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近一个星期很激动,毕竟波音拿到了他们六代机的订单,特朗普还高调地端出来一盘名为F-47战斗机的艺术渲染图,只不过美国人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真正的六代机不是修改维基百科词条拿来的名头,而是实打实试飞出来的先进兵器。



歼-36最新试飞画面,拉出了一道不同寻常的“航迹云”

废话不多说,直接来带大家看歼-36最新的试飞画面,图中歼-36尾部白色航迹实际上不是发动机尾迹也不是航迹云,而是雾化后的航空燃料,这是歼-36在进行空中放油科目的测试。

首先,借助人民海军航空兵大学的专业资料,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什么叫空中放油。



海军航空兵大学公众号对空中放油的介绍

简而言之,不论是民航飞机还是战斗机,最大着陆重量都要比最大起飞重量小得多,着陆重量大会造成进近速度过快,触地时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导致起落架甚至机身结构受损,如果是舰载机的话还有可能损伤航母甲板以及阻拦系统,而如果是迫降,大量剩余燃油则会增加起火和爆燃的几率。

正常情况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这部分超出的重量可以通过航油的消耗来完成,战斗机还有弹药的消耗,但如果是不正常情况呢?比如出现故障无法排除,或者打击任务有变需要返航调整武器载荷,再比如美联航机长忘了带护照。



损失的30万主要就是为了返航备降而被放掉的燃料,而非旅客的赔偿金

所以一旦产生计划外的降落需求,飞行器的第一个动作不是放起落架,而是放油,它是飞机应急项目的一种,自然也需要通过试飞来检验相关结构和设备的功能正常与否。

歼-36应该采用了和歼-20相同的主动放油设计,即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通过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的专用放油管放油,所以大家才会看到油雾是直接从尾喷管里喷出来的。

这也是很多人信誓旦旦表示歼-36使用了“爆震发动机”的原因,毕竟战斗机放油对咱们来说可不常见,而雾化后排出的燃料所形成的“航迹云”确实又和平时大家看到的民航客机拉出的航迹不一样,尤其是原中歼-36还有间断性停止放油的动作,“航迹云”这个时候也随即中断,确实会让人产生飞行器在剧烈加速的视觉误差。

实际上空中放油测试也证明了歼-36使用的是和歼-20完全一样的涡扇发动机。



放油停止时“航迹云”也随即中断



歼-36(左)三发放油与歼-20原型机双发放油对比

空中放油这个科目的执行,加上最近一周连续多日被拍到的试飞频率,其实都指向一个我在上一篇文章就推测过的事实:36011机是一架工程原型机。

歼-20的工程原型机首飞(2014年)距离量产机入列(2016年)仅仅两年,按这个时间表推测,我们没准真能在2027年看到涂着人民空军八一军徽的歼-36公开亮相。

除了空中放油之外,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黄昏下歼-36的降落——这个第一次向我们直观展示了歼-36的座舱正上方视图,也把背部进气道的DSI鼓包拍得很清楚。



歼-36的机背视角

这个视角实际上再一次狠狠地打了“战轰论”的脸。

很多设想图都把歼-36的座舱画得奇宽无比,现在看来大家是受到了第一次试飞时侧下方视角的误导,再加上那个双轮主起落架对起飞重量的暗示,所以都把机头和座舱画成了F-111甚至图-22M这种中型轰炸机的样子,但其实歼-36的机头线条相当流畅漂亮,座舱也很窄。



CG制作的歼36机头(左)和实机(右)对比,可以看到实机的机头其实相当接近YF-23那种剧烈内收的菱形截面

其实还是那句话,如果成飞真的造一架战斗轰炸机,那何必给它安装三台发动机呢?

飞豹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只需要两台推力9吨的涡扇-9;歼-11B最大起飞重量也超过30吨,装的就是两台推力超过12.5吨的涡扇-10,推重比比飞豹高了差不多40%。

如果36011真的是一架战轰,那两台推力14吨的涡扇-10C完全够了,现在这个三发构型很可能足以让歼-36在空战重量下获得比F-22更高的推重比,如果这是战轰,那F-22是什么?没有任何机动性的纯血轰炸机?



“国家高端航空装备”

对了,上篇文章里我提到J-36得去了阎良才算进入空军试飞流程,这里需要小小地修正一下:去年珠海航展惊喜亮相的歼-35A似乎没有去过西安,直接从厂家就到试训单位了。

所以没准之后也可以直接在沧州或者什么地方看到银杏叶飘过,大家拭目以待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