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石村,因为盛产“农民画家”,近年来引发不少关注报道。艺术氛围的养成得益于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大石村坐落在崂山南九水,群山环抱、幽静美丽,发源于崂山西南麓的南九水河穿行而过,可以说是绿水青山的具象化。

不过,20世纪90年代,这里曾因采石过度荒山遍布、满目疮痍。此后,随着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当地人心,吸引了一大批投身植树增绿、荒山治理的“返乡青年”,退役军人企业家、青岛九水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便是其中一员。

采石匠变种树人

带领乡亲开新路

1984年,20岁的刘祥结束三年的军旅生涯,返回家乡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石村。当地自古以来就是采石专业村,鼎盛时,全村300多户村民,九成家里有石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国内重点工程的石料开采,大石村担当重任。顺理成章,刘祥也投身其中,承包经营采石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青岛采石场的关停,大石村的采石行业逐渐没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那时候我一度非常迷茫,山区地块不大,种地的话,奋斗一年还不如出去打工。”他坦言。

但冷静下来以后,他意识到,长期无节制地采石开发和村民固有的砍伐山林习惯,使得一些山体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愈发严重,这种局面对于家乡产业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军人,回乡创业是想干点事,真正回馈社会。我觉得我有义务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让它恢复到生机勃勃的模样。”

于是,1998年,刘祥开始承包荒山荒地,带领一帮采石匠老部下,开始了荒山修复之路。刘祥决定从栽种经济林做起,先发展果蔬种植业,让乡亲们有新生计,然后逐步治理恢复家乡的绿水青山。2002年,他正式成立了青岛九水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整合万亩荒山,带领团队在南九水地区规划建设了有机农场,硬化道路,铺设管线,并逐步实施沟谷护栏、拦水拦沙坝、坡改梯等工程。



刘祥(右)和团队成员查看果树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我们采取封育治理以及水保林经济林等措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施风力提水,建造蓄水池等工程。”据介绍至今二十多年来,他们已经种植了60多万棵树。

曾经满目疮痍的荒山逐渐恢复生机,青岛九水生态园获评水利部命名的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同时也是青岛市的重点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之一。

不畏险阻

“烧钱”种树坚守二十多年

“所谓十年育树,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困难重重。”回首二十多年来的坚守,刘祥坦言,从“采石匠”变身“种树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刘祥几乎把前期采石生意积累的资金全部投进了这片荒山。但治山治地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例如植树造林必需的配套设施修建,造价都是山下普通地区的五倍甚至十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烧钱”。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栽下去的树活不了。我们这里山区土地贫瘠,土层只有二三十厘米,下面都是石头,一开始我们种植的茶叶、树木,两三年就死光了。”刘祥回忆道。

“中间甚至家人也都不理解,觉得把赚的钱都投进这个无底洞,是自找苦吃。一度父母都不肯让我进门。”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外界的压力,刘祥却从未动摇。“最困难的时候,我觉得是军人的斗志支撑了我,我必须带头创一条新路。以前我们是靠山吃山,但是什么是靠山吃山?不是要把山挖空,而是要转变观念,要把山建得像聚宝盆,大家都愿意来看。有了人流和业态,我们的美丽乡村自然而然就是摇钱树。”

为了筹集资金,刘祥重拾昔日的建筑工程业务,一边赚钱,一边继续投入治理荒山。“整个山林海拔三百多米,管道铺设不到,我们就人抬肩挑,确保刚栽种的树苗浇灌到位。有时候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缺水枯萎,那种滋味真的是心急如焚,晚上都睡不着觉。好在大家都很齐心,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干劲让我们度过了艰难的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开始对承包荒山的大户给予政策扶持,并提供了经济林、观赏林的栽种指导。“我们逐渐开阔了眼界,有了新的意识,陆续引进了蓝莓、茶树等高效经济林果、核桃、板栗和甜柿等新品种,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刘祥介绍道。

针对树木存活率的问题,他们邀请了农科院专家进行指导。学习防冻、浇灌措施以及科学种植技术,利用营养钵苗造林,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一系列措施之下,成活率不断提高。

重现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文旅新产业

春天是南九水沟最美丽的季节,走进大山,花香扑面,美丽景色令人沉醉。“绿水青山不仅仅是美景如画,更对地方环境保护、整个环境提升以及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积极带头的作用。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刘祥说道。

据了解,目前整个生态园管护山林面积约1.3万亩,经过二十多年,树种从最初的樱桃、杏等较为单一的状态,增加到30多种。植物多样性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提升,园区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10000个以上,种植的各种林木不仅可以涵养水源,还能生产氧气、防止空气污染、保持水土、增加肥力等,从而反哺茶园、果蔬等生态种植板块,提升种植效益。



刘祥在生态园区的种植区耕作。受访者供图

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刘祥和团队将生态建设与发展林果业有机结合,实行山水林田路沟等综合治理,梯、坝、林、花、草配套开发,实现以茶叶、林果为主导产业,以茶叶加工和农业生态旅游为支撑的综合经济布局。

“我们还和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石村牵手,共建美丽乡村共同体,积极推进打造画家村的富民事业。”据介绍,青岛九水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大石美术馆、当代水彩美术馆、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九水生态园林博物馆,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并吸纳艺术人才,社企融合,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九水生态园也有新动作。刘祥介绍,依托二十多年来不断生态修复所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结合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等科学种植技术,利用生态园区内的茶园、中草药园等板块,他们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我们联合农业院校和专家团队,将益生菌与滴灌技术结合使用,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态,减少土地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优化土壤环境。”刘祥说,希望通过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完善,推广给更多的种植户,帮助大家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抢抓生态农业红利,提升种植收益。

展望未来,刘祥充满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一万多亩生态山林,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空间,将生态高效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创新出农、科、游互为资源、协调互补,相互促进,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运营模式。打造出独具崂山特色的‘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低碳’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新兴之路。”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