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早,新疆和田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亮舟直奔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区,实地了解企业铅锌矿山建设情况以及为新疆昆仑锌业有限责任公司保供情况。
每月的20日至月底,何亮舟都会与同事一起深入企业“把脉问诊”。自他调到地区工信局的第3个月起,就建立了这一机制。
从何亮舟的口音能听出,他不是新疆人。1998年,作为教师的他响应国家号召从湖南来到新疆工作。
“我是党员,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分配工作地点时,何亮舟要求。
何亮舟被分配到离乌鲁木齐市很远的和田。“当时以为很远的地方就是200公里,没想到和田离乌鲁木齐1000多公里,真正认识到了新疆的广袤。”何亮舟笑着说。
和田的春天多是沙尘天气,干燥的气候加上高原反应与水土不服,何亮舟喉咙灼痛,拉面都难以下咽,一周时间瘦了5斤,但他很乐观:“就当这是新疆的见面礼,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
带着这份信念,何亮舟扎根昆仑山脚下,从教育系统起步,后转至经济领域。其间,他在文秘、纪检、组织等多个岗位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昆玉市从无到有,何亮舟是首批建设者,也是见证者,亲历了“戈壁变绿洲”的奇迹。“当时,有1年时间都在无人的戈壁滩扎帐篷搞开发建设。”回忆往日,他言语中带着自豪。
大学时,何亮舟学的是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到新疆后,他也没有放弃专业提升和知识积累,2001年获得国家工商管理经济师职称,2024年考取了中国电子学会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师(高级)证书。
2022年,何亮舟调至和田地区工信局。“和田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如何扭转局面,压力很大。”他说。
调任第二天,没有看一眼新办公室,何亮舟就带队深入园区、企业摸底调研,8个县市的园区和企业,他整整调研了20天,对和田地区工业企业有了基本了解。
“心里有谱了,也找到了工作方向和重点突破口。”何亮舟先从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着手,邀请3家银行和信用社一个县一个县地跑、一个园区一个园区地召开政银企现场洽谈会,让企业与银行和信用社面对面对接。当年,有50多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了贷款,银行放贷力度前所未有。
2023年,在总结前一年经验的基础上,何亮舟邀请了更多家银行和信用社到园区开展金融服务,举办了18场次政银企洽谈会,协调银行和信用社为当地119家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企业、项目健康发展。
“以前,我以为算账是会计的事,何局长却手把手教我算产值账、利润账,还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拆解数据逻辑,让我找到了企业成长的路径。”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凡事,何亮舟喜欢亲力亲为。“做任何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也不是下个文件就能解决的。”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再表示,边疆建设需要实干者。他始终践行一句话——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做好企业服务。
三年来,和田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不足百家增至141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8家。和田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年实现“负转正”,2024年增速达28.9%,排名跃居全疆第二……想到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自己的一份贡献,何亮舟目光灼灼。
扎根新疆27年,何亮舟早已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他把自己在新疆的青春写成文学作品《昆仑恋曲》,书中有“既然选择你,狂风吹不散我的柔情”的铿锵誓言;有“将我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地、默默地为边疆人民服务中去,这或许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活法”的坚守。
对新一代西部建设者,何亮舟寄予厚望:“边疆需要‘落地生根’的实干家。带着信念来,带着本事干,沙漠里也能长出春天。”(范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