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良心过得去吗?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你眼睁睁看着乡亲们的红薯烂在地里?"邻居赵叔指着我的鼻子,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仿佛我欠了全村人的钱。
2022年深秋,龙岗村的村委会前站满了愤怒的村民,我陈明辉被围在中央,如同困兽。一个月前,我还是村里人眼中的"金牌销售",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父亲站在人群边缘,眼神中的复杂情绪让我心如刀绞。
01
三年前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一家农产品电商平台积累了丰富的销售渠道资源。今年春节回乡探亲时,尝到邻居家甜美多汁的红薯,市场嗅觉立刻被激活。当得知村里优质红薯却因交通不便只能以五毛一斤的低价卖给小贩时,我看到了商机。
"这红薯在城里超市至少能卖三四块一斤!"我向父亲分析着中间的巨大差价,"我有渠道,何不帮乡亲们一把?"
第二天,我骑着摩托直奔龙岗村,找到了村支书刘建明。刘支书起初对我的提议半信半疑,直到我拿出手机,给他展示了我在电商平台的工作证和几家超市采购联系人,以及之前帮助高山村销售小米的成功案例。
"陈明辉,你真有这本事?"刘支书眼睛亮了,"那你打算怎么操作?"
"我负责联系买家、协调物流、质量把控,保证收购价比小贩高一倍以上。作为回报,我需要收取10%的中介费。"我自信地说,"先试点5000斤,效果好再扩大合作。"
村民大会上,二十多户农户当场报名参与。那天,我看到的是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和真诚的笑容,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后,这一切会发生如此剧烈的转变?
02
春暖花开之际,我带着省城超市的采购单回到龙岗村。村民们在刘支书的组织下,热火朝天地扩大了红薯种植面积。
"明辉,看这片地势,阳光充足,土壤松软,出产的红薯特别甜!"村民老赵指着自家的田地,眼中闪烁着希望。
"那就多种一点,秋天保证有好收成!"我鼓励道。
半年后,第一批5000斤红薯顺利收获。经过严格挑选和规范包装,这批红薯直接运往省城超市。结算时,村民们每斤拿到了2.5元的收购价,比往年翻了好几倍。扣除我10%的中介费后,大家仍赚得盆满钵满。
刘支书在村委会公告栏上公示了收益明细:"陈明辉帮我们销售5000斤红薯,总收入12500元,支付中介费1250元,村民实际收入11250元。"
这个好消息如同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第二天一早,我正在村委会和刘支书商量下一步计划,十几个之前没参与的村民敲门进来。
"明辉,下次销售我也要参加!"
"我家的红薯可比老赵家的甜多了,你来尝尝!"
看到乡亲们热情高涨,我暗自高兴,当晚就和父母商量,决定从城里辞职,专心发展农产品销售业务。
"儿子,这事干得不错,不过做生意要诚信为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
"放心吧,爸,我会做好的。"彼时的我信心满满。
接下来的半年,我陆续帮龙岗村销售了三万多斤红薯,给村民们带来了可观收入。许多家庭开始添置新家具、翻新房子,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也在县城租了间小办公室,成立了"乡味鲜"农产品销售公司,开始拓展其他村庄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03
十月中旬,龙岗村迎来新一季丰收,预计产量翻了一倍多,达到十万斤。我早早联系了更多采购商,甚至拿到了一家出口商的意向,可以溢价收购特级红薯出口日韩。
"好消息!"我兴冲冲地来到村委会,把新签的合同递给刘支书,"这次不仅数量翻倍,特级品还能卖到每斤4元!"
刘支书看完合同,脸上却没有预期的喜悦:"明辉啊,村里有些人对你收的中介费有意见。"
"有意见?"我愣住了,"不是一直都是10%吗?这在行业内已经很低了。"
"我知道,但村里几个种地大户觉得你赚得太容易了。他们说现在熟了门路,其实不需要你也能卖出去,有人提议把中介费降到5%。"
我皱起眉头:"刘叔,销售不只是打电话那么简单。要协调物流、做品控、维护客户关系,还要垫付货款,这些都是成本和风险啊。"
"我明白,我会再和他们解释的。"刘支书叹了口气。
第二天,我带着一家省级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来村里考察,准备签订大批量收购协议。刚到村口,就见到十几个村民围在那里。为首的是村里有名的"刺头"王满仓,以前就经常和村委会对着干。
"陈明辉,听说你这次又要赚我们的钱?"王满仓大声嚷嚷。
采购经理疑惑地看着我:"怎么回事?"
"没事,一点小误会。"我赶紧安抚,然后走向村民们,"王叔,咱们有话好好说,别影响收购。"
王满仓撇撇嘴:"好说?那你今天先把中介费降到5%,不然这单生意免谈!"
经过一番艰难协商,我勉强同意将这批红薯的中介费降至8%,他们才不情不愿地散去。采购经理见状,担忧地问:"陈经理,你们内部有矛盾啊?这会影响供货稳定吗?"
"绝对不会!"我连忙保证,但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回到办公室,我仔细计算了一下。按照新的8%费率,扣除各种成本后,我几乎没什么利润。但合同已经签了,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收获季节全面展开,我每天往返于村里和各销售点之间,忙得脚不着地。一天晚上,电话突然响起。
"明辉,出事了!"刘支书焦急地说,"王满仓他们在村里开会,说要完全取消中介费,直接和超市对接!"
"他们疯了吗?合同都签了,这是违约啊!"我几乎跳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我赶到村委会,会议室里已挤满了人。王满仓和几个种植大户坐在前排,见我进来,眼神中充满敌意。
"明辉来了,咱们把话说清楚。"刘支书站起来说。
"有什么好说的?"王满仓指着我,"卖我们的红薯,凭什么给你中介费?你不就是打了几个电话吗?"
我强压怒火:"王叔,前期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后期质量管控、物流协调、货款结算,哪一样不需要人力和时间成本?"
"那也用不着10%!我们寻思着,你一个本地人,应该义务帮忙才对。"另一个村民插嘴。
会议室里顿时乱成一片,争论不休。走出村委会,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没想到,事情很快向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第三天早上,我正在家吃早饭,院子里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
"陈明辉!出来说话!"
我打开门,发现院子里站着十几个龙岗村的村民,为首的正是王满仓。
"王叔,你们这是干什么?"我皱眉问道。
"我们是来要个说法的!你赚我们的钱赚得太狠了!这次必须把中介费全部取消!"王满仓大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