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爱交养老金怎么办?”
“年轻人不养老的吗?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
刚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于记者的提问,如此回复道。有读者问我怎么看。
说实话,惊讶但理解,郭主席可能是脱离群众太久了,有些不懂民生疾苦。
我之前讲过,年轻人不爱缴养老金,并不是“自私”或短视,而是:
对当前制度缺陷、经济压力及未来不确定性的理性反应。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新闻,一位年轻人和两位老大爷,在公交车上险些大打出手。为啥呢?
两位大爷,在公交车激烈讨论,你的退休养老金,为啥每个月能领1万3,而我只能领1万1。
聊着聊着,隔壁年轻人破防了:
你们能小点儿声吗?我毕业后,天天拼命努力干活,一个月赚5000块钱,您们什么都不用干,领1万多,还不知足吗?你们养老金哪里来的,是我们年轻人,你们凭什么大喊大叫。
寒窗苦读二十余载,高校毕业,工资五六千,还不如老一辈七八千的退休金……但这其实还是时代差异的对比,如果这位年轻人的父母在农村,可能会更崩溃。
城镇平均养老金领取4000左右,体制内退休老人,月均养老金可达6000-10000多元,而农村老人,仅有可怜的220元。
他们辛辛苦苦缴纳养老金,反哺的并不是自己农村的父母,而是城市退休群体。这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其实,中国现收现付主导的职工养老体系的实质是乡村父母抚养的子女进城工作,给城里的退休职工养老。
如果参考体制退休老人对年轻人的汲取,等价转化后,那么就是一个农村年轻人考入大学,出来进城工作后,其实通过社保,背负了多个老人的养老。
年轻人补贴老人,农村补贴城镇,体制外补贴内,穷人补贴富人。这或许就是养老金背后的真相。
更扎心的是,由于隐性债务负担和制度衔接不畅,很多地方存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导致养老金缺口巨大。
那么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有理由担忧,自己退休时反而无法获得足额保障。再加上,年年上涨的养老金,和现在不升反降的打工人薪资,形成强烈对比,更让他们缺失了安全感。
这些问题,可能因为过去就业环境不错,年轻人有奔头,可以忍受。
而现在,就业内卷,收入不稳定,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5.5%,近半数毕业生未找到工作。他们担心的不是老了怎样,而是现在就活不下去了。
前段时间,养老金改革出来以后,网上点赞最高的评论都是:
“我为什么不直接给我妈钱养老,而是给城里的老头老太太养老。”
“今天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哪来的钱缴纳养老金。”
“为什么要缴纳养老金?我可能都活不到退休那天。”
这些话看似充满幽默,但实际上是年轻人对世俗理解的解构,对养老金信心的缺乏和对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悲观情绪。
结果,你郭主席,不去建议解决一下本质,反而出来爹味十足地教条年轻人:
你们不养老的吗?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
其实,年纪大了,就应该好好在家养老,安安静静挺好的,没必要非要抛头露面,指点江山。如果非要出来,请多理解和共情年轻人的处境,多多接触群众。教员当年有一句话,直穿本质,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那就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今天就这样,评论区见。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会在里面每天写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9400多投资爱好者共同分享财富保值秘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