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刊登于广西法治日报B4版
“无电诈村”的反诈之道——
涉诈线索日清日结 滴灌普法入脑入心
近日,柳州市柳东新区洛埠镇洛埠村的刘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在他准备将钱转出时,柳州市公安局柳洛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劝阻,保住了他的几万元存款。
柳洛派出所管辖的洛埠镇洛埠村有421户共2265人,地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洛埠村的外来人口激增,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面临着持续的压力与挑战。柳洛派出所以“反诈朋友圈”扩大反诈覆盖面,以“滴灌式宣防”促进反诈深入人心,以“预防式拦截”守护群众“钱袋子”,着力提升反诈宣防工作的覆盖面、兼容性、精准度,2024年洛埠村电诈案件“零发案”,成为远近闻名的“无电诈村”。
民警协助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反诈朋友圈”:延伸触角
2月21日晚,几十名村民聚集在洛埠村村委会,柳洛派出所副所长覃磊在给大家上反诈知识课。问答、互动、图表展示,现场气氛热烈。“覃所长讲的课浅显易懂,他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将辖区内电诈案件高发的类型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还传授反诈口诀,使我们受益匪浅,宣传效果非常好!”洛埠村党支部书记韦健虎说道。
这样的反诈知识课,覃磊每个月至少要在村里开展两次。柳洛派出所将警务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社区民辅警加入洛埠村的网格群组,让所有的村民以及单位、企业每天都能接收到派出所发出的反诈宣传提醒,有效增强反诈防骗意识。
为了提高反诈宣传效率,民警注重寻找得力“帮手”。他们组织村干部、工作队员、老党员、退伍军人以及企事业单位骨干等人员,定期举办反诈知识培训课和反诈充电“夜校”,以 PPT的形式,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鲜活的典型案例、简明的防范要领,教导大家如何抓住党组织生活、村老议事、入户走访、节庆典礼、单位活动等契机,向周边群众和员工宣传实用的反诈防诈知识。经过培训,把群众中的骨干培养成为反诈的“义警队员”,做群众身边的“明白人”和“宣传员”,将宣传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柳洛派出所民辅警共建立、加入各类群众微信群、聊天群组60多个,辐射辖区群众3万余人。
“滴灌式教育”:融入日常
洛埠村依傍柳江,至今还遗留着古渡口,一直以来都有三日一圩的传统,是十里八村最繁华热闹的集市。这里民风淳朴,群众爱好音乐,不管是深巷还是广场,常常能听到欢快悦耳的歌声和乐声。
柳洛派出所将反诈宣防有机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开展“滴灌式”“沉浸式”宣传。从进入村口的隧道,到村内道路、圩场,再到古渡口,随处可见反诈宣传的海报和画册。每到洛埠村的圩日和节庆活动,柳洛派出所设置的流动宣传点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民警李颖健开设的“李警官义务理发摊”,李颖健为村民理发后教他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以案释法;有反诈知识“有奖竞猜”,民警与群众互动,在答题中普及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如今防骗犹未晚呐,不受骗来个不随意转款哪嗬了嗨!”……柳洛派出所教导员陆怡把反诈知识和口诀编进群众爱唱的山歌和彩调当中,先教会社区民辅警和村里文艺站的阿公阿婆,再由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进行传唱、宣讲,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渐渐地,在洛埠村的小巷、渡口间,反诈防诈宣传的曲调伴着古道的石阶,进入村民们的耳里脑里,守护着大家的“钱袋子”。
“预防式拦截”:快速精准
1月22日,柳洛派出所接到一条预警有可能将现金通过交通工具转出,情况十分紧急,需要派出所立即处置。但是预警信息提供的线索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址和5.8万元。
刻不容缓,派出所迅速派出警员赶往目标地点集结,一方面会同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对楼栋及周边200余户开展拉网式排查,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另一方面,对周边可疑车辆、人员进行搜查,想方设法截断运输渠道。
此时,社区警组组长李锋平发现一辆可疑“货拉拉”货车,立即带领民辅警将车拦停,并在柳东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支援警员的配合下,从货车司机处提取到订单信息,拨打订单上的电话,但处于关机状态。民警覃磊迅速跑到小区物业查找货主家属的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最终联系上货主刘女士。当民警告知刘女士这是一场骗局时,她才幡然醒悟,对民警坚持不懈地寻找和帮助表示感谢。
“反诈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分秒必争的战斗,‘快’‘准’至关重要。”覃磊说道。
柳洛派出所认真落实每日警情研判、电诈研判的工作要求,针对涉诈警情、线索、预警,明确当日工作任务,对重难点工作集中会商,攻坚克难,大大提升工作效能。同时,派出所保持对上级下发的涉诈紧急、高级线索日清日结,实现预后被骗“零发生”。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报
特约记者:韦崇结
通讯员:付丽丽 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