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或者亲友被诊断为肿瘤时,除了心理上的冲击,接踵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治疗和就医过程,很多患者还要舟车劳顿去异地就医看诊,这时更不能因为心急就盲目出击,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高效地与医生沟通,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也能提高就医的效率,有效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
就诊前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不同的医院对就医资料的要求可能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和家属在就医前,可以查阅医院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了解官方提供的就诊攻略和资料准备攻略。下文针对就诊普适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初诊患者
身份证和医保卡等相关证件:到医院进行登记、就诊卡绑定、医保关联和医保报销手续,可能会需要身份证、医保卡等证件。
病历资料:带上所有现有的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理报告等。
检查报告:准备好所有现有的检查报告,如门诊化验单、影像学检查资料(超声、CT、MRI、PET-CT),如果有胶片的尽量带上胶片和报告,电子版的资料由于很多医院系统不一样可能无法当场阅片。
药物清单:列出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及用药剂量、用法等,尤其是合并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提供清单可以让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情况,可以指导患者用药方法,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复诊患者
病历及诊疗卡:如果在一家医院连续就医,每次就诊都请带上自己的诊疗卡(或者电子诊疗卡),保证医生可以迅速调出相关资料了解您的既往情况;如果不在同一家医院就医,保存好纸质版的病历,按时间顺序整理好,方便医生了解之前的情况。
治疗方案:肿瘤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整、清晰的既往资料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的判断。如果之前已经做过化疗、靶向治疗等,带上之前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有助于医生迅速了解既往治疗情况。
检查结果:带上所有相关的检查结果,并按照检查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胶片袋子上标明检查时间、检查部位等,医生可以尽快根据之前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的检查。
患者的自我监测记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有日常记录自己的体温、血压和感受等基础情况,以及每次接受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等文字记录,可以对该记录进行简要的总结,提炼出关键的治疗节点和反应,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此外,如果是外地就诊的患者,除了做好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相关的准备,也要提前查询、规划好就诊城市的交通和住宿,避免因不熟悉路线耽误了时间而影响就诊。
咨询爱心小家
全国有多家爱心小家,免费为经济困难的血液病及肿瘤家庭提供免费的过渡性住宿。可扫码咨询小助手哦~
患者该如何准备,能更高效地与医生沟通?
许多大型医院和知名专家的患者非常多,多数情况下每个人的看诊时间只有5-10分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医生说清自己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获得有效信息。
建议患者和家属在就医前先简明扼要地总结自己的病情,比如哪里感到不舒服、在什么情况下有所加重或好转、采取过哪些治疗措施、用了哪些药、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等,在医生提问时能清晰准确地描述,对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可以将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并按优先级排序,这样就不会在就诊时遗漏。在比较关注的治疗方式以及康复管理的问题上,可以准备详细的具体问题,如“这种治疗的效果如何?”、“副作用有哪些?”、“术后应注意哪些事项?”、“是否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如何锻炼”、“出院后该怎么吃,有哪些营养建议?”等等。
肿瘤患者在就医前做足准备,不仅能提高就诊效率,也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就医的过程中有任何不清晰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抓紧时间积极提问,避免因为信息的偏差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不懂就问科普问答手册——就诊攻略
手册围绕就医流程、就医政策、费用保障相关展开,快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患友吧!
精选30+个病友们的常见就诊问题:
• 就医流程相关:挂号、初诊/复诊就医准备、就诊建档流程等
• 政策相关:异地就医、医保码、门诊慢特病、医保政策等
•费用保障相关:异地结算、医保报销、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公益救助等
适合人群:肿瘤及血液病等大病患者及患者家属
备注:本手册供患友及家属学习交流使用,不作为诊疗依据,对于具体的诊疗意见请咨询您的主管医生。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阅读
《不懂就问》问题征集中
「不懂就问」栏目,聚焦肿瘤及血液诊疗、康复、医保、药品、就医政策等疑问!欢迎病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您可留下胃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瘤、食管癌等实体肿瘤以及白血病、淋巴瘤、地贫、MDS等血液病问题,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内容来源 | 不懂就问手册-就诊攻略
排版 | 行仔
审核|方玥立、贾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