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10月,国家召开了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此次会议中,有一个年轻人积极踊跃的发言。对于毛主席提出的建设问题,他更是提出了增产节约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毛主席对他的回答表示赞成,随后开始询问他的名字。
“这个积极发言的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
台下的小同志立即站起来敬礼说道:
“报告毛主席,我的名字叫做苏吊蛋。”
毛主席显然是没想到,这个小同志居然叫了一个这样“不文雅”的名字。
“我给你改一个新的名字,如何?”
苏吊蛋
毛主席在交流中得知,这个名叫苏吊蛋的小同志,居然是朝鲜战场上的打坦克英雄,毛主席想要为这个小英雄改一个文雅一点的名字。
“谢谢主席!”
能让主席亲自为他改名字,苏吊蛋觉得这是一种荣幸。
那么毛主席究竟为苏吊蛋改了什么名字呢?他在朝鲜战场上有着怎样英勇的事迹呢?
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1951年是苏吊蛋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往后的岁月每每想到这个时期,苏吊蛋都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1951年10月1日,苏吊蛋凭借打坦克英雄的荣誉称号参加国庆典礼,并参加表彰大会。
同年10月23日,他再次以自己英雄的身份被选为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代表,他作为代表出席这次会议。
苏吊蛋从小并没有读多少书,此次能够作为代表出席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让他感到非常的荣耀。
会议上,毛主席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很多问题,让大家共同讨论。
毛主席所提出的问题中但凡有苏吊蛋能懂的领域,他都选择积极发言。
他这么努力的发言,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苏吊蛋的想法非常的纯粹,他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领导人解决国家内部的问题。
苏吊蛋虽然没念过多少书,但是他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苏吊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的增产节约的答案,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这个小同志的回答很精彩!”
毛主席的视线定格在苏吊蛋的方向。
“这个积极发言的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苏吊蛋看见毛主席向自己的方向看过来,立即站起来敬礼向毛主席示意。
“报告毛主席,我的名字叫做苏吊蛋。”
听到苏吊蛋的名字,毛主席有一瞬间的愣神。
苏吊蛋自己也挠了挠头。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家,他出生时正逢战乱岁月。他的家乡流传一个说法,小孩子起一个贱名好养活。
他们家本就不富裕,战乱年代更是不好养活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生存下来,他们家人便想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加上苏吊蛋的家人也都没什么文化,就给他起了“吊蛋”这个名字。
“我给你改一个新的名字,如何?”
毛主席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帮苏吊蛋改一个文雅一些的名字。
“谢谢主席!”
听到毛主席想要为自己改一个文雅一点的名字,苏吊蛋自然是非常得愿意,连忙对毛主席表达谢意。
毛主席思考了一会儿,一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诞生。
“以后就叫苏兆丹吧!”
“苏兆丹,苏兆丹……”
苏吊蛋一直念着这个名字,苏兆丹这个名字简直比苏吊蛋要好听太多了!
“太好了!从今往后我就叫苏兆丹了!”
在这金秋十月,苏吊蛋的人生接连发生了三件喜事。
以英雄的身份参加国庆观礼,以代表的身份参与政协全国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毛主席又为他亲自修改了名字。
他的心情亦如这十月的骄阳,灿烂明亮。
苏兆丹一直把毛主席给他改名的这个事件当成了不得的荣耀。
可这荣耀也是他身为打坦克英雄应得的“奖励”!是对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的肯定!
战场上的打坦克英雄
1929年,苏吊蛋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虽然没接受到上好的教育,但却树立了非常正确的三观。
苏吊蛋的姐夫是当地的游击队队员。
苏吊蛋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听他的姐夫讲一些战场上面的故事,苏吊蛋每每听到我军的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将日本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的案例,他都兴奋地拍响手掌。
他在姐夫给他讲解的这些故事中长大,他从小就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
苏吊蛋发誓要成为一个像姐夫一样英勇的游击队队员,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些日本侵略者打回去。
他在家乡的田地上也曾幻想自己是一名出色的八路军战士,手拿钢枪将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
有了理想,就要为理想奋斗!
苏吊蛋在姐夫的影响下,1945年16岁的他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当中。
可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已如强弩之末,他们在中华大陆上“蹦哒”不了几天了。苏吊蛋只抓住了抗日战争的尾巴。
随后,苏吊蛋还参加了解放战争。
之前参加八路军时,苏吊蛋积攒了一些作战经验。
他在解放战争中充分运用了以往的作战经验,他在战争中立下了一等功。
苏吊蛋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气,他也从一个小小的普通将士变成了一个小小的领导者。
虽说解放战争让他积攒了一些名气,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他在朝鲜战争当中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我国边境虎视眈眈,为了实现其进一步阴谋,美国对朝鲜发动了战争。
毛主席看到了美国发动战争背后的阴谋,立即启动一级战备状态,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打响抗美援朝战争。
苏吊蛋因其眼力不错,在战场上打枪打得非常准,他被分配到炮兵师成为一名炮长。
朝鲜战争中,我军并没有像歌声中唱的一样,“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们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朝鲜战场的。
美军长官麦克阿瑟更是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说出来了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带着将士们回国过节的话。
麦克阿瑟之所以这么想,原因之一便是我国的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实在是落后太多,技术落后太多,数量也落后太多。
可人万不可以狂妄自大,麦克阿瑟也终为其狂妄的姿态付出了代价!
苏吊蛋成为炮长的那一天,上级交代给他们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苏吊蛋和他的战友手中共有四枚炮弹,但他们需要用这四枚炮弹炸毁敌方的五辆坦克。
要求不仅是每发必中,更要有一发炮弹达到200%的命中率。
志愿军便是要创造不可能为可能!苏吊带一边灵活的躲避敌人的射击,一边伺机配合自己的战友找准位置向敌方发动进攻。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苏吊蛋率先向敌方的指挥坦克投掷炮弹。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塑料袋配合自己的战友,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苏吊蛋本人击毁了包括指挥坦克在内的两辆坦克,他也因为这一场战役获得了打坦克英雄的光荣称号。
因为这份荣誉,他迎来了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那个独属于他的幸运的灿烂的金秋十月。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被毛主席改过名字后的苏兆丹,却沦落为一名掏粪工,而且一干就是十来年。
苏兆丹的后来怎样了?
苏兆丹原本想回到部队内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但阴差阳错之下,他未能回到自己原来的部队。
苏兆丹并没有因为自己打坦克英雄的光荣称号,就认为自己和其他人不同。
苏兆丹为人低调,找寻部队无果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砖瓦厂工人。
砖瓦厂工人的生活不同于在战场上的生活,砖瓦厂工人的日常生活比较平淡,没有激烈的大起大落。
苏兆丹在适应后,竟然也开始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
苏兆丹在工厂里面从来不提自己年轻时候取得的荣誉!
山西的这个砖瓦厂内部没有人知道这个每天和他们一起工作,看起来憨厚老实的苏兆丹,年轻的时候居然多次荣立一等功,还获得过国际二等功。
他们不知道苏兆丹竟是被毛主席都夸赞过的打坦克英雄!
苏兆丹虽然不好大喜功,但是他的性格非常的固执。
他有着自己的是非观,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敢于说不。
一日,苏兆丹因为一些矛盾和厂子里面的领导争吵起来。
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厂子里面的工友都劝苏兆丹消消气,他们这样的普通工人不要和厂子里面的小领导计较。
若是厂子里面的领导记仇,他们就得不偿失了。
可苏兆丹偏偏不奉行这一理论!他性子直,说话也直,说出来的每句话都直抵领导的气管子上,砖瓦厂的领导被苏兆丹气的不轻。
非常的不幸,这个砖瓦厂里面的小领导是个十分记仇的人。他那天被苏兆丹气的不轻,他一直想办法要报那天的仇。
后来,他用了一些手段,使了一些理由,这个小领导成功的把苏兆丹从工厂里面赶了出去。
那是一段灰暗的岁月,苏兆丹因失去了砖瓦厂工人的身份,他只能到生产队里面去掏厕所。
尽管遭受了这般不公平的待遇,尽管到最后只能以掏厕所为工作,苏兆丹还是没有说出自己以前的光辉事迹。
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命运降到他身上的苦难,他都选择自己独自承受。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战斗英雄,就连毛主席都曾夸过的优秀同志,就在这一个小小的村子里面掏了十多年的厕所。
他深藏自己的功与名,可是他能深藏自己曾经立下的种种功绩,但是他却藏不住自己身上熠熠生辉的美好品格。
后来,苏兆丹曾经部队的战友在他家乡的小村子里找到了他。苏兆丹的战友不敢相信自己曾经部队内部的英雄,居然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苏兆丹与曾经的战友谈论了很多事情,但他并没有向战友抱怨自己生活的不易。
他也不愿麻烦战友,麻烦国家,而且他已经在家乡生活多年,他已经不再年轻,他的家人也都在这块土地上,他不愿意再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去闯荡。
苏兆丹晚年
苏兆丹的战友尊重他的选择,并没有做过多的勉强。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在旁的人看来可能是苦难,可对于苏兆丹来说守着故乡和家人,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后来的苏兆丹辗转场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人岗位,最终,他选择在山西太原的一家耐火材料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他在这里一直做到退休的年纪!
直到近些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单位等组织发起“找英雄,送英雄”的活动,才再次让人们把目光汇聚到这个曾经的打坦克英雄身上。
苏兆丹晚年
现在的苏兆丹老人已经有些不记事了,但每当他看见战争时期的老物件时,还是会湿润了眼眶。
结语
现实生活中,类似苏兆丹同志这种深藏功与名的老红军战士还有很多。
他们选择低调,从不声张自己的英雄事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这些战士们的付出奉献。
正是因为有着像苏兆丹同志这样的老兵,他们不畏牺牲,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才最终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身上的这种美好品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他们身上的这种奉献精神!
参考资料:
【1】抗美援朝 人民网
【2】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