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抗日队伍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名叫樊金堂的英雄人物。



与其他带队作战的八路军指战员有所不同,樊金堂在行动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些“侠客式”的浪漫主义气息。

在樊金堂抗日的过程当中,他的队伍里甚至还发生过一则奇闻:一名日军联队长似乎是为了想与当地的游击队武装搞好关系,居然主动拜访了樊金堂。



樊金堂不但没有为难这位日军的联队长,反而命令其他的同志对其好生招待。这个故事后来也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展开而流传了下来。

可是,那名日军联队长为什么要与樊清堂这样的游击队武装建立“友好关系”呢?樊金堂又为什么对敌人如此客气呢?

豪气干云的游击队长

1939年的一天,樊金堂接到了一封来自日本侵略军的信件,信上的署名是定襄当地的日军联队长。

在樊金堂他们接到这封信之后,根据地里立马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原来,那名日军的联队长在信件当中对樊金堂表示:

“我非常佩服樊大队长的勇气,我想于近期与樊大队长见一面,不知您是否能够垂允?”

平时樊金堂经常会带领部队对驻扎在定襄一带的日军发起袭击,双方早就已经对彼此恨得咬牙切齿了。



但那名日军联队长居然在信件当中用非常客气的词汇称呼樊金堂,一时之间大家也不知该如何回话。

不过,既然对方邀请的是樊金堂,那么大家必须要听一听樊金堂本人对这件事情的意见了。

谁知,樊金堂居然并不排斥与这个日军联队长见面。

随后,樊金堂便立刻给那个日本联队长拟好了一封回信。对于樊金堂单刀赴会的做法,他身边的同志们都感到非常不解,但樊敬堂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到了约定好的那一天,樊金堂带着几个战士一起来到约定饭馆,而那个日军联队长也只带了两个士兵和一名翻译。

眼看着几个日军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樊金堂身边的战士立马向他请示道:

“队长,前面过来几个鬼子,咱们要不要打他们?”

此时的樊敬堂摇了摇头,用一种颇为幽默的口吻说道:

“别打哟!咱们要以礼相待。”

说完,樊金堂便带着几个战士快步走上前去。



当樊金堂和对面的那个日本军官见了面之后,两人立刻互相给对方敬了一个礼。而后,他们便握手言欢相互拉着手走进了身后的茅草屋之中。

由于那个日本军官的中文说得不太熟练,他们两人的谈话必须要借助翻译的帮助才能够完成,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个人之间会谈的氛围。

当时,樊金堂和那名日本军官一起坐在农村的土炕上畅聊话题。两个人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避开军事话题。

聊了几十分钟之后,那位日本军官居然还和樊金堂相处得不错。



那名日本军官似乎也非常熟悉中国社会中的人情世故,他在与樊金堂的交谈当中不断称赞樊金堂的英雄气概和军事本领,弄得樊金堂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于是,樊金堂赶紧招呼自己队伍里的炊事员给两人炒了几个小菜,他们这才有说有笑地继续开启了下面的话题。

根据樊金堂所说,那天跟他对谈的那名日本军官懂得一点中国的古典文化,两个人从古代文学聊到了当下的生活,对方甚至还开始关心起了樊金堂的婚姻大事。

“樊大队长如此威武,不知道你娶媳妇儿了没有啊?”

只见,那个日本军官面带笑容地对樊金堂问道。

樊金堂当时才刚刚19岁,听到这句话之后他的脸上直接泛出了红晕。很显然,对方的这句话让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

临别的时候,那个日本军官还拍着樊金堂的肩膀对他说道:

“樊大队长,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吱声,兄弟能帮忙的一定帮忙!”



樊金堂原本以为这只是那个日本军官跟自己说的客套话,没想到几天之后,他还真的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当时樊金堂手下的几名战士发现了两个打着白旗的鬼子正在往根据地的方向走,身后还跟着两个民夫。樊金堂当即下令,不要对打着白旗的敌人开枪。

等到大家把那两个鬼子和民夫放进来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是来给游击队送枪的。他们不仅给樊金堂的部队送来了两挺歪把子机枪,甚至还附带了两箱子弹。

在大家接受了这些武器弹药之后,那两个负责押运的日本兵,用磕磕绊绊的中文对樊金堂他们说道:

“联队长命令我们留在你们这里,你们就当我们是叛逃过来的,如果我们要是回去了就会被枪毙。”

樊金堂听了这两个日本兵的要求,顿时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但既然这两个人已经诚心诚意地来投降了,还带来了武器弹药,那樊金堂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于是,他招了招手示意两人在根据地里暂且住下。

后来,这两个日本兵果然留在了根据地里。成为了樊金堂,他们在抗日斗争当中的好帮手。



多年以后,当人们听说了樊金堂与日本军官之间的这段经历时,依然会感到不可置信。

其实樊金堂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完全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股古代侠客的气质。

对于那些愿意与自己握手言和并释放出善意的对手,樊金堂始终对他们有着充足的尊重。

而日军联队长之所以会如此崇拜樊金堂,是因为樊金堂的美名早就传播在外。

身经百战的抗日英雄

1920年,樊金堂出生在山西省的定襄县。樊金堂的家境还算不错,因此生在民国时期的他,有机会进入到中学参加学习。

1936年的冬天,正在定襄中学参加学习的樊金堂感受到了日寇对中国的威胁,随即便报名参加了山西当地的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就这样,樊金堂的抗日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在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当中,樊金堂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他很快就接触到了在山西境内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对我党为抗日事业作出的贡献深为感慨。

1937年,樊金堂为了能够继续抗日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未来他将在老家定襄一带负责组织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

由于樊金堂没有直接加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所以他组织的抗日武装大多只是一些地方的民兵部队或自卫部队。

他们在对付敌人的时候,也主要采取麻雀战和游击战的战术来打扰敌人。

在建设抗日队伍的过程当中,樊金堂身上的特长立刻就被上级发掘了出来。原来,樊金堂不仅能打能拼,他在运动时表现出的耐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企及的。

樊金堂所带领的部队在他的影响之下,非常善于行军和夜战。樊金堂经常会下令对距离本部30到50公里之外的目标发起袭击。



等到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早就撤回了自己的根据地。

而且,樊金堂在打击敌人的时候总是表现得非常严谨。一旦他决定了将某个据点列为攻击目标,那么他的内心就一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可行的作战方案。大家跟着他一起打鬼子几乎从来没有“扑过空”。

有一次,晋察冀军区的一个抗敌话剧社正在某个根据地进行演出。但那一天,敌人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情报,随后便组织了对这个根据地的偷袭活动。

想来想去之下,聂荣臻司令员只能赶紧给樊金堂发去电报,要求他赶紧组织人马去挡住来犯的敌人。

当时的目标地点距离樊金堂他们驻扎的地方足足有60公里。但是樊金堂愣是带着手下的抗日官兵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赶到了预定地点。

在经过激烈地交战之后,樊金堂不仅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还帮助话剧社的同志们安然撤到了安全地带。



由于敌人的偷袭来得太过突然,很多演员根本还没有做好撤退的准备。樊金堂当即对着自己手下的战士们大喊道:

“男演员,一个战士拉一个,其他的女演员跑不动,我们背也要把他们背出去!”

像这样“长途奔袭几十公里”的战斗在樊金堂的抗日历程当中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些经历还不是樊金堂几十年人生当中最为传奇的一部分。

樊金堂这种恩怨分明,善于斗争的特点,深受当时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同志的赏识。



聂荣臻

后来,樊金堂干脆被聂荣臻同志送去了河北地区的抗大分校学习。

本来樊金堂还以为自己毕业以后能够继续参加抗日斗争,但在樊金堂顺利完成学业之后,组织上却给他派了一个新的任务。

鲜为人知的英雄

1945年9月,由于驻扎在东北地区的苏联军队,将一些地方的管理权限交给了出关抗日的共产党武装,所以,党中央也决定派出一批同志北上负责接收伪满洲国留下的部分财产。

樊金堂就在党中央派出的这批工作人员当中。在樊金堂抵达长春之后,他果然将接收迪特资产的工作主持得有模有样。

从此以后,樊金堂便从一个一线的战斗人员变成了一个政治干部。

在解放战争的过程当中,樊金堂担任了多个纵队的政工干部。

1949年8月,樊金堂又随着部队一起南下,同时被提拔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的政治科科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樊金堂在湖南、辽宁等地都担任过关键的职务。但樊金堂内心当中最为挂念的依旧是自己的山西老家。

1973年,樊金堂终于接到了回山西就任的命令。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看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樊金堂还是难以抑制内心当中激动的情绪。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樊金堂的事迹再次被同志们发掘了出来。中央也很快给樊金堂安排了重要的工作。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樊金堂负责主持太原地区的城市建设工作,当年樊金堂为太原市作出的城市规划,直到今天也依然对其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樊金堂晚年非常喜欢喝酒,喝到高兴了的时候甚至还会吹点小牛。但是他几乎很少提及自己在革命战争当中的贡献,也没有跟旁人说起过自己当年和日本军官对谈的往事。



只有在上级部门要求樊金堂配合史料编辑工作时,他才会提起一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在樊金堂的帮助之下,人们不仅了解了他曾经的傲人战果,也见证了更加鲜活的抗战历史。

因为樊金堂和当年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尽管战争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鲜活的个性,战争底色依然是残酷且无情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并不愿意去当那个抗日英雄。

晚年的樊金堂还是经常会和当年的老战友聚在一起抽烟、喝酒、下棋。而他那种“行侠仗义”般的行事风格也保持了一辈子,以至于无论他走到哪里总能够跟所有的人打成一片。

2002年1月14日,曾经在枪林弹雨当中击杀了无数敌人的抗日英雄樊金堂,倒在了病魔的面前。这位老同志最终以一种悄无声息地方式走完了自己80多年的壮阔人生。



当樊金堂去世的消息传到定襄县的时候,许多曾经与他相识的老伙计们都为此潸然泪下。

大家都很清楚樊金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不仅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个豪爽的男人,一个当代的侠客……

在樊金堂去世之后,定襄县的群众自发地组成了1000多人的队伍来哀悼樊金堂。虽然多年以来樊金堂的事迹并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多关注,但人民的心中始终有一杆秤。

如今当我们再回过头去翻看80多年前的抗战史料时,我们依旧能够被许多独特的抗敌斗争方式所折服。

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曲赞歌!

参考文献

1.抗日英雄樊金堂 林鹏

2.李向阳式的英雄樊金堂 王彦清 李文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