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韩联社3月26日消息,首尔高等法院对前总理李在明作出无罪判决,这一司法转折令韩国政坛震荡加剧。
这场持续两年零七个月的司法拉锯战,随着二审判决落下帷幕。首尔高等法院认定李在明在2022年竞选期间"不认识涉腐官员"的陈述不构成虚假事实,推翻了一审有期徒刑1年的判决。数据显示,案件审理期间韩国舆论出现戏剧性变化:支持李在明的选民比例从28%升至35%,其所属共同民主党支持率达到52%,均创下近三年新高。
李在明资料图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司法判决与尹锡悦弹劾案形成微妙共振。自2024年12月国会启动弹劾程序以来,宪法法院已连续审理103天,打破朴槿惠弹劾案93天的纪录。最新民调显示,60%受访者支持罢免总统,仅37%表示反对。这种司法进程的时间差,被外界视为韩国政治博弈的"黄金窗口"。
尹锡悦政府正面临多重危机叠加:通胀率连续14个月超过4%,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2.3%,医疗系统辞职潮导致230家医院停诊。在野党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总统亲美媚日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关系的急剧恶化。数据显示,中韩贸易额在尹锡悦执政期间下降18.7%,半导体出口锐减34%,直接影响韩国经济命脉。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在韩国社会引发强烈反弹。3月15日首尔爆发的抗议活动中,20万民众高举"下台"标语游行,警方不得不部署2万警力维持秩序。政治分析师指出,尹锡悦的支持率已跌至17%的历史新低,其领导的国民力量党支持率仅为28%,与共同民主党的差距扩大至24个百分点。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向,被普遍视为加剧国内危机的重要因素。其执政以来全面倒向美国,不仅配合"芯片联盟"围堵中国,更在台湾问题上多次发表不当言论。这种外交路线直接导致中韩关系降至建交30年来最低点,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217亿美元,现代、三星等支柱企业在华业务遭遇寒流。
这种战略误判在韩国精英阶层引发反思。韩国国际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尹锡悦政府将外交政策"安全化"的倾向,使韩国在中美博弈中承受了额外压力。数据显示,72%的企业家认为当前外交政策损害了国家利益,68%的学者主张回归"均衡外交"路线。
随着尹锡悦弹劾案宣判临近,韩国政治正站在历史转折点。如果宪法法院作出罢免决定,根据韩国宪法将在60天内举行大选。最新民调显示,李在明以35%的支持率领跑候选人榜单,远超第二名12个百分点。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可能意味着韩国对华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
李在明资料图
但政治观察家提醒,当前韩国社会存在严重撕裂。58%的支持弹劾者与40%的反对者形成对立阵营,这种分歧可能在判决公布后引发社会动荡。警方已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在4月可能出现的抗议活动中部署3万防暴警察。
首尔高等法院的无罪判决,不仅改写了李在明的个人命运,更释放出韩国政治生态深刻变革的信号。当尹锡悦政府陷入多重危机,韩国民众用选票和抗议表达着对国家发展方向的焦虑。这场政治风暴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半岛局势的稳定,也将深刻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