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家”和睦 让“大家”和谐
——大通县人民法院塔尔湾法庭多举措
化解家事纠纷
在法理与情理的交汇处,民事纠纷如复杂的谜题,法官是破题人,以调解为笔,书写公平正义。近年来,大通县人民法院塔尔湾人民法庭针对辖区婚姻家庭类案件占比高、矛盾易激化等特点,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打造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通过开展“观护疏导 助力塔尔新家枫”活动,以家庭教育指导为切入点,采取保护性干预措施,有效遏制辖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发态势。2024年以来,法庭受理家事案件调撤率达43.82%,塔尔湾法庭走出了一条符合辖区实际情况的特色高原司法之路。
让婚姻回归本真 修复家庭情感纽带
从刚性裁判向柔性司法转变,接待热心、调解耐心、判后关心,运用圆桌调解、家庭教育等柔性手段,缓解当事人对立情绪。法庭秉持“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理念,运用心理辅导干预、家事调查等多种措施,探寻夫妻矛盾根源,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修复情感裂痕。对于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夫妻,通过“亲情法”“回忆法”等调解,有效降低离婚率。
法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严格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最终作出合理判决,引导彩礼回归理性范畴。同时,法庭还强化与基层组织协作,与公安、妇联、镇政府及村委等各单位协调联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开展“观护疏导 助力塔尔新家枫”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有力度、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良好的家风保驾护航。开展送法进乡村等活动,以案释法,结合案件讲解婚姻家事案件及彩礼纠纷新规,发挥教育警示作用。加强对乡村干部、村居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婚姻家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培训,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为群众算好“法律账”“经济账”“亲情账”,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彩礼观。
守护未成年人 撑起法律保护伞
针对辖区留守儿童,法庭联合妇联、学校等部门,定期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向孩子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审理涉及留守儿童的家事案件时,法庭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优先保障孩子的抚养权、受教育权等权益。同时,向家长发放未成年人关爱提示卡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让家长深入了解家庭教育责任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保障权益 助力晚年幸福生活
为充分弘扬“夫妻互敬、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等传统家庭美德,实现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则融通。法庭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社区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等法律知识,告知子女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同时,加强涉老年人婚姻家庭、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化解,加大对村干部调解赡养、监护、继承等涉老纠纷的指导力度,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原则,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跟踪问效 精确监管预防
建立家事案件诉后回访机制,构建调解“生态圈”,建立家事案件“一案一策”,对履行情况定期跟踪回访,确保合法权益及时兑现,避免发生衍生案,向民政等部门发送司法建议2份,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塔尔湾法庭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深耕家事审判,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升级、科技赋能,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打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前哨”,为守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大通法院
编辑:苗 艳
审核:冯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