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作者 | 老叮当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纳入顶层设计,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响应,有企业到点赶人下班,也有企业调整工作时间,双休制得到落实。
然而,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响应政策,其实指标不能治本。
以汽车行业为例,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4.3%,据2024年度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排行显示,中国汽车的质量4年出现持续下滑。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5%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盈利能力的持续萎缩,以及透支信任的代价。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反内卷指的是,反的是“卷价格”、跟风式“卷赛道”、围剿式“卷人才”等情况带来了负面效应,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企业利润空间降低、破坏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稳定,也阻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致使人才流失。
车企要从内卷困局中突围,应该在长期主义框架下,放弃的“补短板”的被动防御姿势,而是在坚持“木桶理论”的基础上,深挖长板优势,构筑品牌护城河。
比亚迪的崛起就是长板战略的最好证明。凭借刀片电池、易四方平台等自研技术矩阵,比亚迪2024年营业收入达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34%,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都在稳步提升。
长城汽车则是凭借“全球每卖2辆皮卡就有1辆长城”的绝对优势,在硬派越野与海外市场开辟出了差异化赛道,2024年长城海外销量同比增长78.5%,以高溢价产品和海外市场的投入成功规避了国内价格混战。
而华为与小米的“跨界造车”,则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破局样本。前者以智能驾驶系统ADS 3(参数丨图片).0重新定义人车交互标准,后者凭借生态链整合能力将“人车家全场景”植入用户体验,以技术外溢构建生态话语权,将竞争焦点从配置堆砌转向系统赋能。
这些企业的突围揭示了一个真理:当行业陷入低效内卷时,技术壁垒与品类创新才是穿透周期的利器,与其盲目“内卷”,不如将目标聚焦自身,将自身的长板延伸为撬动产业链支点。
作为合资车企的“领头羊”,一汽-大众最近也提出了自己的破卷之法。
在第16届服务技能大赛颁奖典礼暨服务品牌焕新升级发布会上,一汽-大众正式宣布大众品牌服务全面焕新升级为“匠·心服务”,并同步发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喜之旅2.0”行动计划。
一汽-大众公司商务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吴迎凯表示:“匠心,是一以贯之、刻入德系基因的极致严谨;真心,是渗入全用车周期有品牌温度的极致关爱。匠心服务的真谛,正是‘以匠的严谨守护底线,以心的关爱突破上限’。”
伴随匠·心服务品牌发布,大众品牌还同步推出了“心喜之旅2.0”行动计划,从“服务流程标准化”,到“客户体验极致化”,正式推出15项客户权益,只为让用户更放心、更省心、更舒心、更暖心。
1
“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本质上其价值,是依托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双擎驱动来实现的。前者提供产品可靠性,是用户信任的根基;后者依托服务专业性,为客户创造美好体验。”吴迎凯表示。
据介绍,每款一汽-大众车型,在投产前都要经历魔鬼般测试,包括历时45周的,8000公里烂路强化试验,10万公里的,耐久交变试验,模拟用户极限驾驶30万公里的测试。
同时,一汽-大众还有严苛的极端条件的高强度测试,其中包括“三高一多”试验。高温、高寒、高原,试验项目远超国标范畴,10万次车门开关试验,次数远超同级。国内独一无二的大众康采恩腐蚀试验,确保车辆12年的防腐蚀保护。
这一切都远超行业一般性标准。
也正是基于这份对产品品质的笃定,大众品牌发布了“整车终身质保”权益,并一次性应用于揽境和揽巡两款旗舰SUV家族上,整车质保的范围覆盖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十大核心系统,并且终身质保不受年限、里程限制,全国联保。
这样良心的“整车终身质保”,放在整个汽车行业都是非常炸裂的。
正如吴迎凯强调:“‘高品质’一直是一汽-大众产品公认的金字招牌,一汽-大众用远超行业标准的严苛测试,确保产品配得上“品质”二字,我们坚持长期主义,绝不拿客户当练手。”
终身质保政策的推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擦亮一汽-大众“高品质”的金字招牌,持续巩固一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统治力。
当然,除了整车质保,一汽-大众还将依托全国1600家经销商网络和3万名专业技师,将构建起覆盖“放心-省心-舒心-暖心”的四维服务体系,将汽车服务从“功能保障”升级到“情感增值”。
具体来看,在省心层面,一汽-大众推出了越保养越实惠、维保履历公示、备件渠道公示、维修旧件展示4项客户权益,不玩套路、公开透明、消除用户对“保养刺客”的顾虑。
舒心层面,一汽-大众推出了20公里免费取送车、7x24全天候道路救援、1小时极速保养、APP在线预约4项客户权益。事实上,在春节期间,一汽-大众已经为用户提供1061次免费救援服务。
暖心层面,一汽-大众还推出了千万客户关爱基金、老客户感恩礼、企微管家服务、客户关爱活动4项客户权益。此前,一汽-大众已经通过客户关爱基金,向一位CC女车主赠送了一辆全新探岳L,未来一汽-大众还将持续做社会正能量的“守护者”。
正如吴迎凯强调:“从‘关注车’到‘关注人’,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专业标准;变的是服务场景,不变的是利他初心”。
通过从“关注车”到“关注人”的转变,一汽-大众正推动行业竞争从“价格战场”转向“价值高地”转变,通过构建“产品-服务-体验”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重塑用户终身价值。
2
面对新能源转型压力,一汽-大众没有盲目急切地加入电动化军备竞赛,而是选择在燃油车领域深化优势,通过动力总成与整车质保的全生命周期承诺,将用户对合资品牌“可靠耐用”的认知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
这一做法不仅响应了国家“反内卷”政策中“规范市场竞争”的号召,更以品质和服务价值重塑行业规则,可以说为合资品牌破局内卷提供了积极的示范。
而除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的策略也值得深思。
面对电动化浪潮的冲击,一汽丰田选择将其擅长的混合动力技术(HEV)作为破局武器。其THS II混动系统通过数十年迭代,热效率突破41%,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仍保持稳定输出,成为全球首个销量突破5000万套的混动技术品牌。
也正是这套技术,让一汽丰田在2024年燃油车市场份额逆势增长,五款主力车型销量破万,高端车型新亚洲龙与格瑞维亚更以23.5万辆的销量占据总销量的50.8%。
可以说,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之所以能合资大盘跌跌不休的困境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知与战略定力。
资料显示,一汽-大众1月终端零售量突破14万辆,其中大众品牌贡献7.7万辆,奥迪品牌(含进口车)销售5.43万辆,整体燃油车终端零售份额达13.3%,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至2月,其终端零售量进一步攀升至100,050辆,同比增长4.7%,大众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1.3%,奥迪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第一。
而一汽丰田1-2月累计销量达9.3万辆,同比也实现了21%的增长,其中高端车型占比达55%,混动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48%,新一代RAV4荣放混动版及纯电车型bZ3C的市场反响积极。
两家企业的逆势上涨,充分说明越是在竞争激烈时,企业越应该保持自身定力,只有以自身核心优势为锚点,通过技术纵深、生态整合与战略定力,将长板锻造为不可替代的护城河,方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差异化的生存空间。
传统汽车时代,汽车产业的内卷本质是“木桶理论”,但当所有企业都将短板补至80分,差异化便无从谈起,因此,车企想要穿越长期主义,首当其冲就是要挖掘自身优势,并且努力把优势转化成为不可替代的行业标准,
如一汽大众的品质与服务、华为的智能化,吉利的设计和架构等等,这些都将成为车企穿越漫长周期的利器。
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化史,本质上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沉淀”的觉醒之旅。当政策利剑高悬、市场理性回归,唯有以长板为矛、以长期主义为盾,方能跳出内卷泥潭,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