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家里有老人吗?是否发生过因为老人生病住院为寻找护工而头疼的事?陪护领域的乱象一度让患者和医院头疼,现在国家正在推动无陪护病房制度。

过去收费高、陪护不专业,甚至陪护人员轻易跑路的局面都将得到改善,无陪护病房的模式具体改善的效果如何?专业化的陪护人员相比过去在哪些方面又得到提升了呢?



素质差,护理还不好

病人陪护模式,在国内的医疗领域自始至终都是一种畸形化的产物。患者生病住院,按理说只要花了钱,不管是疾病诊疗还是护理上的问题,都应该有医院的专业人员来解决、处理。

但是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患者生病住院以后,为了得到更优质的陪护服务,很多人都选择绕开医院自行寻找护工。正是因为这种风气的形成,才使得陪护模式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从医院的角度去看,很多护工非但不能起到陪护作用,有时候还会添乱。在厦门的一家医院,医院的护士长对陪护人员就十分头疼。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医院里的专业护士忙得四脚朝天,不能睡觉,甚至都不敢上厕所。但是患者自己请的护工却无所事事,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在打牌赌博,甚至有的还会打架斗殴。



有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因为记忆丧失,有一次趁人不注意溜出病房。护工发现患者不见了,担心接下来让自己承担责任,竟然收拾行李,一溜烟儿跑路了。

很多陪护人员本身就不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如果再没有责任心的话,让他们来陪护只能给患者和医院添乱。最关键的是,近年来陪护的费用水涨船高,甚至比患者的医疗费还要高。



陪护费比医药费多了7000块

2023年,北京顺义区的老李因病住进了市里的一家三甲医院。由于儿女上班没有时间,花钱给父亲请了一位护工来专门陪护。

老李的儿女觉得这位护工还算尽职尽责,但就是收费太高了。老李看病两个多月,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以后,自己掏的医药费也就1万多块钱。



请的护工的费用,70多天的时间就高达17000多块,医药费还多了7000块。算下来,平均每天给护工开工资都超过了240块。

事实上,200多块一天的工资还不算最高。在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现在的护理费用有些都已经涨到了单日300块以上,有些甚至更高。



医疗陪护本应该有专业的护士来做,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护士数量不足,医院除了照顾特殊病房以及传染病病房的患者,其余普通病房的患者,生活护理要么由家属自己承担,要么只能请陪护人员。

有的医院和第三方机构有合作,所以陪护人员有第三方企业提供,有的医院跟外部企业没有合作,患者家属要请护工就得找家政公司或者是一些零散的护理人员。



由于陪护人员的运营都是按照市场化来进行的,所以他们的工资也都是按照市场的走向来定,很多陪护人员的月收入都能达到万元甚至更多。

在这种局面下,看病对患者来说就已经是沉重的负担,如果再加上陪护的成本,每个家庭承担的医疗成本就更高了。



即便花了钱,很多陪护人员还不能尽职尽责,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在这种局面下,国内的陪护模式早就应该改一改了。

陪护模式开始由医院主导

无陪护病房,并不是说不需要陪护人员,而是说经过整改以后,由医院方面介入。所有陪护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就业,改变过去不懂知识、素质差等一系列混乱现象。



福建省从2022年开始,由卫健委牵头,在一些医院试点推行无陪护病房。具体的方案是,试点医院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后者负责招募陪护人员,护工在上岗之前,需接受医院方面的培训。

陪护人员上岗后,重点是要接受医院方面的监督,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病房患者的生活护理。比如在晚上过去,护工巡视病房的时间间隔为半小时,整改以后,这一时间缩短为15分钟。



护工的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医院的护士日常主要负责打针、输液、吸痰等一系列医疗行为,护工经过培训以后,主要负责照顾患者的生活。

最关键的是,过去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是第三方机构在进行,医院方面将护工视为外来人,随着新制度的开展,所有护工的管理要有医院来负责。



根据福建省卫健委在2022年下发的试行方案,陪护人员需要医院方面统一聘用和管理,尤其是要将他们也纳入医院的整个考评体系。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所有护理人员是按照床位比例统一调配的,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一对一的自行聘请护工。



在试点医院,现在每个陪护人员负责的患者大约为五~10人,陪护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方面统一收取。然后医院要建立考评体系,联合护理部和相关的科室,定期对陪护人员进行考核。

这样一来,所有的陪护人员除了工作属性不同,他们担负的责任就和医院的护士几乎没什么两样了。也就是说,陪护人员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行其是了。



比如,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从2022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运行无陪护病房模式。该医院的一个病区有专业护士16名,陪护人员10名。护士和陪护人员组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8~10名患者。

新的模式展开以后,这些陪护人员日常要跟随护士学习更多的临床护理技巧。而对于护士来说,由于陪护人员陪伴在患者身边的时间更长,他们可以随时将患者的身体情况反馈给护士和医生。



也就是说,在专业性上,新的模式提高了陪护人员的入职门槛和标准,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是考评不合格,轻者会被扣分,严重的就要被辞退。

有一位50多岁的陪护人员老郑,此前在福州市的很多医院都做过陪护工作。以前是哪个患者给的钱多,他就去陪护哪些患者。对于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老郑从来不知道。



比如在此之前,老郑根本不知道患者背上的引流管具体要注意什么。随着新模式的展开,老郑跟着护士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慢慢的也就懂了。

再比如吃药。过去老郑给患者喂药,基本的思路就是只要病人吃了就行。现在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陪护人员给患者喂药的时间有明确规定。如果没有按规定吃药,老郑这样的陪护人员还要被扣分。



换句话说,随着新模式的展开,陪护人员的专业性也在逐步加强。可能有人会觉得,陪护人员的专业性强了,是不是收费就高了呢?事实恰恰相反。

有的医院每日收费120块

在厦门的一些医院,随着新型陪护模式展开,陪护费用也跟过去有了很大不同。2024年5月,一位陈姓老人突发疾病住院。每天除了固定的住院费用外,这位老人的陪护费用花费为120块。



过去,患者自行聘请陪护人员,每天的费用是患者和家属同陪护人员自行商定好的,所以普遍的价格较高。

有些陪护人员还挑肥拣瘦,不愿意照顾病重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找不到护工的家庭,最终只能提高费用来聘请。



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患者住院的陪护费用,不用单独交给护理人员,而是和其他住院费用一起结算。这样一来,过去的高收费模式就不存在了。

费用降低,陪护人员的专业性还提高了。除了全面照顾患者的生活,陪护人员还会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相比过去家属自行聘用护工,现在的模式是医院和经过培训的陪护人员一起承担,护理更加专业,收费相对也更加合理,过去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各种麻烦也就不复存在了。

无陪护模式会在全国展开吗?

从2024年开始,福建全省所有的三级医院都开启了无陪护病房模式。接下来,这种模式还会逐步延伸到二级公立医院。



除了福建,国内的浙江、上海、天津等地也都在逐步推动无陪护病房的开启。去年10月,国家医保局也出台了护理类的立项指南,以及调整护理价格的政策通知,这对于指导下一步陪护走向更加专业化的道路有很重要的意义。

截止到目前,重庆的一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福州市部分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等都设立了无陪护病房。



所以目前的模式还处在试行阶段,向全国展开,则是一种趋势。对陪护人员来说,未来的专业护理将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过去人们觉得陪护就像是保姆,未来的陪护,则像护士那样是技术活。比如在重庆,按照新的规定,所有的陪护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考核,要取得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才能参加工作。



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的老年人口数量不但会增多,而且还因为大量的农村人员在外务工就业,对家里的老人疏于照顾。

一旦老年人生病住院,未来新的陪护模式,将能有效减轻这些异地工作人员的负担。所以说,新的陪护模式是在老龄化不断加重的趋势下,必须要推动的改革。



结语

在推动新陪护模式之外,还有人建议,针对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失独家庭,老人们的看病、就医以及陪护,所有费用应该有国家来承担。



下一步是否会推动这样的政策,还要看新型的陪护模式何时能普及开来。目前有大量的医院已经开启了新模式,从今年开始,还会有更多的医院进行革新。过去那种混乱的陪护模式将不复存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