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日韩外长会议在缓和区域紧张局势的同时,据环球时报3月23日消息,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于21日突然宣布结束在东海与日本和韩国的联合演习,并全速驶向中东红海,与已在该区域的“杜鲁门”号航母组成双航母打击群。这一罕见的军事调动,将全球焦点转移至冲突频发的也门及波斯湾地区。鉴于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攻击不断加剧,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部署优先级,美军罕见组成双航母战斗群,预示着一场大战或不可避免。胡塞武装的行动与2023年底巴以冲突的爆发密切相关。为支持巴勒斯坦,胡塞武装将红海商船作为袭击目标,宣称“任何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都将成为合法打击对象”。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胡塞武装已发动超过50次无人机、导弹袭击,导致3名水手死亡,并扣押、击沉多艘商船。尽管美国牵头组建了“繁荣卫士”多国联军护航,但胡塞武装的袭击并未停止,反而将目标扩展至美军舰只。2024年1月,胡塞武装对美国“拉布恩”号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迫使美军首次对也门境内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
面对胡塞武装的袭扰,美国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单靠“杜鲁门”号航母的威慑已不足以遏制局势。此次增派“卡尔・文森”号,不仅是为了增强打击力度,更是为了向伊朗传递强硬信号,作为胡塞武装的主要支持者,伊朗被美国视为红海危机的幕后推手。此次“杜鲁门”号与“卡尔・文森”号的组合,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导弹与无人机发射基地,以及伊朗可能的军事介入。但军事专家指出,红海海域狭窄,双航母编队的机动性受限,反而可能成为胡塞武装的攻击目标。
胡塞武装曾宣称“将红海变为燃烧的竞技场”,其装备的反舰导弹和无人机成本低廉,但对美军构成实质威胁。美国的军事行动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的全面失控。伊朗已明确表示,若美军进一步扩大行动范围,将采取“果断反击”。而胡塞武装则直接警告,任何针对也门的袭击都将招致“对等报复”。这种相互威慑的螺旋式上升,正将中东推向大战边缘。此次“卡尔・文森”号撤离后,美国在东北亚仅存“里根”号航母,其部署能力与覆盖范围均受到限制。
中日韩外长会议期间,三国虽未公开评论美军动向,但加强区域合作的意愿明显增强。日本与韩国在会议中罕见地就历史问题达成部分共识,显示出对区域安全不确定性的担忧。中国则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目前,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已达到高度危险的阶段。美国海军部署了双航母战斗群,此举似乎增强了其军事上的优势;然而,胡塞武装力量与伊朗的对抗策略也在不断升级。
3月胡塞武装曾对“杜鲁门”号航母发动导弹袭击,尽管未造成实质性损伤,但已引发国际社会对误判风险的高度警惕。据估算,美军单艘航母日均运行成本超过700万美元,空袭行动中每枚“战斧”导弹造价高达20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红海航运量下降60%,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美国自身经济也面临通胀压力。
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博弈,可能迫使美国在军事行动与外交妥协之间寻求平衡。对于全球而言,这场危机不仅关乎地区稳定,更考验着大国在冲突边缘的克制能力。如果各方不能在军事对抗与外交对话之间找到平衡点,中东的战火可能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