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各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陆续启动。北京等地均表示,将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1036.2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较2023年增加68.4万人。
视觉中国 普高扩招:规模与资源双提升
在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中,北京等地有明显增幅。北京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24年的8.2万人增至8.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则从3.55万缩减至3.3万。同时,全市优质高中50%的统招计划将分配到初中校,并严格控制跨区招生,仅允许部分优质高中向教育资源短缺区域倾斜。
除了招生规模,一些地区也在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其中,江苏省2024年共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增加学位3.84万个。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进入普通高中学习,2025年继续在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中安排“新建改扩建30所普通高中,扩大高中学位供给”项目。
厦门定向生比例显著提高,部分优质高中定向生指标提升:原定向生指标占比为60%的学校提高至70%,原定向生指标占比为45%的学校提高至50%。此举意在确保每所初中都有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缩小校际差距。
录取规则优化:简化批次、增加选择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全国一些地区通过简化录取批次、增加考生选择等形式,给广大考生带来利好。
例如,成都今年中考将取消“省重线”,仅保留“普高线”和“职普融通线”,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志愿填报方面,涵盖合并录取批次、增加志愿个数、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合并批次后,考生填报志愿个数将增加到8个,且8个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采用与高考一致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招生录取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分数相同则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降低填报风险。
长沙整合高中录取为三个批次,自2025年起,取消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和子弟学校20%的自主招生计划。同时,在原有录取规则的基础上,增加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总成绩排序,适当提高区分度。
同时,县中发展面临的问题得到更多关注。3月5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基础教育将重点关注县中振兴。近60%的普通高中生是在县中学习。将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师资配备,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到县中,使县中更好地服务乡村学生。
减负提质与多元评价并重,中招“指挥棒”大改革
缓解家校焦虑、为学生合理减负,让教育回归本质,是今年一些地区中招政策的“重头戏”。
由多地政策可见,中考改革至少呈现三大方向:
首先是减少计分科目,如西安计划2026年取消化学、地理、生物计入总分,北京2025年将考试科目从10门改为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为考查科目,不计入总分,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改为开卷。自2025年起,河南中招考试政策也做出改革,生物、地理成绩以等级呈现,不计入中招录取总分。
其次,强化体质教育。聊城制定印发《聊城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中考体育改革,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至70分。根据《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2025年该市中考体考分值由原来的70分增至100分。长沙市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中宣布,2025年,体育与健康分值为40分,自2026年起提高至50分,同时优化体育中考测试项目评分标准,引导学生爱体育、乐锻炼、强体魄。
视觉中国 最后,是突出“特长培养”。此举主要通过项目班与特长生培养。成都增设科技创新班、艺体特长班等特色项目班;北京优化中高职衔接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25年中招政策的调整,既是对“扩大普高资源”国家政策的落实,也体现了各地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决心。通过扩招、优化录取机制、强化特色培养,更多学生有望升入适合的高中,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李睿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