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伴随更多事关作战计划的群聊内容被放出,美国“拉错群”事件进一步发酵。

24日,《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伯格发文披露自己被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拉入美国高层涉密群群聊,得知了大量有关也门胡塞武装详细作战计划、美高官奚落盟友等“劲爆内容”的经过。


华尔兹(左)当地时间25日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的画面

面对铁证,“始作俑者”华尔兹说自己不认识戈德伯格,不是故意把记者拉进群的,但他对此事负有全部责任。但群里的其他高官可坐不住了。

24日当天,在群里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辩解称,没有人在聊天群里讨论任何关于空袭行动的具体细节

特朗普也表示,“我不是《大西洋月刊》的忠实粉丝。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即将倒闭的杂志。我认为它不是什么杂志……我可以告诉你,我对此一无所知。你是第一次告诉我这件事。”

面对如此情况,就在昨天(26日),《大西洋月刊》公布了关于打击也门胡塞武装作战计划群聊的全文内容,让公众自行判断。


《大西洋月刊》公布的群聊截图

大概内容如下:

12时15分,F-18战斗机起飞(第一次打击)。

13时45分,“触发式”F-18第一次打击窗口开始(目标恐怖分子位于他的已知位置,所以应该准时)——同时,空袭无人机(MQ-9)起飞。

14时10分,更多F-18起飞(第二次打击)。

14时15分,攻击无人机瞄准目标(此时,第一枚炸弹肯定会落下,取决于早些时候“触发式打击”的目标)。

15时36分,F-18第二次打击开始——同时,第一枚海基战斧导弹发射。

然后,赫格塞思表示:“更多信息将陆续发布(根据时间表)。我们目前的行动安全性没有问题。愿上帝保佑我们的战士。”

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发送消息称:“我将为胜利祈祷。”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

求锤得锤后,任何辩驳都显得非常无力。赫格塞思之前还说“没有人在聊天群里讨论任何关于空袭行动”,更是直接被证明在撒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已对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作战计划泄露事件负责。

但事实归事实,耐不住还是有人嘴硬。26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社交媒体上回应《大西洋月刊》新公布的群聊全文称,“很明显,戈德堡夸大了他所掌握的信息”。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聊天中的信息不会威胁到美国军人的生命,且分享的信息并非机密,没有战争计划。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表示,Signal聊天内容未泄露任何部队、地点、路线、飞行路径及任何来源与方法。


美国方面似乎一口咬定公开的内容并不涉密,但有意思的是,《大西洋月刊》在选择公开这些内容前,给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白宫发了邮件,询问是否反对发布完整的群聊文本。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回复中重申群聊中没有机密信息,但称这原本是高层官员之间的内部私密讨论,涉及敏感信息,因此反对发布。


美国泄密群聊拉错人事件始末:

戈德伯格被拉入的群有关3月15日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他在11日收到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华尔兹通过Signal发来的连接请求。Signal并非特殊通讯工具,而是任何人都可下载的商业软件。

13日,戈德伯格被拉入了名为“胡塞问题核心小组”的群里。群里除了他自己,还有18人,包括美国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副国家安全顾问黄之瀚、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白宫办公厅主任威尔斯、财政部长贝森特、财政部副部长卡茨、国家反恐中心主任肯特、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国务卿鲁比奥、国务院顾问尼德汉姆、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等。


《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伯格

到此时,戈德伯格都认为整件事是圈套,怀疑是外国情报机构或其他组织发起的信息战,为了引记者上钩报道假消息。

14日,群里开始正式讨论也门空袭计划。万斯认为美国的空袭计划是个错误,“美国只有3%贸易通过苏伊士运河,欧洲有40%。”万斯还担忧空袭将导致油价飙升,建议推迟行动,观望美国经济表现如何。美国防长赫格塞斯支持立刻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认为行动能为美国制造主动、树立拜登政府没能树立的威慑。华尔兹则指出欧洲海军能力有限,只有美国有能力让红海航道重开。



Signal群聊截图。图片来源:大西洋月刊

到15日空袭行动当天早上,赫格塞斯在群里发出了与行动相关的具体目标、美国将使用的武器、袭击顺序等军事情报信息。行动结束后,群里的成员纷纷向赫格塞斯表示祝贺,华尔兹还发出了拳头、美国国旗和火焰的表情包。戈德伯格则默默退出了群聊。


戈德伯格吐槽,自己从业多年来,“从没见过这样的泄密”。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等

(大众新闻编辑 张春宇 整合 策划 单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