来住。"

可十年过去了,我从没踏进过那套房子的门。

去年我重感冒,打电话想让儿子带我去医院,儿媳在电话那头说:"我们正带孩子旅游呢,您打个车去吧。"

倒是我的侄子程亮,隔三差五就来我家。

上个月屋顶漏雨,他二话不说爬上房顶修葺。

去年我腰疼下不了床,他每天来给我做饭擦身。

村里人都说:"老程啊,你养了个好侄子。"

今年开春,村里拆迁的消息终于落实了。

我那老宅加两亩地,补偿款有120万。

那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抽旱烟,程亮蹲在旁边帮我捶腿。

"叔,拆迁款下来您打算咋办?"程亮问得很随意。

我吐出一口烟圈:"亮子,这钱我打算都给你。"

程亮的手突然停了:"这不成!您得留给刚子哥!"

我摇摇头:"他不需要。你在建筑队干活,媳妇又怀着二胎,家里老房子都快塌了..."

三天后,我在村委会签了字,把120万转到了程亮账户。

没想到当天晚上,儿子儿媳就开着那辆我出了一半钱买的SUV冲进了院子。

"爸!你疯了吗?"儿子把手机摔在桌上,屏幕上是银行转账记录,"120万全给外人?"

儿媳尖着嗓子:"程亮给您灌什么迷魂汤了?我们才是您亲儿子亲儿媳!"

我坐在藤椅上,手有点抖:"刚子,你买房我出了30万,买车出了8万,你孩子出生我包了2万红包。可这十年,你回来看过我几次?"

"那也不能把钱给外人!"儿子眼睛通红,"我现在就去法院告你!"

儿媳扯着嗓子喊:"大家快来看啊!老人把家产都给外人,亲生儿子一分不给!"

没想到最先赶来的是隔壁李婶,她叉着腰说:"程刚,你还有脸闹?上个月你爸发高烧,是亮子背他去卫生院的!"

村支书王叔也来了:"刚子,你爸去年做手术,亮子守了三天三夜。你呢?打个电话都嫌费钱!"

渐渐地,半个村子的人都围在我家院子里。

卖豆腐的老张头说:"亮子每周给我五块钱,让我每天给你爸送块热豆腐。"

开小卖部的刘嫂说:"亮子每月在我这儿存五百,说给你爸买烟买酒用。"

儿子脸色越来越难看。

突然,程亮挤进人群,"扑通"跪在我面前:"叔,这钱我真不能要!您收回去!"

我扶起他,转头对儿子说:"看见没?这才叫孝顺。"

我的老泪终于掉下来,"钱我可以重新分,但刚子你得明白,亲情不是用钱买的。"

儿子愣在原地,儿媳扯他袖子:"走!这破地方再也不来了!"

但儿子没动。

他慢慢蹲下来,抱住头哭了:"爸...我错了..."

现在三个月过去了,儿子每周都带着孙子回来看我。

上周他悄悄跟我说:"爸,我和亮子商量好了,用那笔钱把咱家老宅重建,以后咱们一大家子住一块儿。"

有句俗语说得好:"孝顺不在于给多少钱,而在于走了多少路。"

真正的亲情是平时的一碗热汤,病时的一夜守候,而不是拆迁时的争抢。

希望所有子女都明白,父母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回报,而是用心陪伴。

程叔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生恩不如养恩"。

血缘固然重要,但日积月累的陪伴与关怀更珍贵。

很多父母总想着"家产当然留给子女",却忘了教育子女感恩与回报。

程叔用120万买来的不是亲情,而是儿子的醒悟。

这钱花得值!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你是如何处理的?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