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方设法地搞对华“封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而让中国在重重压力下越战越勇,实力越来越强。
美国一直想拉起一张针对中国的“包围网”,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不断给盟友施加压力。最近荷兰和韩国的行动,让这张网出现大口子。荷兰批准一家中国公司收购荷兰半导体企业Nowi的案子。之前美国一直催着荷兰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但荷兰经济事务大臣说,这项技术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这个表态说明,荷兰在权衡自己利益和美国压力时,还是更看重实际。荷兰半导体公司和中国市场合作很多,卡得太死反而会损害荷兰公司的利益。
韩国在中日韩三国外长会上的表态也很明确,准备放松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美国之前制裁中国,不让日韩给中国供应芯片,结果韩国半导体公司损失惨重。三星、海力士这些大公司的收入大幅下滑,2023年上半年连续几个季度业绩都不好看。韩国企业明白,太听美国的话而放弃中国市场,自己会吃大亏。所以韩国的转变,也是在经济利益推动下的必然结果。美国本想靠着盟友一起封锁中国半导体,没想到盟友先“倒戈”,这让它的封锁计划根基都动摇。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更是下狠手,把华为列入美国商务部的“黑名单”,想从供应链这些方面把华为搞垮。但华为并没有被美国的制裁吓倒,反而在困境中想办法,实现逆势增长。
被列入“黑名单”后,华为马上找替代的供应商,重新设计产品,减少对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华为还积极开发新业务,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和云计算。2022年,华为企业部门的销售收入增长30%,这不仅让整体销售额提高0.9%,还让研发投入提高13.2%。华为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美国想把华为搞垮的企图,反而让华为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华为靠着强大的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给汽车制造商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在云计算领域,华为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给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华为的成功说明,美国的制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刺激华为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在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美国也想通过立法这些手段限制中国的发展。美国通过立法禁止美国航天局这些机构和中国进行合作,但中国并没有因此停下自主发展的脚步。
中国加快自主太空探索的步伐,成功建成“天宫”空间站。“天宫”空间站的建成,说明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可以长期载人驻留,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中国还实施“嫦娥”探月计划,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些不起的成就。这些成果都展现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中国的深度求索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深度求索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这些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说,美国的打压并没有阻止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明显的成果,实现从跟着别人跑到和别人并排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面对美国的封锁和打压,中国也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对镓、锗这些稀有金属实施管制。从2023年12月1日起,中国还对“特定石墨物项”实施出口限制。
中国在全球石墨市场占据着主要地位,大概占80%的市场份额,在某些负极材料市场占比更是超过90%。球形石墨方面,欧美国家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这些管制措施让美国和西方国家在相关领域遇到麻烦。
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镓、锗和石墨这些稀有金属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中国的出口限制让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一些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材料或者调整生产计划,但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美国和西方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节奏被打乱,原本计划的项目可能会推迟或者搁置。
美国在各个方面的封锁计划都遇到困难。盟友的“倒戈”、企业的突破、关键领域的自主发展以及资源反制这些因素,都导致美国的封锁计划彻底破灭。而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打压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实力不断提升。今后,中国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