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前方到站是江城,江城站,停车三分钟。"列车广播响起,我的心猛地一颤。
隔壁的乘客察觉到我的异样,轻声问道:"姑娘,你没事吧?"我捏紧了手中的车票,目光落在窗外熟悉的城市轮廓上,十七年的回忆瞬间涌来。"王阿姨还好吗..."
我喃喃自语,突然站起身来收拾行李。"你要下车?不是去北方吗?"乘客惊讶地问。我深吸一口气:"有个人,我欠她太久的问候了。"
就这样,我在列车员诧异的目光中,做了这个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01
2014年春天,北方的天气还带着丝丝寒意,柳树却已经悄悄吐出了嫩芽。
我是李晓梅,今年四十五岁,在南方一家外贸公司做主管。每年清明前后,我都会请假回老家看望父母,这已成了我十几年不变的习惯。今年也不例外,收拾好行李,买了北上的火车票,打算用一周时间好好陪陪年迈的父母。
坐在缓缓北行的列车上,我望着窗外迅速后退的景色,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列车即将经过的城市——江城,是我前夫张强的家乡,也是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自从离婚后,我再没有踏入过这座城市,甚至刻意避开所有可能与它相关的话题和新闻。
"女士,想喝点什么吗?"列车员推着饮料车经过我身旁,礼貌地询问。
"给我一瓶矿泉水吧。"我回过神来,掏出钱包递给她。
接过水瓶,我的目光又不自觉地落在了窗外。火车已经进入了江城地界,远处熟悉的山峦轮廓让我心头一颤。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我的记忆,有甜蜜,有苦涩,更多的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
我和张强是在大学认识的,那时他学机械,我学英语。我们在一次校园歌手大赛上相识,我是主持人,他是参赛选手。
他唱了一首《海阔天空》,声音不算特别出色,但那份真诚和热情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包括我。
比赛结束后,他鼓起勇气来找我要联系方式,我爽快地给了他。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交往。大学四年,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感情逐渐加深。毕业后,我们双双留在了江城工作,他在一家机械厂,我在一家外贸公司。恋爱三年后,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我们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婚后的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充实而快乐。我们租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套小两居室里,每天早出晚归,为共同的未来打拼。
我记得张强的母亲王阿姨,一个朴实亲切的中年妇女,经常会带着各种自制的小菜和点心来看望我们。
"小梅啊,你们工作那么辛苦,要多注意身体。"王阿姨总是这样叮嘱我,"张强从小就粗心大意,你要多提醒他按时吃饭,别总熬夜。"
我很敬重这个淳朴的婆婆,她待我如亲生女儿,从不对我颐指气使。即使在我和张强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时,她也总是公正地劝解,从不偏袒自己的儿子。在我心里,王阿姨就像是我的第二个母亲一样亲近。
可婚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结婚第四年,我们的生活开始出现裂痕。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我们都想要一个孩子,但无论如何努力,我就是无法怀孕。一开始,我们以为只是时机未到,便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来自双方父母的期盼和关切,让我们倍感煎熬。
我们跑遍了江城大大小小的医院,做了无数次检查,尝试过各种方法,甚至寻求过中医调理,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医生说我们双方都没有明显的生理问题,可能是压力太大导致的。可这反而让我们更加焦虑,形成了恶性循环。
慢慢地,我和张强之间开始出现了隔阂。我变得敏感而脆弱,动不动就落泪;而张强则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躲在书房喝闷酒。我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争吵却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我和张强因为是否要尝试试管婴儿的问题大吵了一架。
当时我觉得已经尝试了那么多方法,试管婴儿是我们最后的希望;而张强则认为这种方式成功率不高,会给我的身体带来伤害,不值得冒险。争吵中,我情绪激动,将手中的碗摔在了地上,碎片溅得到处都是。张强沉默了一会儿,拿起外套,摔门而去。
那天晚上,是王阿姨把张强找回来的。她没有指责我们任何一方,只是静静地坐在我们中间,听我们各自诉说。
"孩子们,"王阿姨最后说道,"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为了传宗接代的工具。你们当初结婚,是因为相爱,不是吗?如果有孩子,那是上天的恩赐;如果没有,那也是命中注定。重要的是,你们要互相理解,共同面对困难。"
王阿姨的话暂时平息了我们的争端,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张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在结婚的第六年,我们选择了离婚。
离婚是痛苦的,但也是无奈的。我们都累了,累于无休止的争吵,累于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办理离婚手续那天,张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我,强忍着泪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却在回家的路上崩溃大哭。
离婚后,我离开了江城,回到了南方的家乡工作。这十七年来,我结交了新的朋友,有过几段感情,甚至曾经差点再婚,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也许是第一段婚姻的阴影太深,让我对感情产生了本能的警惕和退缩。
而今天,当列车驶过江城站时,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下车,去看看王阿姨。这个念头来得突然,却又顺理成章。
十七年了,我从未联系过她,甚至不知道她是否还健在。但内心深处,我始终对这位曾经给予我温暖的老人充满了感激和牵挂。
于是,我拿起行李,在列车员诧异的目光中,匆匆下了车。
02
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江城站前,我一时有些恍惚。十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曾经的老火车站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高铁站,周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我记忆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我打了辆出租车,报出了王阿姨家的地址——河滨花园12栋502室。这个地址,我已经十七年没有说出口了,却依然记得如此清晰。
"师傅,河滨花园还在吗?"我有些担心地问道。
"在啊,怎么不在?"出租车司机是个中年人,操着浓重的江城口音,"不过现在都叫河滨老小区了,周围盖了不少新楼盘,河滨都成老破小了。你是回来探亲的?"
"嗯,算是吧。"我含糊地应了一声,不想多说。
车窗外,江城的街景不断变换。新建的高架桥、宽阔的马路、林立的高楼,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我曾经熟悉的路口、商店、公园,如今大多已面目全非,唯有远处的山峦轮廓依稀可辨。
路上,我特意让司机停在了一家商场前,我想买些礼物给王阿姨。我挑选了一些她可能喜欢的东西:一盒上等的铁观音茶叶,这是她以前最爱喝的;一瓶蜂蜜,记得她总说喝点蜂蜜水对嗓子好;还有一些滋补的营养品,毕竟她年纪大了,这些东西应该用得上。
拎着这些礼物,我重新坐上出租车,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我不知道王阿姨是否还记得我,是否还愿意见我,但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欠她一声问候。
"到了,河滨花园。"司机把车停在了小区门口,"现在小区都装了门禁,你有钥匙吗?"
"没有,我联系一下里面的人。"我付了车费,站在小区门口,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没有王阿姨的电话,也不确定她是否还住在这里。
正当我犹豫之际,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从小区里走出来。他看起来七十多岁,步履蹒跚,但精神矍铄。
"大爷,您好。"我上前打招呼,"我想去12栋找人,但没有门禁卡,能麻烦您帮忙开一下门吗?"
老人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眼神警惕:"你找谁啊?现在骗子多,我可不能随便放人进去。"
"我找王阿姨,12栋502室的。"我解释道,"我是她以前的..."我顿了一下,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的身份,"她儿媳妇。"
"哦,王老太太啊。"老人的表情松动了一些,"她还住那儿呢,不过她儿子好像已经搬出去好多年了。你真是她儿媳妇?"
"是的,以前是。"我坦诚道,"我们已经离婚了,但我路过这里,想去看看她。"
老人沉思了片刻,似乎在判断我的话是否可信。最终,他点了点头:"行吧,我带你进去。不过到了那儿,得王老太太认你才行。"
"谢谢大爷。"我松了口气,跟在老人身后进入了小区。
河滨花园比我记忆中老旧了不少,曾经的绿化带已经疏于打理,花草稀疏,杂草丛生。楼体外墙的涂料剥落严重,露出斑驳的水泥底色。12栋是一栋六层的老式楼房,没有电梯,我和老人慢慢地爬上五楼。
"就是这间。"老人指着502室的门,"你自己按门铃吧,我先走了。"
"谢谢大爷。"我再次道谢,看着老人缓缓下楼。
03
站在502室门前,我的心跳加快了。这扇门后,是我曾经熟悉的一切,也是我刻意回避了十七年的过去。我深吸一口气,抬起手,犹豫了几秒,终于按下了门铃。
"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响起,我的心也随之一颤。
门内传来了拖鞋的啪嗒声,然后是一个略显苍老但依然熟悉的声音:"谁啊?"
"王阿姨,是我,李晓梅。"我轻声说道,声音有些发抖。
门内一阵沉默,然后是锁链被拉开的声音,紧接着,门开了。
站在门口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穿着简朴的家居服,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和张强如出一辙的明亮眼睛,只是多了几分沧桑。
"妈——"这个称呼脱口而出,随即我又改口道,"王阿姨,好久不见。"
王阿姨怔怔地看着我,表情复杂,有惊讶,有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淡。这种反应让我有些意外,我本以为她会很高兴见到我,或者至少表现出一些激动。
"晓梅,"她终于开口了,声音平静得出奇,"你怎么来了?"
"我路过江城,想来看看你。"我解释道,同时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礼物,"这是一些滋补品和茶叶,希望你能收下。"
王阿姨没有接过礼物,而是用手扶着门框,挡在门口,明显不想让我进去。
"谢谢你的心意,但我不需要这些。"她的语气依然冷静,但眼神已经开始闪烁,"你还是走吧,我们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我愣住了,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况。在我的记忆中,王阿姨一直是那么和蔼可亲,对我视如己出。即使在我和张强离婚时,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反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王阿姨,我只是..."我试图解释,但她打断了我。
"晓梅,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她的声音开始有些颤抖,"我不怪你,但也不想再见到你。请你离开。"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内心那一丝期待和温暖。我不明白为什么王阿姨会如此决绝,难道这十七年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王阿姨,能不能让我进去坐一会儿?"我恳求道,"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不行。"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强子早就搬出去住了,现在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晓梅,请你理解,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听到张强已经搬走的消息,我心里一紧,感到一丝失落。
这些年,他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重新组建家庭?他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但我知道,现在不是问这些的时候。
"王阿姨,你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试图弄清楚状况,"我和张强离婚已经十七年了,这些年我一直很愧疚,今天只是想来看看你,表达一下我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王阿姨的表情软化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决:"晓梅,有些事情,不是几句道歉和感谢就能解决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可能是好意,但请你尊重我的决定,离开这里,不要再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我站在门口,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无力。我本以为时间能够抚平一切伤痛,但现实却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也许,有些伤口永远无法愈合,有些过错永远无法被原谅。
"那..."我艰难地开口,"你能告诉我张强现在怎么样吗?他..."
"他很好。"王阿姨打断了我,"不需要你操心。晓梅,请你离开,不要再问了。"
说完,她就要关门。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她眼中闪过的一丝痛苦和挣扎,这让我更加困惑和不安。
"王阿姨,等等!"我伸手抵住了门,"至少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无法原谅我?是因为离婚的事情吗?还是..."
"不是因为离婚。"王阿姨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平静,"晓梅,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会更好。现在,请你离开。"
她用力关上了门,咔哒一声,门锁重新锁上了。
我站在门外,手里拿着那袋礼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和迷惘。我不明白为什么王阿姨会如此拒绝我,更不明白她话中的深意。
"不是因为离婚",那是因为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缓缓离开了12栋,步履沉重,心绪不宁。
04
离开河滨花园,我漫无目的地在江城的街头游荡。十七年了,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拓宽了,楼房高耸了,连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似乎都不同了。可我的思绪却始终停留在刚才那扇紧闭的门前,停留在王阿姨那复杂而冷淡的眼神中。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江城外贸大厦门口。这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我和张强经常约会的场所。记得那时,他会在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来接我,然后一起去附近的小吃街吃饭,或者沿着江边散步。那些日子看似平凡,却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外贸大厦的门面已经翻新,但基本结构还是老样子。我站在大厦前,犹豫着是否要进去看看,也许能遇到以前的同事,打听一下张强的近况。
但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念头。即使问到了什么,又能如何?王阿姨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我打扰他们的生活,我还有什么理由再去纠缠?
正当我准备离开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晓梅?是你吗?"
我转过身,看到一个中年女子站在那里,一脸惊讶。她穿着时髦的职业装,拿着手机,看起来刚从大厦里出来。
我愣了一下,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女子,试图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信息。
"刘静?"我不确定地问道。
"是我!"她笑了起来,"没想到你还记得我。都多少年了?十几年了吧?"
刘静是我在外贸公司的同事兼好友,我们以前经常一起上下班,分享彼此的心事。她比我大两岁,性格直爽,是个能说会道的人。
"十七年了。"我说道,"你看起来气色不错,还在这里工作?"
"是啊,一直没走,现在是部门经理了。"刘静上下打量了我一番,"你也变化不大,就是气质更成熟了。你回江城了?"
"没有,只是路过,想来看看。"我解释道,"刚才去了趟河滨花园,想看看王阿姨,但..."
我没有继续说下去,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刚才的尴尬场景。
刘静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你去见王阿姨了?她...还好吗?"
"看起来还不错,就是..."我犹豫了一下,"她似乎不太想见我,拒绝让我进门,这让我很困惑。"
刘静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同情:"晓梅,有些事情,你可能真的不知道。"
她的话和王阿姨如出一辙,这让我更加好奇和不安。
"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你们都这么说?难道这十七年间,有什么事情是我应该知道但不知道的?"
刘静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大厦入口,似乎在犹豫是否该告诉我真相。
"我下班了,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吧。"她最终说道,指了指街对面的咖啡馆。
咖啡馆不大,但环境安静舒适。我们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两杯咖啡。刘静似乎有些紧张,不断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晓梅,你离开江城后,有联系过张强吗?"她终于开口问道。
"没有,"我摇了摇头,"离婚时我们都觉得干脆利落比较好,所以我把所有联系方式都删了,这十七年一直没有任何往来。"
"那你为什么现在突然想来看王阿姨?"
"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我苦笑了一下,"可能是因为马上要回老家看父母,突然想起了王阿姨对我的好,也想知道她过得怎么样。毕竟,她曾经待我如亲女,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
刘静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如何开口。咖啡上来了,她机械地搅拌着,目光却始终没有看向我。
"晓梅,你还记得你们为什么离婚吗?"她突然问道。
"因为不能生育的问题。"我回答道,"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结果,最后感情破裂,选择了分开。"
"仅仅是因为这个吗?"刘静抬起头,目光直视我的眼睛,"你离开后,有没有想过还有其他原因?"
我愣住了。当然,当初离婚的原因复杂多样,不能生育只是导火索,还有我们性格不合,沟通不畅,以及当时的年轻气盛和固执己见。但这些,不都是常见的婚姻问题吗?
"刘静,你到底想说什么?"我有些急躁,"如果你知道什么,请直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