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闪烁,松山机场里上演着一场令人心碎的离别。

来自湖南的女性刘振亚(网名“亚亚”)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泪水早已浸透了衣衫,周围是记者们密集的镜头和警方严密的防护线。

由于被台湾官方认定发表“武统言论”,这位大陆配偶不得不告别生活多年的宝岛,与丈夫和三个孩子分隔两地。



«——【·一次举报,掀起政治波澜·】——»

2025年3月,台湾YouTuber“八炯”公开指控陆配刘振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武统言论”,立刻引发了台湾社会的热烈讨论。

以“亚亚在台湾”为名活跃在抖音平台上的刘振亚,已经积累了近50万粉丝,影响力不可小觑,台湾移民署迅速展开调查。

3月11日,移民署以“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为依据,做出了行政决定:撤销刘振亚在台依亲居留许可,要求她在10天内离开,并规定未来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依亲居留。



刘振亚随后通过媒体作出回应,否认自己存在“鼓吹武统”的行为。

她解释说,自己只是基于对国际局势的理解谈及相关话题,却被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她重申自己支持和平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冲突。

不过,移民署坚持认为她的言论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构成了对台湾安全的威胁。



次日,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台湾媒体记者提到了刘振亚事件,发言人陈斌华没有直接评论刘振亚的具体言行,而是严厉批评了举报者“八炯”。

陈斌华用词异常强硬,称举报者为“卑劣之徒”,并警告其“必将受到严惩”。

这种回应方式耐人寻味,国台办或许是为了避免影响刘振亚当时正在与台湾当局交涉争取留台的机会。

如果国台办直接评价其言行,可能会给台湾当局提供新的理由,进一步恶化刘振亚的处境。



实际上,刘振亚曾在3月4日与移民署进行过约谈,并同意删除被指控的视频内容,但这一妥协并未改变移民署的处罚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刘振亚持续通过社交媒体为自己辩解,但未能取得成效。



«——【·最后的抗争努力·】——»

面对即将被迫离开的现实,刘振亚与丈夫黄冠宏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抗争。

他们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交了诉愿和停止执行处分的申请,希望能够暂缓离境命令,然而法院最终驳回了他们的请求,认为移民署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3月25日,也就是离境期限的最后一天,刘振亚联合台湾国际家庭互助协会在内政部门前召开了一场记者会,这是她在台湾的最后一场公开抗争活动。

在记者会上,刘振亚再次表明自己从未鼓吹武统,同时谴责移民署的决定将拆散一个完整的家庭。



一向保持低调的丈夫黄冠宏也首次公开露面,用台语表达了对政府决定的不满以及对家庭分离的痛苦。

记者会现场气氛紧张,支持刘振亚的民众与前来“送行”的反对者形成了对立局面,“八炯”和“闽南狼”等检举者也到场,双方多次发生言语冲突,需要警方介入维持秩序。

这生动地展现了台湾社会在这个议题上的深刻分歧。

令人意外的是,记者会结束仅仅几小时后,刘振亚突然改变了立场,宣布接受离境决定。



这一转变让外界感到困惑,也引发了许多猜测。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决定与法律策略有关。

刘振亚的律师建议,如果拒绝自行离境而被强制驱逐,将会在台湾留下不良记录,未来返台探亲的机会可能完全丧失。

为了保留日后与家人团聚的可能性,刘振亚最终选择了妥协。



3月25日晚上,台北松山机场内,刘振亚在警方120名警力的严密保护下,与丈夫和孩子们道别。

现场气氛沉重,许多围观的民众也为这一幕感到悲伤。

当晚8时45分,刘振亚登上飞往福州的航班,独自离开了台湾。

临行前,她表示自己并非认输,而是希望保留未来合法返回台湾的权利,继续通过法律途径追求正义。



在离开台湾之前,刘振亚发表了一份约1000字的声明,试图最后一次阐明自己的立场。

她承认自己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观点,但同时强调自己从未支持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她提到,自己在台湾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战争对她而言同样是灾难。

她解释说,之所以谈论武统话题,是为了提醒人们避免走向这种悲惨结局,而不是鼓励这种情况的发生。

她反复强调自己希望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这才是她的真实想法。



离台之后,刘振亚通过台湾国际家庭互助协会再次发表了公开信,直接批评台湾内政部门负责人。

她指责当局进行“人权压迫”,批评某些政治势力在她召开记者会时“疯狂攻击”,剥夺了她表达意见的权利,践踏了言论自由。

这封信在两岸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进一步激化了舆论对抗。



刘振亚回到大陆后,国台办于次日再次就此事件发声。

发言人陈斌华指出,两岸婚姻群体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大陆配偶是台湾同胞的亲人。

他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滥用司法手段欺压两岸婚姻群体”,称这种行为“违背人伦,不合天理”。



«——【·事件背后的“政治因素”·】——»

刘振亚事件并非孤立现象,它深深植根于当前紧张的两岸关系之中。自从赖清德上任以来,两岸关系持续恶化。

台湾当局推行“拒统17条”等政策,严格控制两岸交流;而大陆方面的反制措施也在不断增加,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7日的记者会上再次强硬表态,引起了台当局的高度警惕。

在这种氛围下,“武统”话题在台湾成为了极其敏感的红线。

台湾社会对此高度戒备,甚至推出了以武统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引发了广泛讨论。

因此,刘振亚的言论在这种背景下被放大解读,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刘振亚并不是唯一受到处罚的陆配。

“小微”和“恩绮”两位同样活跃于社交媒体的陆配,也因发表类似言论被台湾移民署取消居留许可,限令在3月31日前离境。

“小微”曾提到“台湾满街五星红旗”的内容,而“恩绮”则谈到了解放军军事实力等话题。

这表明台湾当局正对这类言论采取越来越严格的管控措施。



虽然刘振亚事件仅涉及一个家庭,却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连锁反应,影响深远。

对于生活在台湾的36万陆配群体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敲响了警钟。许多陆配表示,将更加谨慎地表达政治观点,避免触及敏感话题。

一些陆配甚至删除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选择更为低调的生活方式。原本就处于边缘地位的陆配群体,现在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和身份焦虑。



台湾法务部门已经表示,正在考虑制定专门法律或修改刑法,明确规范相关言论,这将对台湾的言论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对立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像刘振亚这样的普通家庭,或许只是两岸纷争中的首批“牺牲品”。

言论边界、身份认同与家庭团聚,这些看似个人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更宏大的政治漩涡之中。



参考资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