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瓒的知名度很高,全是因为毛主席的一首诗词,写道: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其实,张辉瓒只是一个国民党的师长,五次反围剿作战,国民党的师长太多了,谭道源、‌公秉藩、‌毛炳文‌、‌郭华宗、‌郝梦龄等等,但他们都没张辉瓒有名气。



可这么一个有名气的人,最后的结局却是被斩首!

红军捉了张辉瓒以后,毛主席对他很客气。张辉瓒见到毛主席,为了保命,连声道:“惭愧!惭愧!有罪!有罪!”并且愿给红军捐款、捐药、捐枪弹。



毛主席也没打算杀了张辉瓒,他叮嘱部下好好看管张辉瓒,不要杀他。毛主席深谋远虑,认为张辉瓒有用武之地。虽然张辉瓒被抓,但其实张辉瓒是军事科班生,他早年在清朝军官讲武堂学习,然后又去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有一定的军事造诣。

只是任何军事科班生败在毛主席手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并不代表张辉瓒的军事水平不行。

毛主席觉得可以安排张辉瓒到红军学校即将开办的训育系当教员,发挥他的一技之长。此外,还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国民党到处造谣红军见人就杀,此刻不能有杀俘的名声,因为红军是要做大做强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名声。二是留着张辉瓒是一个谈判筹码,毕竟张辉瓒还是有一定地位。



毛主席确实想得很对,国民党以及张辉瓒的家属都非常想救张辉瓒:蒋介石表示愿意给20万,同时释放大批政治犯;家属更是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换回张辉瓒。



但那时候,毛主席没有掌握党的决策,当时王明“左”倾路线盛行,毛主席并不是苏区中央局书记,毛主席说不能杀张辉瓒,并没有得到执行。

张辉瓒的结局是在公审大会上被斩首!

等到杀了张辉瓒以后,国民党那边的信件传来了,于是,大家都后悔了。

美国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一书记载了这一事件:“几个星期之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从上海派来的通讯员来到朱将军的指挥所。他送来一封信件,要求释放张辉瓒,蒋介石的交换条件是释放大批政治犯,并愿付20万现款。‘我们对杀了他很感后悔,’朱将军说道,‘倒不是因为那笔钱,而是因为蒋介石对此进行了报复,杀害了我们许多在狱中的同志。’……”



朱将军就是朱德元帅,但这个时候后悔迟了,杀了张辉瓒也就没有一个谈判筹码,反而害了我们狱中的同志,国民党也趁这个机会对我党大肆抹黑,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后,还有很多事例,只要毛主席没有最终决策权,红军就一定会出事。



毛主席失去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没有决策权,红四军就要打败仗,朱老总率红四军6000多人进军粤东,结果得不偿失,损失了几百人。

毛主席在反围剿战争中被边缘化,没有决策权,中央苏区就守不住,其后打了一系列败仗,血战湘江就牺牲了5.6万人,敌人只死了不到一万人,如果毛主席有决策权,怎么可能会牺牲那么大?



战争时期,情况非常复杂,需要有长远的战略视角考虑问题,如果只图一时之快,比如杀了张辉瓒,丢失的会更多。

捉了张辉瓒,其实是捉了蒋介石的一次预演,抓了老蒋以后,大家都嚷嚷着要公审处决老蒋,但那时候毛主席已经掌握了最高决策权,没有杀了老蒋,最终形成了全民族联合抗日阵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