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多给点吧,陈老板,这批柑橘可是我们村最好的。"老杨满脸皱纹里挤出一丝讨好的笑意,陈老板却只是低头盯着账本,头都不抬地说:"一斤两块二,多一分都不行,不卖就算了,反正收柑橘的多的是。"
身旁的李大伯忍不住小声嘀咕:"卖这价钱,还不如烂在树上呢。"谁料柑橘的命运竟真如他所言,只是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句话会成为日后的讽刺。
01
2015年春节,我杨晓阳回到江南小镇红星村探亲。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的村庄是我的故乡,也是方圆百里闻名的柑橘之乡。见到邻居王婶,她抱怨柑橘只卖两块钱一斤,而杭州超市却卖六七块。
作为杭州一家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员工,我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村里柑橘品质上乘却价格低廉,完全可以开辟直销渠道,提高村民收入。
"晓阳,你在看啥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转头一看,是李大伯,村里的老果农,也是我父亲的发小。
"李大伯,我在看村里柑橘的销售记录。"我合上本子,站起身来。
"看那些有啥用,年年都是那样,收购商说啥价就啥价,我们哪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大伯一脸的不以为然。
"大伯,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想法?"
"我在杭州做农产品销售的,认识不少超市和水果店的采购。咱们村的柑橘这么好,我觉得完全可以直接卖到杭州去,价格肯定比现在高很多。"
李大伯眼睛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来:"这么多年,不是没人想过这事,但是咱们村那么远,运输成本高,而且超市要的量大,质量要求严,我们根本做不到。"
"我可以帮忙啊,"我兴奋地说,"我有渠道,也知道超市的要求,可以牵线搭桥。"
"你是说,你来做中间人?"李大伯狐疑地看着我。
"对,我来联系买家,安排物流,确保柑橘的质量和数量,就收取一点中介费。"
"收多少?"
"市场上一般是15%到20%,但考虑到这是自己家乡,我就收10%吧。"
李大伯沉思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行,那就试试看。不过得先小批量,看看效果再说。"
回到杭州后,我立刻联系了几家超市和水果店,很快就有两家超市和三家水果店表示了合作意向,愿意以每斤三元五的价格收购我们村的柑橘。
第一批合作的果农只有五户,包括李大伯在内。他们一共准备了2000斤柑橘,按照我的标准进行了分级包装。我租了一辆小货车,将这些柑橘运到了杭州,顺利地交付给了合作的超市和水果店。
结算时,果农们拿到了意料之外的高价,扣除我的中介费后,每斤柑橘比卖给收购商的价格高了不少。看到账本上的数字,李大伯激动地握紧了我的手,眼角泛着光。
拿到钱的果农们都乐开了花,李大伯更是直接在村里的小饭馆摆了一桌,请我和参与的几户果农一起庆祝。
回到杭州后,我决定辞去电商平台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农产品销售业务中。我注册成立了"果香源"农产品销售公司,开始系统性地拓展销售渠道和农产品来源。
辞职的决定并不容易,父母的反对声浪几乎要把我的创业热情浇灭。最终,在我的坚持下,父母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再强烈反对我的决定。
创业初期的日子并不轻松。我租了一个小仓库作为中转站,购买了必要的设备,招聘了两名员工协助工作。为了节省开支 ,我自己住在了仓库隔出来的一个小房间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柑橘的成功销售,红星村的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了合作计划。我们共同制定了更加完善的种植、采收和包装标准,确保每一批柑橘都能保持稳定的品质。
三个月内,我们持续扩大销售规模,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和腰包里逐渐丰厚的收入,我感到无比满足。红星村的柑橘终于有了应有的价值,村民们的辛劳也得到了合理的回报,每斤收入几乎是以往的一倍多。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麻烦也悄然而至。
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李大伯的电话,他的语气异常严肃。
"晓阳,我有些事要跟你说清楚。"电话那头,李大伯的声音有些发颤。
"大伯,什么事您说吧。"
"就是关于你收的那个中介费的事情。村里人都在传,说你收费太高了。"李大伯的语气渐渐变得激动,"你小小年纪,怎么就学会了两头吃?从我们这拿钱,又从超市那边拿回扣!这可不是咱们老杨家的孩子该做的事!"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震惊了:"大伯,您这是什么意思?我绝对没有从超市那边拿回扣,我收的就是那10%的中介费,全部用于公司的运营。"
"那你解释解释,为啥张老三说他能拿到更高的价格?他说超市愿意出四块钱一斤,你才给我们三块多?差的那些钱都去哪了?"李大伯的声音越来越高,颤抖中带着怒气。
"大伯,张老三根本不了解市场行情,他说的不靠谱啊!"我急忙解释,"我可以带您去杭州,亲眼看看超市的收购合同,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
"不用了,村里已经决定下周开会讨论这事。你要是问心无愧,就回来当面说清楚!"说完,李大伯便挂断了电话。
挂了电话,我坐在桌前久久不能平静。创业以来,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为的就是能够帮助家乡的农民增收致富。没想到现在却被李大伯这样指责"吃回扣",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02
第二天一早,我就启程回到了红星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看到我进来,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让我意外的是,李大伯坐在最前排,脸色阴沉。往常,无论有什么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我说话,但今天他反常地沉默不语。
村支书王叔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好,既然晓阳也来了,那我们就开始吧。今天主要是讨论一下我们村与'果香源'公司的合作问题,尤其是关于中介费的问题。有什么想法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
话音刚落,李大伯突然站了起来,指着我大声说:"晓阳,你得给大家一个解释!为什么你只给我们三块多一斤,而超市那边明明出价更高?那些差价都进了你的腰包吧?"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嘈杂声,有些村民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大伯,您这是在冤枉我啊!我从没有在超市那边拿过回扣,所有的交易都是透明的。10%的中介费是用来支付仓库租金、物流费用、人工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开支。"
"那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啊!"李大伯拍着桌子,声音洪亮,"我老李一辈子凭良心做人,绝不允许有人占我们村民的便宜!"
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冷了。没想到李大伯,这个我一直尊敬的长辈,竟然会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我。而更让我难过的是,他似乎完全相信了张老三的谗言,甚至变成了带头质疑我的人。
张老三趁机火上浇油:"李大伯说得对!晓阳,你要是清白,就把所有的账目和合同都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好,我现在就拿账目来。"我转身回到车上,取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是近几个月的所有交易记录和成本明细。
回到人群中,我将文件夹交给村支书:"王叔,这里是所有的账目和合同,请您帮忙查验一下,然后向大家公布。"
但李大伯却抢先一步,一把夺过文件夹:"这种账谁知道是真是假!我听村里人说你在超市那边拿了20%的回扣,这是你自己做的账,能有什么证明力?"
父亲见状,忍不住站了出来:"老李,你这是干什么?晓阳是我儿子,我比谁都了解他。他从小就诚实守信,绝不会做出欺骗乡亲们的事情。"
李大伯冷哼一声:"老杨,你是他爹,肯定向着他说话。但事实就是事实,张老三已经联系上了超市,人家明确说可以给更高的价格!"
眼看事态难以控制,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大伯和村里人不相信我,那我决定退出与红星村的合作。我会把所有的合同和联系方式都交给村委会,并退还所有已收取的中介费。"
"这就对了!"李大伯得意地拍了拍手,"咱们村的柑橘不靠你也能卖出好价钱!"
我没有理会他的讽刺,只是默默地把所有资料整理好,交给了村支书。然后,在全村人的注视下,我转身离开了会议室,心中既愤怒又无奈。
离开红星村后,我把注意力转向了其他村庄的农产品销售。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和渠道,我很快就与周边几个村庄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逐渐走上正轨。
03
尽管忙于新业务,我心里却始终惦记着红星村的情况。偶尔会接到父亲的电话,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村里一切都好。然而,那些话语中的犹豫和停顿,让我感觉事情并非如父亲所说的那样顺利。
"晓阳,张老三组织的第一批柑橘已经送出去了,他说价格谈得比你还高,每斤能卖到四元呢!"父亲在电话里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疑虑。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故作轻松地回应,心里却涌起一阵不安。
"是啊,全村人都夸他有本事,说你收那么多中介费就是在占便宜..."父亲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挂了电话,我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杭州城的灯火,脑海中浮现出红星村满山遍野的柑橘。
我知道,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农产品销售,里面的门道远比村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一周后,父亲的电话突然中断了。我连续几天打去,都无人接听。我开始担心,莫非村里出了什么事?但我对自己说,既然他们选择了不信任我,那就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后果吧。
又过了几天,我偶然在一个水果批发市场看到了几筐明显是红星村出产的柑橘,价格只有每斤两元出头,远低于我之前谈成的价格。卖柑橘的小贩告诉我,这是从一个叫红星村的地方低价收来的,据说那边的柑橘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在树上了。
"烂在树上?"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我突然想起李大伯当初的那句话:"卖这价钱,还不如烂在树上呢。"没想到,这句无心的玩笑话,竟然一语成谶。
我终于忍不住,给村支书王叔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王叔沉默了很久,才长叹一声:"晓阳啊,你还是别问了,村里的情况...不太好说。"
"王叔,到底怎么了?您直说吧。"
"唉,说来话长,柑橘没能卖出去..."
虽然王叔不想多说,但得知结果还是让我心中一沉。我预料到会有问题,但没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
"那现在呢?村里的柑橘怎么办?"
"现在?哼,现在张老三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村民们天天去他家门口骂他。
听完王叔的话,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没有幸灾乐祸的快感,反而为家乡的损失感到心痛。
但我也清楚,这或许是一堂必要的课,让村民们认识到农产品销售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晓阳,你...还愿意帮忙吗?"王叔犹豫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说需要考虑一下。挂断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我确实想帮助家乡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我也担心再次陷入无端的指责和猜疑中。
04
几天后,我接到了李大伯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而沙哑,与平时爽朗的语气判若两人。
"晓阳,你能回来一趟吗?大伯有事想当面跟你说。"
"什么事,大伯?村里的柑橘是不是出问题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声低沉的叹息:"是啊,问题大了。你...你还是回来看看吧。"
我听出了李大伯话中的隐忧,但他没有详细说明。这种反常的态度让我既好奇又忐忑。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一向乐观豁达的李大伯如此低落?
带着疑问,我决定周末回村一趟。驱车返乡的路上,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远远地,我就看到了村口那片金灿灿的柑橘林,但当我驶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