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地方的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问题。而上世纪80年代却没有这样严重的污染。为什么经济飞速发展了,污染却很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农村人都烧柴火做饭,烧煤炭做饭、取暖。现在人们大多都烧天然气做饭,还要烧天然气取暖,似乎完全淘汰了柴火和煤炭,用了比较清洁的能源,应该让环境变好,但环境并没有变好。燃气公司宣称烧天然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烧柴火要好得多,比烧煤炭也好得多。他们认为空气质量差了,主要还是人们烧柴火做饭和烧煤炭做饭以及取暖造成的,但这种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大多都烧柴火做饭,烧煤炭做饭和取暖,并没有给空气造成太大的污染。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路上没几辆汽车,人们还赶着马车到地里拉粮食,赶着马车去赶集,不像现在农村人开着小汽车去赶集。现在的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条件好了,按理说应该有能力治理污染,即便政府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也仍然有财政拨款,有财力支持治理污染,而不会继续污染下去。但污染的源头找不到,怎么说都不能彻底治理污染,只是从报刊上消除了“污染”两个字,就算是治理了污染,基本上等于痴人说梦,自己糊弄自己。燃气公司的说法只是为了迅速推广天然气,让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用上天然气,淘汰柴火和煤炭,却并没有说明污染的根源。

看看现在比80年代多了什么,尤其看看多了哪些污染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现在比80年代多了重污染企业,尤其是一些炼钢铁的企业,排放大量的废气,给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并不能完全撤掉。因为这样的钢铁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一旦形成了产业规模,就不容易被撤掉。这样的产业解决了很多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也创造了一些利润,甚至成了纳税大户,还交了一部分污染治理费,怎么说都不是权力系统愿意去掉的。而在80年代,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当时工业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还是以农业为主,即便出现了一些小炼钢厂,也没有形成规模,就更别提排放大量的废气了,根本不可能。现在的重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对空气形成了污染,排放的废水对河流和地下水形成了污染,治理起来相当困难。改革就是要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也就让治理污染举步维艰。治理环境污染并不仅仅靠钱,靠权力,靠各方面协调的能力。有时候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甚至拥有实权的官员都不可能完全治理环境污染,就更别提一些权力比较小的地方官了。



在治理污染方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容易触动整个利益链条,也很容易弄得半途而废。现在比80年代多了汽车,而且路面上已经车满为患。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路面上的汽车非常多。在旅游旺季,车辆更多,有的在高速路上堵车,一堵就是半天,甚至有的能堵一天。不仅城里的人买了小汽车,而且农村的一部分人也买了小汽车,出门就开车,而汽车产生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但权力系统并不会说汽车造成了污染,而是会大力卖汽车,还会帮投入汽车生产的资本摇旗呐喊,甚至为资本站台。资本方请明星代言,让明星开着汽车到处跑,拍出广告片,诱导人民买汽车,而且不断升级汽车,让汽车更新换代,也让人们淘汰旧的汽车,报废旧的汽车,购买新的汽车。即便有新能源汽车推出,也仍然有很多烧汽油的车,还有烧柴油的车,排放尾气之后,对空气形成严重的污染,但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倘若只是强调烧柴火和烧煤炭,对空气形成污染,而不说汽车尾气对空气形成污染,也不说小炼钢厂对空气形成的污染,怎么说都是舍本逐末,故意略去主要矛盾,而只抓次要矛盾。而抓次要矛盾的同时,顾及了经济利益,要让几乎所有人都用上天然气,其实就是要通过推广天然气赚钱。

人们用天然气做饭和取暖,仍然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冬天人们用采暖炉取暖,采暖炉的烟筒往外冒烟,排放到空气中。早上人们起来,会闻到空气中有烟气的味道,并不是那么纯净,也不是那么新鲜,甚至不如上世纪80年代的空气质量好。而那时候人们都烧柴火和煤炭,却没有形成严重的污染。看来舆论也顾及了经济利益,引导人们烧天然气,引导人们把目光关注在天然气上,而不要关注柴火和煤炭,也不要关注小炼钢厂以及其他污染企业。除此之外,过年的时候禁止燃放鞭炮,理由仍然有空气污染一条,就是禁止鞭炮产生的烟气污染。其实放鞭炮的烟气根本不会形成太大的污染,上世纪80年代人们燃放鞭炮成风。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放鞭炮,也没有对空气形成严重的污染,而空气反而更纯净。到现在,很多地区都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人们就不放了,但空气质量仍然不好,就不是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了,而是其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被有意忽略了。



和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做对比,似乎可以发现污染的真相,尤其是空气污染,很容易探索到污染的根源,但并不能说明,因为人们发现的污染源和权力系统发现的污染源不一样的,而权力系统宣称治理污染的手段一定是为了经济发展,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告诉人们真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