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美援朝的经典战役,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多是长津湖战役、铁原阻击战、上甘岭等战役,但在我心中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它就是第三次战役中的突破临津江战役。

这场战役尽显毛主席那无与伦比,超越世人的政治格局;

这场战役尽显彭德怀那高瞻远瞩、异于常人的军事能力;

这场战役李奇微上任伊始,信心满满,欲重振第八集团军的辉煌,却被我39军116师来了个下马威。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战役呢?

麦克阿瑟撂挑子不干了,1950年12月24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狠揍了“联合国军”,一举击垮了其占领朝鲜全境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部除襄阳外的所有地区,夺回平壤,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并攻克“三八线”以南翁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彻底扭转了此前的不利态势。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客服装备不利,后勤补给供应不及时,以及极寒天气等诸多困难,将穿插迂回战术展现的酣畅淋漓,对“联合国军”予以严重打击,将南朝鲜第7、第8师,土耳其旅和有着“北极熊团”之称的美军第7师第31团战斗队、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统统斩于马下。

给予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毁灭性打击,共毙死俘虏3.6万余人,光美军就有2.4万余人,美军第八8集团军司令沃克也在撤退途中不幸殒命。我军共缴获、击毁“联合国军”各种火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200余辆,飞机6架。被世界军事专家们公认为20世纪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麦克阿瑟战前疯狂叫嚣“要在圣诞节之前带领美国大兵回家吃火鸡”的总攻势变成了总退却,“联合国军”全面溃败,置重装备于不顾,轻装上阵,一口气向南狂飙300公里,直至“三八线”以南才安稳下来,转入防御。失败、悲观的情绪在“联合国军”中大肆蔓延。

乱作一团的美国高层,圣诞攻势全线败北的噩耗传回美国国内,举国上下一片震惊。

《新闻周刊》认为这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军最惨败的军事战绩”,“有可能是美军战史上最惨烈的军事灾难”。

美联社也悲切地表示:这是美军历史上“最丢脸的失败”,是“最寒冷,最黑暗的年终。”

面对如此严峻多变的朝鲜战局,美国高层也混乱不堪,艾奇逊、马歇尔、布雷德利等一众高层指挥官也无计可施,只能灯火通明的在五角大楼商讨对策。有人提议能不能先和中国人谈判,先暂时停火,让军队获得喘息之机。可一旦停火,美军就不得不从朝鲜半岛撤军,这肯定是美国人不能接受的,杜鲁门竟然在记者招待会公然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称美国“从未放弃使用原子弹这一原则”。

面对杜鲁门的“核讹诈”,戎马一生,打了一辈子仗的毛主席却不以为然:人家要是对你使用原子弹,又怎么会提前告诉你?

法国人也抱怨美国被仁川登陆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太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军队的实力。他们害怕美军固执己见,陷入一场遥遥无期的战争,将兵力全都用于朝鲜半岛而置欧洲防务于不顾,因而主张战争应止于“三八线”。

此时的美国陷于军事、政治双重的不利困局中,经过长久思考,美国的高层们终于做出了继续而不扩大战争的几条原则:战略重心仍放在欧洲;不能在亚洲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保持朝鲜战场现有兵力不变;保持“三八线”稳定,恢复“三八线”战前状态。

可“联合国军”真的能守住“三八线”吗?

12月14日,美英两国商定后,在联合国提出亚洲十三国提案,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鼓吹双方先停火,继而商讨如何解决朝鲜问题。

很明显,美国人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本意是重整军队,再次在朝鲜大打出手。对此,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人民希望朝鲜战事能够和平解决,我们坚持以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为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谈判基础”。这不但是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合理要求,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希望。

美国人基于全球战略角度,怎么可能答应撤军?

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大义凛然”的发表演讲,美国政府愿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谈判问题,可不会向“侵略”屈服,也不惧怕苏联统治力造成的巨大威胁,并宣布从12月16日起“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宣布将军队由250万人扩充到390万人,备工扩产,用最短的时间将飞机、坦克的生产力提升到5倍和4倍以上,以应对各种挑战。

既然不愿意谈,那就战场上见!

26日,美军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将接替在二次战役中意外殒命的沃克,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

这李奇微也是美军阵中赫赫有名之辈,是西点军校的佼佼者,曾担任西点军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教官,又先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菲律宾等地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参谋,处长等职务。

1942年,担任第82步兵师师长(后改为空降师),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里,指挥孩师完成美军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中立下战功。而后胜任第18空降军军长,先后在阿登战役、鲁尔战役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坚强意志和指挥才能”响彻美国军界。

李奇微

刚刚走马上任,李奇微就雄心勃勃的表示,一旦战机出现就立马发起攻击。

然而当他兴致勃勃的冲向白雪皑皑的朝鲜战场时,眼前的场景顿时让他目瞪口呆,让这位美军猛将目瞪口呆的不仅仅是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弥漫着低沉、消极的士气,更让他感到无比沮丧。

一个月之前,这还是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勇往无畏的军队,可现在整个队伍里充斥着厌战、恐惧、失魂落魄、战战兢兢、胆战心惊的气氛。大名鼎鼎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餐桌上也铺着油渍的床单,盛饭的器皿居然是一个个参差不的瓦罐。

这对李奇微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他勃然大怒,命令手下将这些破烂统统烧掉!之后,他在回忆录里写道:“若是他们军队得老祖宗看到他们的表现,一定会死不瞑目。”

由于接连遭受重创,尤其是第二次战役里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击,美军对志愿军由不可一世转为心有余悸,现在这支第8集团军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士兵对指挥官失去信心,指挥官也破罐子破摔,只想快点离开这个让他每天提心吊胆的鬼地方。第8集团军由上到下已经没了往日的雄心壮志,有的只是对中国军队的畏惧。

为了鼓动士气,李奇微将全体指挥官集中起来:“看看你们的对手,他们时常夜间行军,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每天以生玉米和黄豆充饥,这对你们来说,连饲料都不如,是碍难从命!他们用马车、牛车甚至是人力来运送弹药和物资,那我们呢?我们的军队没了公路,都不知道如何打仗,不懂得攻占沿途高地,不去利用有利地形,宁死都不下车,结果就是连车带人一起去见上帝。”

李奇微越说情绪越激动,“要明白你们是步兵!走路是最基本的!中共军队又没有三头六臂,他们也是人,凭借两条腿和单一的武器作战,他们既没有大炮也没有坦克,更没有空中优势,他们的粮食和弹药全仰仗人力和骡马,这就导致他们持续寻作战的能力受挫,第8集团军绝不可以只知道后退,而且要主动进攻,找到他们!盯住他们!歼灭他们!”

除了给全体指挥官训话,李奇微大手一挥还撤掉了5个师长,此举总算是暂时稳住了军心。

李奇微深知志愿军绝不会将脚步仅仅停留在“三八线”,第三次大规模攻势可能接踵而至。为此,他夜以继日穿梭于前线,督促各部在临津江沿线抓紧抢修工事,在江边、道口大肆布地雷,在阵地前沿设置铁丝网,同时飞机不间断持续侦察,企图将临津江布置成为“铁桶阵”。

3日,李奇微命令其部队部署一条从临津将到“三八线”的总战线,一旦战势不利,立即按调整线有序撤离。

当时“联合国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正面和60公里的纵深设置了两道基础防线,第一道防线(A防线)西起临津江口大洞里,经汶山、舟月里,沿“三八线”附近向东至长存里。

第二道(B防线)防线西起高阳、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冬德里。

为确保纵深安全无忧,李奇微还在第二道防线以南37度线部署了三道机动防线,称之为C、D、E防线,C防线起始于汉江南,过杨平、横城到江陵;D防线起始于水原,过利川、骊州、原州、平昌到三陡;E防线是起始于三七线从平泽、忠州到三陡。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总兵力共有34万,用于一线的有5个军13个师加3个旅,大约20万余人,此外,美军第10军(第3、第7和陆战1师)位于大田、大丘、釜山地区休整,并统一划归李奇微麾下。

其部署相当耐人寻味:南朝鲜军位于第一线,美军和英军则置于后方,几乎所有兵力都集中于汉城四周和汉江南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上,这明摆着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立即撤退的架势。

早在12月初,随着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大获全胜,“联合国军”,无奈“三八线”,毛主席便对朝鲜战局做出了准确的预判:战争很可能快速结束,但也可能拉长,我们准备至少打1年,美国很可能提出停战,但停战的前提是美军必须从朝鲜撤退,而且率先后退到“三八线”以南,方可谈停战问题。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老总立即召集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等人开会。

在众人接连发言后,彭老总说:“根据当前的局势,第三次战役很可能放在明年三月左右,因为敌人此时于一线陈兵20万之余,我们算上人民军在内一共30万,历经两场大战,早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休整补充。”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彭老总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深知此时发动第三次战役难度甚大。

13日,毛主席致电彭老总,要求志愿军克服重重困难,和人民军一道打过“三八线”。他强调:我军接连打了两场大仗,主动权已经落入我手,使得敌人暂时转入防御,在“三八线”和“三四线”之间构筑防线,敌情于我有利。

当前,美、英各国大肆鼓吹,妄想操控联合国让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从而使其获得休整时间,因此,我军必须要打过“三八线”,若是在“三八线”以北就停止攻势,在政治上于我不利。

虽然志愿军在此前两战势如破竹,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但困难却应约而来。



队伍的战斗和非战斗减员远超10万人,遭受重创的第9兵团迫不得已只能到朝鲜北部休整,少说3个月方能参战,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补给问题也接踵而来,志愿军的汽车全部集中起来也就260辆,而朝鲜此时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加之山路十八弯,又有美军轰炸机的持续轰炸,这让本就脆弱的补给线已无力保障前线部队的弹药供应,战士们只能拿起缴获的武器,饿着肚子,穿着单衣发起攻击。

彭德怀比谁都明白志愿军此时的处境,在和解方、洪学智等人交换意见后,致电毛主席:“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休整完毕,以便明年再将其歼灭。”

面对战场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毛主席决定立刻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他指出:“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固有的印象,大肆做文章,并企图裹挟我停战,因而我军现在越过三八线再打一战,是甚为必要的。”

为了孤立美军,使得各参战国互生间隙,毛主席特意强调:此次作战以歼灭南朝鲜军为主要目标,若是可以在1月上旬给予敌人重创,力争歼灭伪军几个师及部分美军,则在政治上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怀决定用志愿军加人民军9个军,突破“联合国军”的“三八线”既设阵地防线,而后转入休整,待春季再发起攻势。

具体部署为:以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另加强炮兵6个团组成右翼突击纵队,由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指挥,在高浪浦里至永平段突破,向东川、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分别从两翼向七峰山、仙岩里迂回,断敌退路,歼灭南朝鲜军第6、第7师。

以志愿军42、66军另加强炮兵1个团组成左翼突击纵队,由42军军长吴瑞林指挥,在永平到马坪里突破,分别向中板里、济宁里方向实施突击,以主力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一部,而后挥师向加平、清平里方向扩张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的交通:另以1个师向春川以北运动,牵制南朝鲜军第5师,策应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

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在东场里以东向汶上方向运动,以策应志愿军右翼的行动,并确保其有右翼安然无忧;第2军团、第5军1个师,在战役发起前越过“三八线”,在洪川东南隐蔽待命,准备配合正面作战;第2军团2个团从杨口、麟蹄间突入,向洪川方向攻击,策应志愿军左翼的行动。

中朝两军陈兵31万,于1950年12月31日发起进攻。

为确保战役的突然性,各部闻风而动于战役前一周秘密进入预设阵地。

1950年12月31日16点40分,夜色渐渐降临,只见一发发信号弹腾空而起,数百门大炮发出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一连串的炮弹像冰雹似的砸向“联合国军”的阵地。

短暂的炮火后,嘹亮的号声响彻山谷,志愿军将士从战壕里腾空而起,叫喊声不绝于耳,敌我双方近60万人杀得难舍难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临津江位于朝鲜中部,全长254公里,流域面积8118平方公里,航程121公里,宽有百米之余,由于海潮的影响,江水忽深忽浅,涨潮时水深和案同高,落潮时也近1米之余,两岸的大山高耸陡峭,它贯穿“三八线”绵延至西南,中游一段横泻于“三八线”上,志愿军将在此突破。

为阻挡志愿军突破,敌人煞费苦心,阵地前布置了铁丝网,江边、道口铺满了地雷,树枝上密密麻麻的挂雷,在层峦叠嶂的山间还构筑了数不清的地堡,敌机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敌人的炮弹无差别的轰击江面,妄图凭借临津江天堑,严阵以待,将中朝军队永远钉在“三八线”北岸。

志愿军右纵队把突破临津江的任务交给了39军116师,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两次战役里都颇有建树,全师厉兵秣马,只待破江杀敌。

负责阻击志愿军过江的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南朝鲜军第1师,师长是颇受美国人赏识的白善烨准将。

尽管在前两次战役中,南朝鲜军1师让志愿军打得抱头鼠窜,屁滚尿流,但历经休整,士气高涨。

白善烨以第11、第12团部署在松村、马浦里地区,凭借临津江得天独厚的地势,构筑了纵深约9公里的3个防御阵地,组成以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体系;以15团为预备队。

凭借临津江天堑和坚不可摧的防御,白善烨自诩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固若金汤”工事,志愿军休想跨雷池半步。

志愿军想要跨越天堑,仅有东西两端可实施突破,东段为新岱至上井,西段为元堂里至戍滩浦,但两端互有利弊。

东段较为有利的是,这里是南朝鲜军两个团的相接部,较容易突破;志愿军一方地形起伏小,前方有几条深约1.5米的横向自然沟,稍微修筑就是突击部队的绝佳隐藏点,江对面地形凹凸不平,纵深约2公里处有两个并列高地,只要拿下这两个高地,就是突击纵队的阵地,从而一举攻克敌军阵地。

不利的地方在于,这里地处江河湾向敌军,水流湍急,攀爬困难,敌人一旦行成火力封锁,对岸全是山势陡峭,攀爬困难。

西段有利条件是,这里地处江湾志愿军一方,致使守敌东西两侧一览无余,能精准打击敌翼侧,且利于攀爬,不利的地方在于,志愿军一方地形太过开阔,没有天然屏障,无法做到隐蔽歼敌。

为此,师长汪洋带领团级以上指挥员到东西两个突破点反复侦察,经过分析对比,最终决定在东段实施突破。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志愿军如何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隐蔽进入阵地呢?

这对于身经百战的战士们来说易如反掌,他们提前3天投入构筑阵地的土方作业,在距敌150到300米,正面宽约2500米,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攻击阵地上,利用雨裂沟,突击沟,构筑了可容纳7个步兵营的316个简易隐蔽部。

在堑壕和交通壕内还弄了器材储备室,30多个掘开式的炮兵发射阵地,还有50多个带有掩护的炮兵发射阵地,以及伤员救助部,在3.5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够住了可容纳7个步兵营,8个炮兵连,6个山野炮兵营及师团指挥机构,共计7500余人,70门火炮。

30日起,116师各部凭借夜色迅速进入预设阵地,一直到午夜,7500人的装备和粮食等全部就位。

此时,临津江飘起了鹅毛大雪,整个江面白雪皑皑,真乃天助我也。

此刻,所有进攻阵地都位于地下,地面上空无一物,完全保持了自然地貌的原状。在这场大雪的加持下,让我方阵地上有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伪装,先头攻击部队距离敌军仅150米到300米,即便李奇微亲自乘坐喷气式飞机在江北岸盘旋侦察,都没有丝毫发现。这一胆大心细的伪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绝唱。

为了不让敌军有一丝察觉,116师绞尽脑汁想了诸多办法,将离阵地1000米内的电线、车印和脚印用白雪覆盖,交通壕上铺满稻草用大雪覆盖,白天禁止所有人员车马移动,隐蔽之时炊事连在夜间,修筑烟社制作熟食,通过交通壕将食物送到战士们手里,确保热量供应,又能做到隐蔽性。

时间滴答滴答在流逝,李奇微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志愿军竟隐藏在他眼皮子底下,总攻的时间终于到了。

16时40分,第一轮炮火急袭,就摧毁了敌军几十个火力发射点和多层障碍物,压的敌人炮兵毫无喘息之机。

10分钟后,志愿军炮兵将目标对准了敌人的雷区,在迫击炮的加持下,终于在敌人的雷区、铁丝网中开辟出两条长40公尺、宽6到10公尺的进攻通道。

随后,汪洋一声令下,40挺重机枪齐声怒吼,憋了一整天的志愿军战士一跃而起,冒着严寒,杀向敌军。

左翼346团1连、4连第一时间通过临津江,快速打掉困兽犹斗的残存敌人,迅速攻占了南岸登陆场。

右翼347团5连、7连战士们纵身一跃进入临津江,临战前,大家做了充分准备,吃了一顿辣椒炒肉,浑身冒着热乎劲,然后在寒气透骨的江水里义无反顾的冲锋。

这时,对岸的敌人忽然惊醒,重机枪不顾一切的向江面狂扫,但已经来不及了,5连副排长王殿学带领尖刀班冲上岸边,一口气攀上了10米悬崖。

敌人的18号阵地还在垂死挣扎,王殿学没有多余的动作,一颗手榴弹扔向机枪孔,只能轰的一声,机枪瞬间哑火了,里面的个人呼天喊地的冲了出来,17时14分,敌人前沿阵地被我攻占。

战后,一名被俘的南朝鲜军官满脸惊讶的表示,你们的火炮之密集、打得之精准实属让人意外,居然选择了攀爬难度的悬崖做突破口,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17时55分,347团和346团先锋营击溃南朝鲜的突围后,一举拿下敌人基本阵地和预备队阵地的有力支撑点147.7高地和182高地,将南岸滩头阵地牢牢掌握在我手中,为后续部队的冲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347团主力加346团一个营,攻克敌纵深马智里,各部马不停蹄杀向南朝鲜军团预备队阵地,将其全歼。

1951年1月1日6时许,116师攻克卢坡洞、大村及新村、向前挺进了15公里,俘虏击毙南朝鲜军1040余人,圆满完成任务,在我军战史上留下难能可贵的一笔。

就连李奇微都无比懊恼的表示:“任谁都想不到中国军人居然在冰天雪地中发动了元旦攻势。”

从彭德怀的角度而言,这实在是一场不想打的战役,虽说前两次战役都以大获全胜收场,可两场大仗下来,队伍早已人困马乏、亟待休整,新补充的兵团还在路上,明年春季再发起攻势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从李奇微的角度而言,这是他很想打的一场战役,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第8集团军颓废的士气已被他鼓动士气大振,作为西点军校的高材生,美军阵营的佼佼者,他自然希望和中国军队过过招,看看中国军队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那么邪乎,既然你想打,那毛主席就给你机会,让你领教一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从毛主席的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役,面对以美、英为首的在联合国的极限施压,面对其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赢,只有打赢了,我们在政治上才处于有利地位,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手段,作为军人的彭德怀,自任深谙这个道理,那就打,而且要狠狠地打!

一是突破口选的让人意想不到,既危险重重,又无比出奇,竟然敢把突破口放在临津江弯向敌人的地段,虽一反常态,却打了敌人一个始料未及。



二是进攻的阵地选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但却效果出奇,将7500人的武器装备隐蔽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且未被敌人察觉,想了敌人所不敢想的,实在出奇。

三是炮兵阵地的选址选择妙、选的让人意想不到,距离敌方阵营居然如此近,别说敌人,就是志愿军的很多将领都没想到。

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万勿信以为真,切莫对号入座。图文素材皆源自网络,若有冒犯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络,我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