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天,随着高考临近,财经类专业的热度持续升温。在金融中心北京,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特色的高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正成为许多中高分考生关注的焦点。
这所学校或许没有“双一流”的光环,但它以扎实的学科实力、贴近行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在财经领域默默耕耘,成为无数学子实现职业理想的起点。
首经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近七十年的发展,让它沉淀出独特的办学基因。在最新的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首经贸位列全国第9名,超越部分“双一流”院校,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学科建设的持续深耕。例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均获评B+,与许多部署高校同台竞技仍不落下风。
学校现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传统强项专业常年稳居报考热门榜单,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工程等新兴专业也紧跟行业趋势,形成了“传统优势+现代创新”的专业矩阵。
科研方面,首经贸的“接地气”风格尤为明显。据悉,学校设立了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专门关注城市经济、人口政策等现实问题。例如,首经贸主办的《人口与经济》期刊是国内最早的人口学类核心期刊之一,被遴选为“世界学术影响力Q2期刊”,长期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不仅如此,学校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决策模拟研究,成果直接可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
这种“问题导向”的科研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术影响力,也为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打开了窗口——不少本科生通过导师课题接触到真实的行业案例,在校期间就积累了很多“财经人”梦寐以求的经验。
2024年,学校在科研领域更是硕果累累: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并在国际顶级期刊如《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论文20篇,彰显了学术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再来看师资,首经贸的教师队伍堪称“低调的实力派”。1800余名教职工中,正高级教授占比显著,不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
例如,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教授,不仅是学科带头人,还参与了国家人力资源政策的咨询工作;金融学领域的教授关于家庭普惠金融的研究成果被《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收录,并多次获得了国家领导人批示。这些学者并非只活跃于象牙塔,他们的课堂常常融入一线案例,甚至带学生走进企业调研。
除此之外,地理位置也是考察学校的一项重要因素,首经贸在这项更是完胜。位于北京丰台和朝阳的双校区,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金融街的脉搏。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有银行总部、知名投行的招聘会上,“首经贸毕业生优先”的标注并不少见。有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5%,近半数进入金融业,其中不乏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头部企业。
考研名师张雪峰曾说首经贸是中分段学生的高性价比选择,这种务实的气质,恰恰契合了许多普通家庭学子的需求——不必追求虚名,而是用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站稳脚跟。
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言,这所学校或许不是最耀眼的选择,但它在时光打磨中逐渐展现出独特的光彩——不张扬,却足够照亮许多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