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潮水漫过黄金海岸的细沙,石狮永宁镇的洛伽寺便成了一座真正的海上佛国。这座始建于二十世纪末的寺院,以普陀山洛伽为名,却生长出闽南独有的海天气质。三重飞檐歇山顶浮在鹭江湾的浪尖上,涨潮时,朱红的围墙仿佛被海水托起的莲座,退潮后,灰褐色的礁岩在寺基下显露沧桑的纹路。
大悲殿内,九米高的观世音垂目俯瞰翻涌的潮信,汉白玉雕琢的衣褶里藏着浪花的形状。僧人们踏着浸透盐分的石阶早课,梵呗声与鸥鸣在八角亭的藻井下交织。回廊转角处,三十三尊应身观音化作渔女、船工模样,手中的净瓶与莲花换成了船橹与罗盘。
最妙是农历六月十九的黄昏,落日将海水熔成金箔,琉璃瓦反射的光斑在波峰间跳跃。礁石栈道上,礼佛者与逐浪人擦肩而过,香炉中升起的烟柱被海风揉碎,化作飞向五里桥的云絮。当灯塔在暮色中亮起,整座寺院便成了妈祖髻簪上的一颗夜明珠,随潮声轻轻摇晃。
可惜的是这次去,没遇上涨潮,没有看到浮在海上的洛伽寺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