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7771亿元,“迪王”比亚迪集团公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9%, 1070亿美元超过了特斯拉的977亿美元,和“遥遥领先”的华为,同在一个量级。


在年销量达到破记录的427万辆,全年有牌可打,产品换代精准切中人群需求后,“迪王”交出靓丽的财报实至名归,402.5亿元利润,毛利率来到22.31%,足够有底气今年在冲量之余,换新的冲高打法,掀起的全民智驾,兆瓦闪充又绑定了新标签,“迪王”依然在狂奔。

市场只向赢家献上桂冠。这边“比亚迪财报”关键词有多热,就映衬那边的BBA财报“无人问津”。3月是上市公司扎堆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财报的时刻,每年中国车企必看看吉利、比亚迪、长城几家;而跨国车企则聚焦BBA、丰田等,但今年相当特殊,梅赛德斯-奔驰早在3月份初就公布财报,月中奥迪、宝马也相应给出成绩,市场只有零星的消息,焦点都集中在国内车企大打智驾平权战上了。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4年Q4及全球销量)

“量价齐跌”,即便跟进,大多数的解读离不开这四个字;的确,因为中国市场销量下跌和份额流失,BBA集团在全球的利润、营销等重要指标悉数下滑,交出了近几年最差的业绩表现。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2024年的总营业收入为1455.94亿欧元,同比下降4.5%;毛利率更四年来首次跌破20%;宝马集团全年收入1423.80亿欧元,同比下滑8.4%,中国是全球下降幅度最大市场,收入下降22%至317.86亿欧元,较2023年减少近90.5亿欧元;而奥迪集团总营收645.32亿欧元,同比下降7.6%,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都录得负增长。

回顾2024年中国车市价格战,没有因为BBA光环而却步,反而烧得更猛烈些。豪华车市场总销量下滑7.8%至274.21万辆,而新能源销量在BBA中的占比都不超过20%;可见BBA还在靠油车支撑,为了抵抗高端新能源的冲击,豪华都用上以价换量的策略;当然,BBA也一度要回归价值导向,但却发现豪华身段,一软下来了就不如从前坚挺,反而暴露出降价这招不再灵。反观凭借新能源起飞的品牌,成绩都不错,特斯拉的国内销量,已经超越了奥迪,理想、问界也紧追其后。


(奥迪集团2024年全球销量)

至于第三季度之后,频繁出现豪华经销商倒戈新势力的现象,全年行业利润率更跌到4.3%,这都在说明,中国新能源惊人的渗透率,快到足以重构旧秩序,单靠光环,躺平卖油车很容易被边缘化。


(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对比)

想要智能化下半场留在桌上,必须在科技性和舒适性,作出颠覆式的变革,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中国市场早就深度绑定一起的BBA,既然丢不起市场,也吃过德国总部研速度落后中国新势力2-3代的亏。那么,加大在中国本土化的投资和研发,蓄力反击是唯一的方法。

车均华为,等于没有华为

蓄力反击的第一张牌,是全面拥抱中国伙伴。

奥迪是BBA中,最早与华为开展合作的车企,最新登录工信部公告的上汽奥迪A5参数图片)L,搭载华为ADS2.0深度定制的高阶智驾,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的燃油车型;3月中,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官宣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鸿蒙生态开发数字钥匙,深度集成HiCar的车机,也会搭载在2026年本土生产的宝马新生代车型上;加上早前奔驰宣布在S级试水华为HMS For Car服务;BBA已经全部投入华为的怀抱,虽然形式不同,“含华量”有多有少,但不失为短期内最快速,最没有试错成本的方式。


其中,奥迪与华为绑定最深,基本就是押注智驾,继上汽奥迪A5L之后,包括Q6L e-tron在内的5款车型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而宝马与奔驰,绑定程度依次递减,宝马是拥抱鸿蒙系统生态,而奔驰只在一款车推出华为应用服务,属于华为车BU产品端最为轻便简单的一种合作模式。


段位越高,“含华量”越低?相信BBA比谁都清楚,在如今消费趋势和市场销量下,谈灵魂,独立完成转型是多么不切实际的一件事;阻碍其投入程度,可能是车企在重新布局,宝马一句“开发基于鸿蒙系统的智能应用生态”,就让人浮想联翩,绑定更深只是时间问题;而作为大厂,BBA不会轻易把所有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的。


BBA+华为,对市场还有不错的吸引力?有的,但如果BBA每辆车都是鸿蒙智舱+华为ADS,又拿什么告诉市场,为什么我是BBA呢?

“在中国市场不能只是跟随,而是要主动融入。”以中国本土作为智能车全球研发中心的BBA,不约而同选择了新车攻势作为2025三年的开端,再加一个定语,史上最大规模的。

最有存在感的是被冠以“豪华新物种”的AUDI E,上海车展的量产车就会现身,3.6 秒零百加速、800v架构,搭载空气悬架、全轮四驱、激光雷达等配置,支持高阶智驾,基本以新势力视觉去打造,这辆车若成功了,奥迪转型的担子会轻一些。四环品牌也好,新品牌AUDI也好,都是奥迪效仿“中国速度”,全方位的积极调整;预计到2025年中,陆续投产多款针对中国市场专属打造的车型,包括全新插混车型,要在转型速度上比肩中国车企。


至于宝马,把宝压在“新世代车型”上,其概念车4月将上海车展首发亮相。到2027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推出40余款新车,新世代创新技术将覆盖多种驱动模式及全部细分车型。早前,宝马就透露过“新世代车型”会搭载AI大模型和智能体,也有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圆柱电池,终于与时下车圈最热的技术,同步输出了。


而奔驰在中国市场,也进行新一波发力,从2025年开始的两年内,会为中国市场推出7款专属车型;同时,北京、上海两大研发中心,已成为奔驰全球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点。如今已经亮相的奔驰CLA,自研MB.OS操作系统将全系标配,并针对中国市场做了应用优化。此外,还会搭载中国团队主导的“无图”L2++高阶智驾系统。

车厘子观察

智能平权下,BBA的溢价在哪里?

“试了一下比亚迪海豹06 DM-i的智驾,追得上奔驰E级那套方案了。”

这是一位媒体同行,在试驾完天神之眼-C后,主动跟我聊起的感言。

回望比亚迪在2月初那一场“智驾平权”的发布会,对行业的巨震、对技术风向的带动,对消费心智的引领,还余音袅袅;在这一场博弈内,以智能化安身立命的新势力、以规模化拉低成本的自主品牌,固然是慌而急起直追;但最细思极恐的,当属BBA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即便他们的智能化追到主流水平了,品牌溢价又来自哪里?别忘了在30万+市场,等待BBA们的,还有鸿蒙四界,还有要争长短的中国9系军团。


而且当下的消费者,对豪华旗舰的态度也在变化,去年底与今年初,接连出现的技术旗舰蔚来ET9,顶奢豪华的尊界S800,50万级极致动力的小米SU7 Ultra,都在告诉消费者,什么才叫科技加持下的新“旗舰”。

不管用不用得着,武装到牙齿的顶级产品力;不迷恋品牌光环,好而不贵,还得要一套专属的本领,已经成科技豪华的叙事语言。

即便拿现在信息最多的AUDI E来看,诸多产品力加身,是保持在主流市场争一争的资格,讲到引领、颠覆,谈何容易?

“未战而先退,罪也。”显然,半下王座的BBA肯定愿意放手一博,正如2022年被众车企拦在门外的华为,没想到3年后变成了天之骄子。毕竟今天的中国车市,每时每刻都有诞生黑天鹅的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