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3月27日,G85、G76重庆(川渝界)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内江段马鞍山枢纽施工现场路基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内江段全面开工。该项目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西南第一路”将全面扩容升级,实现双向八车道、时速120公里畅跑,成渝“双核”交通通行能力将大幅提升。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龙泉山隧道效果图。 蜀道集团供图

全新之路

内江段94公里开工 其中近9成为新建路线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起于内江市桑家坡(川渝界),接正改扩建的G85银昆高速公路重庆段,经内江市、资阳市、成都市,止于龙泉驿区高洞,接在建的成都东西城市轴线城市道路,主线主要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全长179.078公里。

其中,内江段全长约94公里,途经隆昌市、东兴区、高新区和资中县。在这94公里路线中,仅11公里为原路扩建,其余均为新建路段。

事实上,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全线,仅46公里为原路扩建,新建路线133公里,占比超过7成。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内江段马鞍山互通施工现场。 蜀道集团供图

为什么不原路扩建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渝扩容项目设计代表邬旭伟介绍,要将技术标准相对较低的成渝高速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时速120公里,前后技术标准差异太大,比起重新建设更为困难。此外,原来桥梁、涵洞的性能、承载力较差,已经无法满足扩改建的要求。

另一方面,新建路线也是为了让高速公路覆盖沿线更多区域。以去年12月开工的资阳段为例,新线走沱江以北,填补了沱江以北无高速公路的空白,解决了资阳市9个乡镇不通高速的问题。

绿色之路

保护耕地资源 全线剥离堆放表土245万方

27日下午3点过,记者在马鞍山枢纽施工现场看到,这里有1万立方米的表土堆放区,表土类型为“水田-紫色土-耕作层”。


表土堆放区。 曹菲 摄

为什么要将表土剥离后集中堆放呢?蜀道集团成内渝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曾令一介绍,成渝扩容项目沿线耕地存量极为丰富,经过调查,全线的表土资源有245万方。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表土资源,建设者在施工前把肥沃的耕植土进行科学剥离、堆存,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避免表土在施工过程中被掩埋、破坏;后续再将这些表土反哺农田,助力高标准农田的打造。

此外,“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建设全过程。在马鞍山枢纽互通所在的成渝高速扩容项目ZCB5-TJ6分部综合场站,安装了光伏发电板、电力增程式储能系统。白天利用太阳能转化电能用于设施设备运转,规避白天电价高峰期;夜间在电价处于“谷”期时进行储能箱充电,为后面电价高峰做能源输出储备。此模式预计将在该项目的整个生产周期节能减排二氧化碳65吨。

畅通之路

日均通行10万辆次 预计2028年年底通车

成渝高速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条高速公路,也被誉为“西南第一路”,然而,受限于历史原因,成渝高速采用的技术标准偏低。目前,该通道日均车流量达8万辆次,节假日拥堵频发,原路段设计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作为成渝地区又一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大通道,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经济动脉,串联成都、资阳、内江三大城市,将成渝主通道通行能力提升至日均10万辆次,破解长期拥堵瓶颈,促进产业资源高效流动。

目前,成渝高速扩容项目资阳段、内江段已经全面开工,成都段土地审批流程正在加速推进,项目预计将在2028年年底建成通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