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脆筒冰淇淋配勺子,是这个河南茶饮品牌为解决顾客捧着超大脆筒啃得满嘴冰淇淋“有损形象”而发明的。
在2025年3月25日,“么么蜜呀”召开品牌4.0升级发布会上,现场揭开了这个快十年的小秘密。
十年前,他们推出3元一个超大号脆筒冰淇淋,在河南市场引起一股潮流。“过去十年,我们3块钱一个的现烤脆筒冰淇淋,最多时一年能卖2000万支,但顾客老记错、搜错我们的品牌名,甚至还包括加盟商和熟悉我们的朋友。”
这句自嘲,揭开了品牌更名的核心逻辑。发布会这天,沿用十年的“麽麽蜜呀”老品牌名也正式变更为“么么蜜呀”。
将繁体“麽麽蜜呀”简化为“么么蜜呀”,看似微调,实则是解决了困扰十年的传播痛点——过去因繁体字复杂,加盟商写错、消费者记混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新Logo以卡通猫形象取代传统冰淇淋符号,则是品牌“拟人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萌系IP不仅降低记忆门槛,更赋予品牌年轻化、情感化的传播基因。
01■
品牌4.0升级
三个方向的全面革新
01 品牌形象:从“冰淇淋”到“卡通猫”
么么蜜呀的品牌形象经历了多次迭代,但始终围绕“冰淇淋”这一核心元素展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的品牌形象逐渐钝化,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记忆点。此次4.0升级,品牌大胆启用了全新的卡通猫形象,将品牌拟人化,赋予其更鲜活的生命力。
这一变化不仅解决了品牌传播中的视觉疲劳问题,还为品牌注入了更多情感化元素。卡通猫形象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传播,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辨识度。
因为新形象良好的展示效果,让不少老加盟商看一眼就爱上了,甚至催促公司为他们加紧升级门店,好吸引消费者、早点赚钱。
02 产品结构:从“冰淇淋”到“葡萄脆啵啵”
冰淇淋作为么么蜜呀的流量产品,曾为品牌带来了显著的差异化优势。然而,冰淇淋品类的季节性缺陷也成为品牌发展的掣肘。此次升级,品牌将葡萄水果茶—— “葡萄脆啵啵”作为新的流量产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度优化。
新版的“葡萄脆啵啵”不仅将椰果、脆啵啵等小料替换为实打实的葡萄果肉,还通过精准测试,确保每一杯的果肉含量恰到好处。这一改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口感体验,还强化了品牌的性价比优势。
9元一杯的价格,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又控制了消费成本,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利器。
03 管理运营:从“各自为战”到“小组驻店”
作为河南的区域茶饮品牌,么么蜜呀的每一次升级都离不开管理运营能力的提升。此次4.0升级,品牌对总部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优化,将传统的“各自为战”模式改为“小组驻店”模式。
以商丘步行街门店为例,业务小组通过驻店调研,现场解决了门店运营中的诸多问题。通过策划促销活动、优化备货策略、提升店员话术能力,门店的单品日销量从100杯暴增到400多杯。
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么么蜜呀在管理运营上的创新能力,也为加盟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现在“小组驻店”模式已经升级成小组PK制,即总部成立若干个小组,同时进驻不同门店帮扶,既形成内部竞赛,又将一线门店的问题、解决方法及效果并列呈现,结果差异一目了然。
02■
升级是为区域茶饮寻找新思路
么么蜜呀的4.0升级,不仅是一次品牌自我革新的尝试,也为区域茶饮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品牌形象的拟人化设计,为区域品牌打破同质化竞争提供了参考。通过赋予品牌更多情感化元素,么么蜜呀成功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了品牌的辨识度和传播力。
其次,产品结构的优化,为区域品牌突破季节性限制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将流量产品从冰淇淋转向水果茶,么么蜜呀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全年销售潜力,还强化了品牌的性价比优势。
如:即将上新的手捣鲜草莓,将果肉含量从每杯40克增加到120克,价格仅从8元增加到9元,就是发挥本地水果价格优势,进一步强化品牌的性价比。
同时,管理运营模式的创新,从单兵作战到生态赋能,为区域品牌提升连锁管理能力提供了借鉴。
“督导教不会的,就让事实来教。”这句话成为么么蜜呀4.0升级中最具冲击力的管理哲学。
过去,总部与加盟店的关系常陷于“文件传达——机械执行——数据反馈”的官僚循环,而“业务小组驻店制”的推行,彻底重构了连锁品牌的赋能模式。
每个由运营、设计、研发人员组成的“特战小组”,需深入门店完成三个关键动作:诊断病灶,用数据拆解人效、坪效、品效;现场改造,带教话术、调整动线、策划活动;结果验证,追踪7日销售曲线。
在商丘步行街案例中,小组通过“周末不打折促销实验”证明:备货量增加100%、员工话术标准化、门店氛围营造的三大举措,即使保持原价,销量仍能翻3倍。这种“带着加盟商打胜仗”的方式,比任何督导检查都更具说服力。
03■
十年坚守
区域品牌的破局启示
站在创业十年的节点回望,么么蜜呀的成长轨迹恰是中国茶饮市场进化的缩影:从“产品驱动”到“系统驱动”,从“野蛮扩张”到“精细运营”。
其4.0升级的三重突破——符号传播人性化、产品结构生态化、连锁赋能场景化——为区域品牌突围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
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并未盲目追逐“万店规模”,而是选择在根据地市场做透做深。目前其门店集中在河南二三线城市,但单店年均营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高密度、高效率”的打法,既规避了全国扩张的管理风险,又通过区域供应链优势筑起护城河。
茶饮行业正在从“资本游戏”回归“经营本质”。么么蜜呀证明,区域品牌不必迷信“网红爆款”或“低价血战”,找到差异化生态位,同样能实现可持续增长。或许,这个带着河南口音的“萌系猫咪”,正为行业打开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