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关于“张雪峰们失灵了”的讨论热度不减。有人说是AI抢了风头,有人说是教育改革出了问题。但真相远比这些说法更刺耳——张雪峰们失灵的根源,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教育内卷到了极致,90%的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当就业变成“资源决定论”的游戏,你花钱找指导还有啥意义?这里的“张雪峰们”,指的是那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公司和网红博主,他们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逐渐失去魔力。

一、高考填志愿:专业再好,没资源白搭

高考填志愿,曾经是家长和学生的“救命稻草”。找个专家分析一下,选个热门专业,未来就有保障。可现在呢?现实告诉你:90%的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你报了“计算机”,可能赶上行业寒冬;你选了“金融”,可能发现没背景进不去核心圈。就业市场早已不是“努力就行”的时代,而是“资源为王”的残酷丛林。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辛辛苦苦考上985,选了个热门专业,毕业后却发现岗位寥寥无几。而另一个有资源托举的同学,家里有关系,毕业直接进体制内,稳得一批。填志愿的意义,不是看专业前景,而是看你爸妈能给你铺啥路。张雪峰们再会分析,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花钱找他们指导,投入产出比低得可怜。


二、考研英语“翻车”事件:内卷到极致,补习班都救不了

再说考研。今年考研英语难度直接“炸裂”,连那些年入百万的考研名师都翻车了。周思成、何凯文、田静,这些平时吹得天花乱坠的“大V”,考试成绩出来也就70多分,网友戏称这是“英语考研界的周处除三害”。笑归笑,但这背后暴露的,是教育内卷的极致困境。

国家早就提出要打击“无效内卷”,啥叫无效内卷?就是你花几万块报班补习,结果发现连老师自己都考不好,你还指望他们教你“通关秘籍”?考研英语难度飙升,不是为了难倒你,而是告诉你:再卷也没用,醒醒吧。花钱找机构指导,效果微乎其微,干脆省点钱干点别的。

三、高中双休、高考英语放宽:国家在“救你”

别以为这些现象是偶然。高中强制双休、高考英语大纲放宽,再加上考研英语加难,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国家在“救市”。为啥?因为教育内卷已经病态化了——学生累得像机器,家长花钱买焦虑,最后却换来一场空。国家出手,就是要打破这种“花钱买苦难”的恶性循环。

想想看,你花几万块报班,结果名师自己都翻车,这钱花得值吗?考研英语难到离谱,高考英语大纲放宽,就是让你的课外补习无效,这是在提醒大家:别再把钱砸在无效内卷上了。教育的意义不该是无休止的竞争,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四、结语:内卷尽头是“资源决定论”

张雪峰们失灵了,不是因为AI抢戏,而是因为教育内卷的残酷真相——90%的专业找不到工作,填志愿拼的不是眼光,而是资源。当就业变成“拼爹拼妈”的游戏,花钱找人分析又有啥用?国家打击无效内卷,是在救你,也是救整个教育生态。

教育的尽头,是“资源决定论”的赤裸现实。与其做内卷的韭菜,不如停下来想想:家里能给你啥支持?未来该往哪走?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