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本指南,我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起来就有底气!”3月25日,在资阳雁江区圣高广场的工会驿站里,工会工作人员正与外卖骑手小王就《雁江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宣讲,告诉他们遇到纠纷时如何进行权益维护。


工会工作人员为外卖小哥宣讲《指南》

小王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外卖小哥刘某在送餐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因赔偿问题,刘某跑了很多次,都没得到解决。最终在雁江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成功拿到交通事故赔偿款。这起事件也让“外卖小哥”的工作现状、劳动权益等受到关注。

“没有加班工资、缺少社保等是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遇上工伤、劳资纠纷、交通事故等,该找谁?”“为防止部门(单位)之间推诿,我们印发《雁江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指南(试行)》,进行明确的责任界定!”雁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令刚介绍,为切实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建设不规范、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保障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用人单位的职责,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

今年1月23日,雁江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等33个单位(部门),研究制定了《雁江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指南(试行)》,这是资阳市首份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指南。《指南》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与入会、维权与服务、制度与机制、责任与协作、组织与保障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责任。

《指南》指出,建立工会委员会的同时,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拓宽维权和服务范围,建立“法治经理”进企业制度和专业调解人才库、陪调员库、典型案例数据库,加强“法院+工会+N”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多元化解劳动争议,深入开展“法律七进”等活动,实施“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劳动者做到应援尽援。

记者了解到,目前,雁江区已选派行业“联络员”18名,累计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69个,吸纳13000余人入会;选聘“法治经理”29名,构建“15分钟法律服务圈”,常态化提供“保姆式”法律咨询、维权服务,有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区已有573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较出台前增长33%;指导顺丰、美团、饿了么等公司完成公积金开户,实现了公积金购买“零突破”;建立友好型小区,畅通配送到家“最后一百米”,目前已覆盖95%以上小区;建成充电桩455个(其中乡镇34个),货车司机之家、工会驿站、快递小哥之家等117个。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向晓文文/图)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