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雨林

  

  城市更新,已是发展新命题。在西安明确的城市更新五大片区中,西电片区一直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在西安城市全面扩容前,二环一直都是“金字招牌”区域,人们大多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曾作为西安唯一“央企总部”的西电,拥有庞大体量和规模的它,已陆续进入搬迁时期。

  不过,在“城市重心外移+地产大环境+文保要求”等因素下,它或将成为综合难度最高的片区。

  解读:西安五大片区

  2025年,西安将试点开展西电片区、团结片区、幸福林带片区、张家堡片区和三学街片区城市更新。

  区位、功能和开发特点不同,带来开发难度和开发模式不同,皆需“因地实策”

  三学街片区,碑林博物馆、关中书院和卧龙寺等个个璀璨夺目——“街巷馆林寺院城,扑面尽是人文风”。

  历史已证明,城墙内大规模改造教训惨痛,三学街不能重蹈覆辙。因此,要做到“绣花针功夫”,有“两重两忌”:重历史文脉保护、重人文业态运营,忌大拆大建、忌模板复制。

  

  “西安五大城市更新片区分析◎来源/城记智库

  团结片区,是北部主城少有的成片开发区域,开发难度较小。只需做好城市规划和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之手”即可。

  目前,片区已有多条地铁通达,随着大型商业体和红旗铁路公园的投用,城市界面焕然一新。得益于都市配套的完善,这里也成为多个全国房企心仪之地。开发资金的解决,将正向推动区域的发展。

  张家堡片区,是高度成熟的中心区域,拥有高度成熟的城市级商圈。其城市更新,重点在于形象、功能和业态的升级。

  相比之下,西电片区和幸福林带片区难度较高

  一来这里皆是六七十年前诞生的工业重地,目前仍在运行,涉及搬迁用地、模式以及其中过渡期,牵涉环节庞大且繁复;二来所涉及企业皆是央企或军企,运作流程和决策周期等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有所不同的是,幸福林带片区开发空间相对宽裕,比西电片区更多腾挪空间,市场化可挖掘价值较高,林带改造也让片区焕然一新。

  建言:自古“华山一条路”

  作为西安 二环 内 最大的工业企业 ,西电集团是西安工业的重要代表 。

  随着城市的发展,主城工业外迁是大势所趋。再加上西安二环内的开发用地屈指可数,“腾笼换鸟”后将为发展空间“解渴”。然而,如今的西电片区面临最大的挑战,来自整体大势变化

  西安全面扩容,重心外移

  这使得二环内的资源聚焦优势被稀释

  土地价值已然遭遇瓶颈

  在房地产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各项资金流入慢且寡

  巨额的开发资金成为最大“拦路虎”

  

  西电片区整体范围落位图◎制图/城记智库

  两大无法回避的现实,贯穿在漫长的改造周期中:

  一是西电集团搬迁复杂的体系:包括厂区外迁、企业调整、土地收储以及决策周期等;二是文物保护的硬性要求:作为汉朝重要的礼制建筑所在地,保护区占地面积庞大,让片区改造的资金难以平衡。

  公开数据显示,二环西侧土地虽然有2000余亩。简单估算,单是划定的礼制建筑保护区就达到1700亩。

  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主城更新,都需要“算账”——这和家庭过日子,无本质区别。最切实可行的做法,对标和采用全国最成功的政企共建模式,做好城市产业和规划的顶层设计。

  

  西电片区西部板块落位图◎制图/城记智库

  “华山只有一条路”——我们的建议就是:抓住“央企进陕”的奇迹,全力引入央企资金,给足政策与保障,并打造成为“央地合作新范本”。

  要知道,这种片区开发动辄数以几十亿乃至百亿的投入,普通开发主体根本无以承担,更何况要经历多个周期。“化整为零”开发,必将遭遇高昂的开发成本、不确定资金因素和市场变化。

  西电片区需走“大资金大运作模式”,如此庞大体量至少跨越十年,省市级层面立项护航必不可少。

  解读:筚路蓝缕之路

  其实,西电片区这种类型在西安也有 “珠玉在前”——比如大明宫、曲江CCBD和小雁塔片区。

  从片区角度出发,共性都高度相似:第一有较长开发周期,因为涉及拆迁、搬迁、安置以及文物保护等;第二有稳健的资金来源:比如大明宫的中建集团、曲江CCBD的华润集团和小雁塔片区的太古地产。

  梳理西电片区改造的经历,筚路蓝缕、一路坎坷。如果追溯片区的推动,从2017年开始已历时八年。

  1.0“概念阶段”:长安漫古小镇


  2017年,长安远洋漫古小镇意向签约。以“大西安中央公园·城市客厅”为总体定位,融文化遗产、区域改造、文化产业和都市商业等为一体,打造具备城市自豪感,民众带入感的文化精品项目,占地约4500亩。

  后来,因涉及文物利用保护、产业定位发展和居民调控等方面问题,2021年该项目暂停实施,在2022年进行清理销号。

  2.0“重组时代”:大庆智路

  

  借助西电集团搬迁的契机,2022年推动大庆智路板块的改造工作,将按照国家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示范样板、大西安中央科创基地和秦创原两链融合展示窗口等为总体定位,规划约1.2万亩。

  计划打造总部科创“双碳”区、商贸文旅“减碳”区以及品质生活“低碳”区三个功能区,期间包括出海园区也陆续建成。

  老工业区的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以城墙为圆心的东西两翼,在现代产业的兴起和人口高度集中下,避免了“锈带命运”

  如今,这里进入落地的3.0“落地时代”:产业从“工业大庆路”到“智造大庆路”,这里上市公司“西高院”成为“都市工业集群”代表;形态从“老旧大庆路”从“都市大庆路”,离不开城市运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未来将会如何?如果“溯洄从之”,那么“道阻且长”;如果“溯游从之”,那么“宛在水中央”。

  文=城记智库雨林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