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南昌的文化市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湾里管理局的早酒市集,

到万象天地等商场的专场市集,

再到699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文化市集,

各地市集挤挤挨挨的人群中,

年轻人占了大多数。

他们穿梭于各个摊位间,

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心仪之物,

沉浸在充满文艺气息的天地中。


市集成商业综合体“标配”

“晒”赶集照片、发赶集视频、享赶集乐趣……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各式各样的大集圈粉。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市集也成了南昌各商业综合体的“标配”。

3月21日,在红谷滩区万象天地商场旁,“00后”汪博正在咖啡节市集的人流中徘徊。“我每个周末都会出来逛市集,尤其是某种商品的专场市集。”汪博告诉记者,他逛市集不是为了买东西,就是图个开心,“如果能看到设计精美的周边,或者市集内有新的摊位和拍照打卡点,就不虚此行。”

咖啡节市集上,一间间面积不大的摊位里,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品牌:景德镇的“葫芦咖啡”,买一杯咖啡送一个景德镇陶制葫芦;重庆的“没有拉花”,精心调配出一杯杯特色口味咖啡;天津的“爱马咖啡”,用檀木装点出一杯杯“特调”……


在南昌,这样的专场市集不少,几乎每周都有。在青山湖区万象汇商场旁,一场中医专场市集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场能看到各种非遗养生疗法和中医药周边产品,还能体验“望闻问切”中医诊疗服务。

在经开天虹商场旁,一场文化特色市集同步举行。这里兼顾产品展示与即时购买功能,陈列的产品不仅有常见的冰箱贴、便笺纸等热门文创,也有小巧精致的水杯,还有各式各样的挂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走访中,谈及爱逛市集的原因,不少受访者表示,市集上充满讨价还价声、欢笑声的人间烟火气,“漫步其中,能让人暂时忘却学业、工作、生活的烦恼,让身心得到放松。”


游客感受本地文化“热气”

每周一、四、六,湾里早酒市集就热闹起来。“我去一个地方旅行,就喜欢逛当地的早市,能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3月22日清晨,在湾里早酒市集上,聚集了许多年轻人。游客刘林正在一个地摊前挑选水果,“这里的水果很新鲜,个头也大。等下我还打算去尝一尝南昌拌粉。”

“我们做的都是江西本地的特色美食,包括上饶酒酿发粑、赣南米酒、松湖米粉肉等。”湾里早酒市集商家刘云翔说道,“市集不仅仅是一个卖商品的地方,也是展示本地文化的一个窗口。”


“这里让人感觉很温暖,特别有烟火气。”来自上饶的游客刘雯雯说道,“我在卖早酒的摊位前随口问了句‘这个好喝吗’,老板马上就递给我一杯让我尝尝。”刘雯雯表示,逛市集不像线上购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跟当地人闲聊几句,就好像摆脱了游客的身份,短暂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这种体验十分美妙”。

一种新型社交方式

如同逛景区、看演唱会一样,逛市集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方式。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年轻人平时不爱社交,却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踏入文化市集。

3月22日,在699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特色市集上,20岁的大学生王萌告诉记者,她每个月都会和喜欢挂饰的朋友一起来逛市集,“不一定买东西,朋友之间互相倾诉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有些人爱好比较小众,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但在市集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王萌说道,她身边许多爱好较为小众的朋友,在专场市集遇到“知音”,比如喜欢复古CD、磁带、小众动漫角色的,其中还有不少跟市集的摊主成为好朋友。


年轻人不但爱逛文化市集,也有不少人选择成为市集上的摊主。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摆摊攻略”,很多热帖的撰写者都是在文化市集上开启副业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爱好设计和手工艺制作,于是在本职工作外,在文化市集上摆摊售卖自己设计制作的创意手工艺品。

“市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红谷滩区凤凰家园梧桐里市集上,正在售卖自己设计的羊毛毡作品的郑健坦言,摆摊不是为赚多少钱,主要是为了把好东西卖给“有缘人”,以此来结交更多朋友。

文化市集凭借独特魅力,打破了社交壁垒,激活了多种社交场景,成为年轻人联络感情、结交新友的新舞台,为年轻人的社交注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来 源:洪观新闻记者 胡萧 文/图

编辑:徐晨霞二审:刘培堃 终审:邹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