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作为桂系的“发家之地”,广西的匪患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尽管解放军在广西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但匪患仍不能彻底清除。
广西严重的匪患,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1950年8月他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严厉批评道:“广西是全国剿匪工作成绩最差的一个省,在领导方法上有严重的缺陷。”
接着,11月10日,再次给广西发来电报,直指问题根源:“广西剿匪存在“宽大无边"的问题。
11月15日,又一封电报更加严厉,直接质问道:“广西解放于西南之前,剿匪成绩却落在西南之后,为何会这样?请你们加以检讨,并将结果告诉我们。”
毛主席连续三封电报,让四野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李天佑彻底坐不住了,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后,他决定擒贼先擒王。即先从土匪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瑶山剿起。
瑶山,这座位于广西中部的广袤山区,其南北绵延约200公里,东西宽展近100公里,山峦叠嶂,连绵起伏,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多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广西地区的四大匪首——杨创奇、甘竞生、林秀山、韩蒙轩,均藏匿于此,纠集了总计3.8万余名土匪,对当地民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彻底消灭瑶山的土匪势力,李天佑将军采取了大规模的外线封锁战术。他精心部署,从陆上、江上、山区、丘陵乃至道路和村落,都实施了严密的封锁措施。这种突如其来的严密封锁,令土匪们措手不及,他们的行动自由被极大地限制。
1951年1月8日的夜晚,前线指挥部发出了总攻的命令。数万名剿匪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朝着土匪长期盘踞的瑶山腹地进发。经过十余天艰苦卓绝的搜捕行动,解放军战士们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终于成功肃清了瑶山外围的土匪势力,先后歼灭了8000余名土匪。随着战斗的不断深入,包围圈逐渐缩小,瑶山的土匪们已经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毅然踏入了大瑶山深处那片茂密而险峻的高山林区。在这片广袤的山区中,金秀、下孟和圣堂山成为了四大匪首频繁活动的核心地带,因此,剿匪部队迅速制定了分兵合击的战略,直指这三个关键区域。
金秀,这个隐匿于瑶山腹地的弹丸之地,虽然面积仅有二三平方公里,却居住着三十余户人家,且是大瑶山的政治与经济枢纽。当土匪势力渗透并盘踞于此地后,金秀迅速转变为他们的指挥中心,大匪首韩蒙轩更是长期驻扎于此,其他匪首也时常汇聚于此共谋大计。更为严重的是,土匪们竟在金秀开设了所谓的“军官学校”,并设立了一所医院,企图通过培养新匪和提供医疗保障来巩固和扩大其势力范围。
2月3日拂晓时分,解放军的一支精锐部队悄然抵达金秀。面对突如其来的解放军,守备在此的土匪惊慌失措,急忙在村口架起一挺机关枪,疯狂地向解放军扫射。然而,解放军战士们凭借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精准的枪法,迅速消灭了机枪手,并顺势冲入村庄。遗憾的是,由于韩蒙轩早已察觉风声,提前转移了大股土匪,解放军仅缴获了一部电台和抓捕了十几个土匪。韩蒙轩本人也趁机逃离了金秀。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另一支部队也迅速行动,成功抢占了位于金秀南面约六七公里处的下孟。这里正是匪首林秀山率领的百余名土匪的藏身之处。解放军原计划将下孟团团包围,然而,狡猾的土匪哨兵提前发现了解放军的动向。
一阵激烈的枪响后,土匪们四散奔逃,林秀山也混入其中,拼命逃窜。在逃亡途中,林秀山意外遇到了另一位匪首杨创奇。两人迅速合流,汇聚了约八百余名土匪,企图一举冲出瑶山的重重包围。
不料,解放军的大部队早已将整个瑶山团团围住,土匪们试图突围的希望彻底破灭。在激烈的交火中,冲在最前面的匪首杨创奇中弹身亡。林秀山眼见形势不妙,立即弃众而逃,消失得无影无踪。
解放军战士们毫不松懈,紧追不舍,一路追击至大瑶山西南部的最高峰——圣堂山。林秀山带着剩余的六百余名土匪,一路狂奔至此。经过数日的艰苦搜索和激烈战斗,解放军成功捕获了五百多名土匪。而那些剩余的少数人,眼见突围无望,纷纷逃入了茫茫原始森林。林秀山也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就在此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有人在罗丹一带发现了另一大匪首甘竞生的踪迹。这令解放军战士们感到十分惊讶,自进入瑶山以来,他们已相继与其他几位匪首交锋,唯独甘竞生的行踪一直成谜。按照报信人的指引,战士们找到了甘竞生的藏身之处——一个三面环河、一面通路的孤零零小山包。这个地方极为隐蔽,若非有人报信,谁也不会想到甘竞生会藏匿于此。只要堵住了那条唯一的小路,他便插翅难飞。
当解放军战士们冲进甘竞生的藏身之处时,却意外地抓住了一个看似怪模怪样的老家伙。经过审问,这老家伙竟声称自己只是个算命先生。然而,当战士们搜出了望远镜、怀表、派克笔、金戒指、大洋以及一个刻有甘竞生名字的印章后,老家伙才不得不吞吞吐吐地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甘竞生。
在甘竞生落网后的几天里,解放军又接到了一个新的线索。一个山民报告说,原始森林附近的红薯地近期频繁遭到偷窃。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战士们的警觉。他们连夜潜伏在红薯地附近,终于抓住了偷红薯的贼——林秀山的卫兵。然而,当战士们扑到林秀山的藏身地时,却又一次让他逃脱了。
但战士们并未气馁,他们分析认为,林秀山已经多日未进食,肯定饿得不行,一定会再次来偷红薯。于是,他们设下了一个巧妙的陷阱。一队巡逻人员故意在红薯地附近大嚷大叫地四处搜查,然后假装泄气地离开。果然,天色已黑时,藏在附近的林秀山饿得实在受不了,见巡逻队已走,便悄悄摸进红薯地里挖红薯。不料,埋伏在四周的解放军战士突然冲出,将他牢牢摁倒在地并成功擒获。
几天后,又有山民向解放军报告发现了韩蒙轩的踪迹。战士们立即出发,在一片密林中将韩蒙轩团团围住。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枪战。最终,一名勇敢的战士猛冲过去,将韩蒙轩掀倒在地。然而,正当这名战士准备用绑腿将其捆住时,韩蒙轩却突然捡起附近的一支枪,一阵射击后掉头就逃。另一名战士眼疾手快,一枪将其击毙。
至此,四大匪首全部被消灭,瑶山的土匪终于被彻底肃清。广西其他各地的大小匪徒也失去了核心领导,相继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鉴于广西剿匪出色的成绩,1951年5月16日,毛主席致电广西司令部,并告中南军区:你们五月七日电收到,四月全省歼匪近三万人,残余匪众只剩一万五千人,甚慰。尚望鼓励歼匪部队继续作战,歼灭一切残匪。
1955年,41岁的李天佑战功卓著,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