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死我也不认你这个爹!"我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在那个雨后的午后,一个许久未见的身影站在姑姑家门口。
对着我正在铺设的新房地基怒吼:"你个白眼狼,谁让你盖的!"
二十年来被抛弃的苦涩如潮水般涌来,姑姑颤抖着拉住我的手臂,"阿成,别——"
那一刻,我不知道是该恨这个曾经离我而去的父亲,还是该感谢姑姑那双将我拉扯大的手。
01
那是一九九三年的冬天,我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像是从苍穹坠落的碎玉,覆盖了整个村庄。
那时候我才五岁,记忆像一幅褪了色的画,模糊却又刻骨铭心。屋内的争吵声穿透了簇新的棉衣,刺痛我幼小的心灵,父亲醉酒后的咆哮和母亲绝望的啜泣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背景音。
那天,母亲拖着一个破旧的行李箱,站在我面前,眼睛红肿得像两颗熟透的樱桃。她蹲下身,将一只冰凉的手抚上我的脸颊。
"妈妈要出去一下,很快就回来。"她轻声说,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你要乖乖的,知道吗?"
我傻乎乎地点点头,不明白这句"很快就回来"竟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长的等待。母亲最后看了我一眼,眼中盛满了悲伤和不舍,转身推开了大门。
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涌入,将她的背影模糊成一个逐渐远去的剪影。我趴在窗前,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村口,雪花落在她单薄的肩膀上,像是无数细小的白色伤痕。
母亲离开后,家里变得死气沉沉。父亲整日酗酒,醉醺醺地瘫在沙发上,或咒骂,或沉默,有时候看着我的眼神,眼底尽是嫌恶和厌烦。
我害怕那样的眼神,所以总是躲在角落里,尽量不发出声音,不惹他生气。但即使这样,他也无法忍受我的存在。
"你看什么看?"父亲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你妈抛弃了我们,你还在这傻愣着干什么?"
我吓得不敢出声,只能默默地走开。那些日子里,我学会了怎样在家里像一只无声的小老鼠,轻手轻脚,小心翼翼。
日子在父亲的酒气和冷漠中一天天过去。有时候,我会从梦中惊醒,以为听到了母亲的脚步声,但转头看去,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窗外冰冷的月光。
"你去奶奶家住几天。"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我说,语气平静得可怕,"就几天。"
他收拾了我的几件衣服,塞进一个布袋里,然后牵起我的手,往村子另一头奶奶家走去。
走在雪中的村道上,我的小手冻得通红,但父亲的大手却意外地温暖,这是他许久以来第一次主动牵我的手。那一刻,我竟有种莫名的幸福感。
奶奶家是一栋土坯房,但比起我家来要温暖许多。奶奶和姑姑住在一起,奶奶已经六十多岁,满头白发,但目光慈爱;姑姑三十出头,未婚,是村里小学的老师,温柔又有耐心。
当父亲把我交给奶奶时,奶奶的眼中流露出惊讶和心疼。
"这孩子怎么这么瘦?"奶奶心疼地抚摸着我的脸,"你是怎么照顾他的?"
父亲避开奶奶的目光:"我要出去找点活干,没法照顾他,你们帮忙看几天。"
奶奶没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把我拉到身边。姑姑蹲下身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怕,有姑姑在呢。"
那晚,姑姑给我铺了一张小床,就在她的床边。她轻轻抚摸我的头发,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子找妈妈的故事,直到我在温暖中沉沉睡去。
几天变成了几周,几周变成了几个月,我始终没能回到父亲身边。开始时,父亲还会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带些糖果或者玩具,但时间长了,他的造访越来越少,最后干脆不再出现。
"你爸爸为什么不来看我了?"我问奶奶。
奶奶正在织毛衣,听到我的问题,手停了一下:"你爸爸忙,等他不忙了,就会来接你。"她的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隐忍和心疼。
姑姑比奶奶坦诚得多。有天晚上,当我再次问起父亲时,姑姑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地看着我:"小勇,你爸爸现在有自己的生活了,可能暂时照顾不了你。但是没关系,姑姑会照顾你,直到你长大成人。"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无比委屈。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是我做错什么了吗?
就这样,我正式开始了在奶奶和姑姑家的生活。姑姑每天早出晚归,负责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奶奶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我的饮食起居。虽然生活拮据,但在奶奶和姑姑的呵护下,我并不觉得不幸福。
姑姑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她不仅在村里的学校教书,周末还去镇上的补习班带课,为的是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她很少给自己买新衣服,但总是确保我有足够的学习用品和应季的衣物。
"姑姑,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
姑姑正在改学生的作业,听到我的问题,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温柔:"因为你是我最亲的人啊。我和你爸爸是亲兄妹,你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再说了,奶奶年纪大了,我不照顾你,谁照顾你呢?"
她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但也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从那天起,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姑姑和奶奶。
02
上学后,我表现得很乖巧,学习也很用功。小学每个学期的成绩单上,老师都会写上"品学兼优"的评语。
每次拿到这样的成绩单,姑姑都会露出骄傲的笑容,摸摸我的头:"姑姑的小勇真棒!"
尽管生活安稳,但关于父母的疑问,始终像一块石头,压在我幼小的心头。每当看到同学们被父母接送,或者听他们谈论家里的趣事,我就会感到一阵失落和孤独。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向姑姑打听父亲的消息。
"姑姑,我爸爸在哪里?他为什么一直不来看我?"
姑姑放下手中的活计,叹了口气:"你爸爸在县城找了工作,好像是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当搬运工。他…他可能很忙,所以没时间来看你。"
"那我妈妈呢?"
姑姑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你妈妈…她去了很远的地方。等你长大了,姑姑再告诉你更多。"
我懂事地点点头,不再追问。但心里却止不住地想: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了?我做错了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家里的经济状况。奶奶年纪大了,没有退休金,全靠姑姑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姑姑的工资不高,扣除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
我上学的费用,包括书本费、学杂费等,都是姑姑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姑姑,我的学费是不是很贵?"有一天,我看着姑姑皱着眉头计算家里的开支,忍不住问道。
姑姑闻言,立刻舒展眉头,笑着说:"不贵,一点都不贵。再说了,小勇这么聪明,上学是值得的投资。"
虽然姑姑这样说,但我注意到她的衣服穿了好几年,袖口都磨白了;她的自行车也很旧,车链经常掉,但她舍不得买新的;家里的电视机是黑白的,邻居们都换上了彩色电视,只有我们家还在用这台老旧的机器。
村里人都说姑姑因为照顾我,耽误了自己的婚姻。三十多岁的女人在农村已经算是大龄剩女,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每当听到这些闲言碎语,我心里就难受得不行。
"姑姑,你为什么不结婚啊?"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问她。
姑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听到我的问题,她抬起头,笑了笑:"姑姑是在等一个真正懂我的人。再说了,现在有你陪着我,我一点都不孤单。"
我知道姑姑是在安慰我,她为了照顾我,可能放弃了很多机会。那一刻,我心中的感恩和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奶奶在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去世了。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奶奶因为肺炎住进了县医院。我和姑姑守在病床前,看着奶奶瘦弱的身躯在白色的被单下起伏。
"姑姑,奶奶会好起来吗?"我轻声问,害怕打扰到奶奶的休息。
姑姑的眼圈红红的,但她还是挤出一丝微笑:"会的,奶奶会好起来的。"
但那天深夜,奶奶还是离开了。临终前,她拉着姑姑的手,又把我叫到床前:"乖孩子,以后要听姑姑的话,好好学习。"
我点点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奶奶又转向姑姑:"这孩子没爹没娘,就靠你了。"
姑姑紧紧握住奶奶的手,声音哽咽:"妈,您放心,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
奶奶走后,整个家里只剩下我和姑姑两个人。姑姑的担子更重了,除了教书,她还要打理家务,照顾我的学习生活。
有时候晚上,我会偷偷起来喝水,看到书房里的灯还亮着,姑姑伏在桌前批改作业或者备课,明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却还坚持着。
"姑姑,你早点休息吧,明天再改也来得及。"我劝她。
姑姑抬起头,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没事,马上就改完了。你去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看着姑姑为我操劳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姑姑的期望和付出。
小学毕业那年,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县里的重点中学。姑姑特别自豪,在村里人面前都抬起了头。那天,她破例带我去县城的小餐馆吃了一顿,还买了一个蛋糕庆祝。
"姑姑,我考上重点中学了,你高兴吗?"我问她。
姑姑眼中闪烁着泪光:"高兴,姑姑太高兴了。小勇,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有出息。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郑重地点头:"姑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上初中后,学校离家有些远,每天要走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姑姑舍不得我走那么远的路,省吃俭用,托人从城里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给我。
"小勇,骑车上学快一些,但要注意安全。"姑姑叮嘱我,"下雨天就不要骑了,路滑容易摔倒。"
那辆自行车虽然旧,但对我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礼物。我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清洁它,确保它运转良好。每当骑着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迎着晨风,我都感到一种莫名的自由和快乐。
但是进入初中后,我也开始经历人生的第一次叛逆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很新鲜,也充满了诱惑。
班里有几个"混混",他们不学习,整天打游戏,抽烟,甚至逃课。他们看起来很"酷",很受一些同学的崇拜。
慢慢地,我开始被他们影响。我不再那么专注于学习,有时候会和他们一起逃课,去镇上的游戏厅打游戏。我的成绩开始下滑,从班级前几名跌到了中游。
姑姑很快发现了我的变化。一天晚上,她坐在我床边,轻声问:"小勇,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成绩怎么下滑这么多?"
我避开她的目光:"没什么,就是题目变难了。"
姑姑叹了口气:"小勇,姑姑知道你正在长大,有很多事情想尝试。但你不能忘记自己的目标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将来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心里有些烦躁,不想听这些"说教"。那些"混混"常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去打工赚钱,看看那些初中没毕业就出去的,现在一个月都能赚两三千。"这些话在我心里扎了根,让我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
03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对姑姑说:"姑姑,我想退学。"
姑姑正在做饭,听到我的话,她的手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为什么想退学?"
"读书太累了,而且读了也不一定有出息。我想去打工,早点挣钱,也能减轻你的负担。"我低着头,不敢看姑姑的眼睛。
姑姑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我面前,蹲下身来与我平视:"小勇,你觉得姑姑这些年辛苦工作,供你上学,是为了什么?"
我说不出话来。
"我是希望你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你知道吗?你父亲当年就是因为没文化,所以只能在砖瓦厂做苦力,一辈子没出头。姑姑不希望你重蹈覆辙。"
听到姑姑提起我父亲,我心里一震。这是姑姑第一次这么直接地评价我父亲。
"你爸年轻时也很聪明,但他不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结果呢?只能靠出卖体力维生,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姑姑语重心长地说,"姑姑不希望你走他的老路。"
我被姑姑的话刺痛了,但仍然嘴硬:"打工也能挣钱啊,我看村里有人初中没毕业就出去了,现在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呢。"
姑姑沉默了一会儿,说:"好,既然你想体验打工的生活,这个周末姑姑带你去砖瓦厂看看。"
周末,姑姑真的带我去了县城外的砖瓦厂。那是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到处是灰尘和噪音。工人们在烈日下搬砖,挥汗如雨,脸上爬满了疲惫和麻木。
姑姑认识厂长,跟他说了几句话,厂长同意让我试着干半天。
"小勇,你跟着王师傅学着干,体验一下。"厂长指着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说。
王师傅粗着嗓子喊:"小子,来,跟我一起搬砖!"
那半天的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烈日炙烤下,我跟着王师傅不停地搬砖、运土、码砖。每一块砖都沉甸甸的,没过多久,我的手掌就磨出了水泡,背也酸得直不起来。
中午休息时,工人们坐在阴凉处吃简单的午饭。我瘫坐在地上,浑身酸痛,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怎么样,还想退学吗?"姑姑递给我一瓶水,语气平静。
我摇摇头,喝了口水,感觉喉咙干得冒烟:"不想了。"
"小勇,姑姑不是想吓唬你。我只是想让你明白,没有知识,你将来只能靠出卖体力谋生。而且,这份工作你能做多久?等到四十岁、五十岁,身体吃不消了,你怎么办?"
姑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的迷梦。我看着周围那些工人麻木的眼神和粗糙的双手,突然明白了姑姑的良苦用心。
"姑姑,我错了。我不会退学,我要好好学习。"我真诚地说。
姑姑笑了:"这才是姑姑的好孩子。记住,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从那天起,我仿佛换了个人,重新振作起来,发奋学习。我戒掉了游戏,不再和那些"混混"来往,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一下子提升到了全班第五,这让姑姑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小勇,姑姑就知道你能行!"姑姑激动地说,"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那一刻,看着姑姑欣慰的笑容,我心里无比踏实。我知道,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姑姑的引导和支持。
就在我初二那年,姑姑的生活出现了转机。通过一个亲戚的介绍,姑姑认识了现在的姑父——张叔叔。他比姑姑大两岁,在县里供销社当会计,为人憨厚老实,家境也还不错。
第一次见张叔叔时,我有些警惕。毕竟,姑姑一直都是我最亲的人,我怕有人会抢走她的爱和关注。
"小勇,这是张叔叔。"姑姑介绍道,眼神中带着从未有过的羞涩和期待。
张叔叔蹲下身,温和地看着我:"小勇,听你姑姑说了很多关于你的事,说你很聪明,学习也好。以后有什么难题,可以问叔叔,叔叔在学校时数学很好的。"
我怯怯地点点头,没说话。
姑姑和张叔叔的感情进展很快,半年后,他们就决定结婚了。我一直担心,姑姑结婚后,新姑父会不喜欢我,会把我赶走。毕竟,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只是一个负担。
有一天晚上,当姑姑和我单独在家时,我鼓起勇气问她:"姑姑,你结婚后,我去哪里住?"
姑姑愣了一下,然后紧紧抱住我:"傻孩子,你当然跟姑姑一起啊。你是姑姑最亲的人,无论姑姑嫁给谁,都不会丢下你的。"
"那张叔叔呢?他会愿意我跟你们一起住吗?"我仍然不太确定。
姑姑笑了:"张叔叔很喜欢你啊。我们商量过了,结婚后,你就跟我们一起生活。他说,你这么懂事,这么聪明,他很高兴能有你这样的侄子。"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姑父不仅接受了我,还很期待和我一起生活。
04
婚礼很简单,只摆了几桌,宴请了亲朋好友。我已经十四岁了,比以前懂事了很多,知道姑姑为我付出了太多。
婚礼上,我敬姑姑和姑父一杯茶,说:"谢谢姑姑这么多年的照顾,也谢谢姑父能接纳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姑姑眼眶红红的,拉着我的手说:"好孩子,姑姑相信你。"
姑父拍拍我的肩膀:"小勇,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孩子了。"
我偷偷看了一眼在场的宾客,希望能看到父亲的身影,但他并没有来。后来我才知道,姑姑确实邀请了他,但他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出席。
这让我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也许,在父亲的心里,我真的已经不再重要了。
姑姑和姑父结婚后,我们搬到了一个稍大一些的房子里。这是姑父的家,虽然也是土坯房,但比姑姑原来的住处要好一些,有三间房,一个小厨房,还有一个小院子。姑父给我收拾出了一间小房间,还专门买了一张书桌,说是让我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有了姑父的加入,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很多。姑父的工资比姑姑高,而且工作稳定,不像姑姑那样时常要担心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虽然生活仍然清贫,但充满了爱和温暖。
姑父对我很好,从不因为我不是亲生的而区别对待。他经常辅导我的功课,尤其是数学,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成了我的强项。
"小勇,你数学这么好,将来可以考理工科大学。"姑父经常这样鼓励我,"我当年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才上不了大学,只能读中专。你一定要比叔叔强。"
姑父的这些鼓励,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考上一所好大学,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将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让姑姑和姑父过上好日子。
初中毕业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姑姑和姑父都非常高兴,特意带我去县城最好的饭店吃了一顿,算是庆祝。
那是我第一次去那么高档的饭店,虽然对现在的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已经是很奢侈的消费了。
"小勇,你知道吗?你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姑父自豪地说,"姑姑家的孩子果然聪明。"
姑姑笑着拍了他一下:"什么姑姑家的孩子,小勇现在是我们家的孩子。"
姑父点点头:"对,是我们家的孩子。小勇,高中三年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北京的大学。"
姑姑和姑父的期望,成了我前进的动力。高中三年,我一直保持着班级前十的成绩。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睡,只为多做几道题,多看几页书。
姑姑心疼我,经常给我熬鸡汤,炖鱼汤,补充营养。姑父则默默地承担着经济上的压力,从不在我面前提及学费的事情。
高三那年,父亲突然来了电话。那是他多年来第一次主动联系我。
"小勇,听说你在县重点高中读书,成绩很好?"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有些生疏,带着几分尴尬。
"嗯,还可以。"我简短地回答。
"那个…爸想问问你,高考有什么打算?"
"争取考北京的大学。"我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父亲犹豫着说:"那个…如果你需要补习费什么的,可以和爸说。"
我冷笑一声:"不用了,姑姑和姑父已经给我安排好了。"
父亲似乎被我冷淡的态度刺痛了,声音低了下来:"小勇,爸知道这些年亏欠了你很多。但爸也是被逼无奈啊,你妈走了,我一个大男人怎么带孩子?再说,你跟你姑姑生活得挺好的,不是吗?"
我不想听他的解释,只是冷冷地说:"嗯,我过得很好,不用你操心。"
父亲叹了口气:"行吧,那你好好学习。有什么需要,就给爸打电话。"
我没有回应,只是挂断了电话。姑父走过来,看我脸色不好,关切地问:"怎么了?谁的电话?"
"没什么,一个推销的。"我撒了个谎,不想让姑父知道父亲联系了我。
高考前的日子,紧张而忙碌。我每天复习到深夜,有时候甚至睡不着觉,担心自己考不好,辜负了姑姑和姑父的期望。
姑姑看出了我的压力,常常安慰我:"小勇,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无论结果如何,姑姑和姑父都会支持你。"
高考那两天,姑姑请了假,在考场外等我。看到她焦急的身影,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多了一份信心和力量。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我考了587分,超出一本线52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姑姑和姑父时,他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姑姑抱着我,眼泪止不住地流:"好孩子,姑姑就知道你能行!"
姑父也难掩激动:"小勇,你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太了不起了!"
那个夏天,整个村子都知道了我考上北京大学的消息,亲戚邻居纷纷上门祝贺。姑姑的脸上写满了骄傲,姑父也挺直了腰板。
我知道,这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对姑姑和姑父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05
就在我准备去北京报到的前几天,十多年未见的父亲和母亲突然出现在姑姑家门口。
父亲比我记忆中苍老了许多,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深。母亲则保养得不错,穿着体面,看起来生活应该不错。
我站在院子里,看着他们走进来,心中五味杂陈。
"小勇,好久不见。"父亲有些尴尬地打招呼。
母亲上前一步,想摸摸我的头,被我躲开了:"儿子,妈妈听说你考上了北京大学,特意来看看你。"
"我不是你儿子。"我冷冷地回应。
姑姑赶紧拉住我:"小勇,别这样说话。"她转向父亲和母亲:"你们先坐,我去泡茶。"
父亲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我:"这是我和你妈给你准备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学花销大,你拿着用。"
我看着那个信封,想起这些年他们的冷漠和放弃,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想起来我是你们儿子了?我不需要你们的钱。"
父亲的脸色变得难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是你亲生父母啊!"
我冷笑一声:"亲生父母?请问这十多年,你们在哪里?当年是谁把我像垃圾一样丢给奶奶和姑姑的?现在我考上好大学了,你们就想认回这个儿子了?"
母亲眼圈红了:"小勇,妈妈知道对不起你,但妈妈也有苦衷啊。当年我和你爸离婚后,我的日子也不好过。"
"那我呢?我一个五岁的孩子,我的日子好过吗?如果不是姑姑,我现在会在哪里?"我的声音颤抖,多年积压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
姑父看情况不对,赶紧插话:"大家都别激动,有什么事慢慢说。小勇马上要去北京了,应该高高兴兴的,别为这些事伤了和气。"
姑姑端来茶,轻声说:"坐下来喝茶,冷静一下。小勇,不管怎样,他们毕竟是你的亲生父母。"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父亲把钱放在桌子上:"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始终是你的亲生父母。这钱你拿着,就当是我们这些年欠你的。"
我没有说话,转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门。
那天晚上,姑姑来敲我的门。
"小勇,我能进来吗?"姑姑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我打开门,姑姑坐在我的床边,轻声说:"小勇,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他们毕竟是你的亲生父母。"
"姑姑,在我心里,您才是我的母亲。"我真诚地说。
姑姑摸摸我的头:"傻孩子,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你父母有他们的难处,也许当年他们也是被逼无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愿意弥补了。"
我沉默不语。
"小勇,姑姑不是要你马上原谅他们,但希望你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释怀的机会。仇恨只会伤害你自己。"
姑姑的话让我陷入深思。第二天,我接受了父母的钱,但告诉他们,这笔钱我会视为借款,将来一定会还给他们。父母虽然有些难过,但也只能接受。
大学四年,我努力学习,勤工俭学,从未动用父母给的那笔钱。每个假期,我都回姑姑家,从未去过父母的家。
父母偶尔会给我打电话,但我总是简短应付几句就挂断了。姑姑多次劝我与父母和解,我只是笑笑,不置可否。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待遇不错。工作稳定后,我的第一个心愿就是要报答姑姑和姑父。
我给他们买了两张北京的机票,邀请他们来北京旅游。看着姑姑和姑父在天安门前拍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小勇,姑姑真为你骄傲。"临走的那天,姑姑拉着我的手说,"你已经是个有出息的人了,姑姑和你姑父也就放心了。"
工作几年后,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小雨。小雨很善解人意,知道我的家庭情况后,不但没有嫌弃,反而更加尊重我。
我们结婚后,我一直惦记着给姑姑和姑父盖一栋新房子。老房子是土坯房,冬冷夏热,住着很不舒服。
"小雨,我想给姑姑和姑父盖一栋新房子。"一天晚上,我对妻子说。
小雨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表示支持:"我也正有此意。没有姑姑和姑父,就没有今天的你。盖房子是应该的。"
我们开始省吃俭用,攒钱。我把年终奖、项目奖金都存了起来,几年下来,攒了一笔不小的钱。
"小勇,钱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开始盖房子?"小雨问我。
"我想趁着今年春节假期回去,和姑姑姑父商量一下。"我说。
春节假期,我带着图纸和预算回到老家,与姑姑和姑父商量新房的事情。姑姑刚开始不同意,说这花费太大,让我留着钱给自己的小家用。
"姑姑,这些年您和姑父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盖这个房子,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我诚恳地说。
姑姑眼含泪水,点点头:"好,姑姑收下你的心意。但你以后的路还长,不要为姑姑花太多钱。"
06
我们找了村里最好的工程队开工,我每周末都会回去看看进度。
新房设计得很漂亮,是一栋两层小楼,红砖墙,蓝色的瓦,宽敞明亮的客厅,设施齐全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一个小花园。这在村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小勇,这房子会不会太奢侈了?"姑姑有些担忧。
"姑姑,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和姑父把我养大,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希望你们晚年能住得舒适一些。"我真诚地说。
姑父也很感动:"小勇,你有这份心,叔叔和姑姑已经很满足了。"
三个月后,新房子基本完工了。那天,我和姑姑、姑父站在院子里,商量着家具的摆放。红砖映衬着蓝瓦,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姑姑摸着崭新的红砖,眼里闪烁着泪光:"小勇,这房子盖得真好,比我想象的还要气派!"
"应该的,要不是姑姑,哪有我今天。"我正要继续说,突然听见身后一声怒喝:
"你个白眼狼,谁让你盖的!给她家盖房子,怎么不想想你亲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