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内卷”与“功利”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教育生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湖南省“龙头高中”之一,长沙市一中又该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该校以系统性的思维积极破解这一时代命题——通过校、家、社的深度协同,在规范与创新中探寻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我们深知,学校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在功利化大潮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共同构建起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我们的教育才会更美好,办学者才会更有力量。”长沙市一中校长羿莎说。

家长是教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沙市一中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内核,创办家长学校,开发“做智慧的家长”系列课程,将家长从“焦虑的旁观者”转变为“理性的同盟军”。从新生家长见面会的文化浸润,到高三家长的“松弛感”引导,长沙市一中用真诚与专业搭建起家校信任的桥梁,让家长在情感共鸣中理解教育本质,在科学方法中实践共育理念。

而教育生态的延展,需突破单一校域的局限。面对集团化办学可能引发的同质化隐忧,长沙市一中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准则,既通过集团章程和“133”管理机制确保核心育人理念的贯通,又赋予成员校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无论是长沙市一中九华中学的德育“四维框架”,还是马王堆中学的“四维美育观”,成员校在传承一中精神的同时,扎根地域文化,绽放独特光彩。这种“规范+创新”的模式,既避免了资源的垄断与稀释,又为教育生态注入了多元活力。

目前,长沙市一中以“全人教育”为底色,努力将家庭、学校、社会编织成一张共生共长的网络,在动态平衡中培育个体的生命力与社会的向善力。这或许正是教育生态的理想图景——每一份力量都被看见,每一种成长都被成全。


家长教育:从“焦虑者”到“同盟军”

“我们一直认为,一中能培养出那些优秀的学生,和一中家长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分不开。没有那么多懂教育的家长,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孩子。”彭健的这句话,揭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命题。

但问题是,长沙市一中的家长为什么会那么懂教育?学校又是怎样打破家长的普遍焦虑,破解“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实难题的?

“要说一中的家长自然就懂教育,肯定也不是。”宋健平笑着说。长沙市一中的家长与其他学校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家长教育,并从21世纪初开始,开设家长学校。

他说,当前,教育焦虑是一道十分难解的题,其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个关键的症结——很多家长并不真正懂教育。“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只有真正对症下药,才能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让他们从‘焦虑者’,变成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同盟军。”

事实上,对家长进行教育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有效地落实对家长的教育。毕竟,家长都是成年人,且他们不能像学生那样整天都待在学校。

长沙市一中的做法可以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概括。

先说“动之以情”。在学校看来,对家长的教育,“情”是第一位的——只有先让家长了解学校,感受到学校对教育的真诚和用心、对每名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在情感上认同学校,家长才会相信学校、认可学校,才会认真接受学校后续的教育。

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在高一新生还未入学时,学校就会和家长展开一次交流恳谈,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等方方面面,让家长对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以2024级新生家长见面会为例。2024年8月17日,在学校的体育馆,近千名家长参与了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会上,宋健平向新生家长介绍了长沙市一中的办学历史,解读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导航”的理念,并分享了培养学生的思路与方法。

在学生入学之后,除了专门的校园开放日和家长会,学校还会主动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教师的课堂、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走进校园,操场上运动的孩子们令我非常惊讶。孩子们打篮球、羽毛球、排球和踢足球的身影充斥着操场每个角落,他们尽情地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在教育如此卷的现在,一中孩子真正做到了张弛有度,抓好学习的同时,维护身心健康一点也没落下。”2219班张亿欣妈妈说道。

“参加完一中的家长会,一中教师身上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使命。”2404班卓子芸妈妈在会后感言中写道。

更让许多家长感动的是,长沙市一中对家长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一种共同探讨,一种平等交流,是把学校认为好的教育理念,无偿地分享给每一位家长。学校也十分看重家长“现身说法”,会邀请优秀家长分享教育心得,通过家长来影响家长、教育家长。

“我们就是要通过情感认同,让一中家长在孩子进入学校时,就一起变成一中人。”彭健说,“只有一家人,才会真正支持你。”

“晓之以理”就更好说了。长沙市一中会通过课程、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家长讲明白孩子的心理知识、教育知识,让家长成为懂教育道理的家长。这类活动频次非常高,有时一个学期能达3次。高中三年,长沙市一中家长会在学校接受至少15场培训。

“做智慧的家长”是长沙市一中精心打造的课程品牌。该系列课程面向全体家长,并根据家长在孩子不同年级遇到的家庭教育共性问题进行内容设计,主题涵盖家校沟通、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多个维度,时间跨度覆盖学生整个高中阶段。课程包括线下集体培训和线上培训两种形式,全部免费对家长开放。

陈奇志,是“做智慧的家长”系列课程的主要课程设计者和主讲人,也是家长心中最专业、最值得信赖的家庭教育名师。很多家长在听完了陈奇志的讲座之后,会用“受益匪浅、醍醐灌顶”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陈奇志在2024年11月针对高三家长的一次培训讲座为例。这次讲座,陈奇志以《辩乎本末,淡定陪伴》为题,向家长分享了“在‘内卷风’盛行的今天,高三家长该怎么办”的热点话题。

在讲座的开始,陈奇志用饼状图向家长展示了会前对学生和家长关于“对成绩的满意度”“考试前是否会紧张”等问题看法的调研数据,有近50%的学生和家长对现在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这是家长焦虑的主要来源。进而,陈奇志引出这次讲座的主题,即“要做有松弛感的家长”。

如何做有松弛感的家长?陈奇志进一步结合调查数据、教育理论、学生事例,给了家长三个建议:看得透、有办法、能喜欢。

看得透,即辩乎本末,看到孩子终身发展的‘本’是自控力、内驱力和情绪情感的力量,是拥有健全的人格。高考只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但并非唯一的机会,所以没必要过分紧张。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沉迷手机、情绪失落、无心学习等问题,家长也要了解问题背后孩子真正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

有办法,即通过帮助孩子制订有弹性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的方法,来增强孩子的主动性与获得感,用成长型思维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看见孩子的进步,并通过积极的交流沟通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赋能。高三家长三忌:一忌监控孩子,二忌深度介入,三忌盲目补课。

能喜欢,对家长而言,是指家长能全然接纳孩子的现状,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和谐,让孩子对家庭有归属感;对学生而言,是指要从当下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与同学相处的乐趣、学有所获的乐趣、忙里偷闲的乐趣等等。家长应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爱家,也爱学校、爱学习。

最后,陈奇志告诉家长,做一位智慧型的家长,拥有真正的松弛感,最重要的是“自我觉察,主动改变”。

“其实,在高三特殊时期,孩子的学习强度和面临的压力本就已近巅峰。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做好孩子的后勤,营造内紧外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尊重信任的亲子关系。发现问题时,应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期待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要成长。人生有无限可能,学习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也是孩子奔向世界的方式,这是一场远行,不在一朝一夕。请做赋能型父母,在紧张的高三,松弛感是给孩子最好的爱。”2209班张曦予妈妈在听完陈奇志的讲座后,用长文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家长喜欢陈老师的课,是因为她的课既完美契合了家长当下的心情,又通过丰富的事实、数据、理论,向家长讲明白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道理,还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向家长指明了做法和方向。”彭健说,“正因如此,很多家长说陈老师的课就像‘及时雨’‘指路灯’,说得句句都在理。”

也正是如此,长沙市一中家长往往能从中考前的“焦虑型”家长,转变为“松弛式”家长。彭健说,不是简单的配合,而是理念共识下的生命共育。

来源:湖南教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