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贝,Bèi,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文王姬昌(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又称伯昌,今陕西岐山人,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庶子姬奭(姬姓,名奭,又称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初期重要的宗室大臣),辅佐武王灭商,封于蓟(今北京琉璃河镇),为燕召公,因成王年幼,召公奭留在西周都城辅佐理政,任太保,为三公之一,负责治理今河南陕县以西区域,后又辅佐康王。

召公奭无暇前往封国,由其长子克去燕就封,建立燕国(又称北燕),称燕侯克。传至召公康(存疑,或指某代燕国君王)时,赐封其支庶子孙食邑于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郥国(今河北清河,古称贝州),为燕国的附庸国。春秋时期,燕国受北戎民族侵扰,燕国不敌,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姜小白应邀出兵击败北戎,顺势吞并郥国,将甘泉改名为贝丘,归属齐国,而燕庄王送齐桓公入齐境五十里,违周礼,齐桓公遂将五十里荒地送给燕国,名利双收。郥国失国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去邑改姓氏为贝氏,尊召公康为得姓始祖


贝姓始祖:召公康

源于地名,居邑名称为氏。先秦时期,称为贝丘之地的,除了今河北清河、巨鹿以外,还有今山东博兴、临湽,江苏镇江,广东肇庆,朝鲜清川江等地,皆古称浿水、浿丘等,其地住民多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浿氏,后省文简化为贝氏。

另有源于满族洪鄂春氏、黄佳氏等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贝氏;满族、蒙古族的贝勒贝子(贵族子弟),在清朝晚期以后其后裔子孙逐渐丧失了权承,有取其身份爵位官称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贝氏。

得姓始祖:召公康

发源地:河北清河



迁徙路线:贝姓人口较少,迁徙路线暂未找到,援引宗祠楹联了解狄姓文化。

源自姬姓;望出清河。

——全联典出贝氏的源流和郡望。

卷封东武;史著清江。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金华人贝泰,字宗鲁,少年时以文才和德行闻名,中举后,官至国子祭酒,执掌太学四十余年,“东武”指乐府调曲名。下联典指明朝初期崇德人贝琼,字廷琚,博览经史,尤工于诗,洪武初年应召修《元史》,著有《清江集》等。

吴越世泽;太学家声。

——全联典指明朝时期金华人贝泰。

点画惊鹰鹘;乔诗壮宇城。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画家贝俊,工花鸟,尤工鹰鹘,收录在《历代名画记》。下联典指清朝时期诗人贝青乔,字子木,江苏吴县人,诸生,鸦片战争时曾为奕经幕僚,于浙东抗击英国入侵军,目睹清政府腐败,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影响较大,有《半行庵诗存》。

梁碑留墨宝;运河传政声。

——上联典指南朝梁国时期的书法家贝义渊,吴兴人,著有《梁始兴忠武王萧詹碑》现存江苏南京,碑文残损过半,留存的字,带有行草笔意,颇为雄健。下联典指宋朝时期江阴知县贝钦世,上虞人,有惠政,县有运河久湮,钦世欲浚治之,大姓争捐金为助,不逾月而成。


南朝梁国书法家:贝义渊

民享浚河利;县多丰谷登。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江阴知县贝钦世。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贝恒,仁察明恕,百姓勤耕,五谷丰登。

解字九千三百;坐席五十余重。

——此联为清朝时期变法先锋谭嗣同赠清朝文学家贝元征联。

洪武三助流芳远;永乐六馆播惠长。

——上联典指明朝初期崇德人贝琼。下联典指明朝时期金华人贝泰。

清水一湾天然画;河山万里锦锈图。

——此联为贝氏名门望族居住地“清河”(郡)嵌字联。

修元代史书,才高班马;著清江文集,气迈欧苏。

——全联典指明朝初期崇德人贝琼的事典。

姓氏郡望:贝姓主要郡望为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等,除以望立堂外,还有留任堂、修史堂、丰谷堂、东武堂、光裕堂等。

祠堂: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占地1.1公顷,原为元朝至正年间天如禅师的弟子为师所建,后几经易手,在民国六年由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父)购得,直至解放前,一直为贝家所有,解放后贝家将该园林捐出,狮子林园内以假山叠石为主体,主要景点有燕誉堂、花蓝厅、问梅阁、石舫、古五松园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苏苏州狮子林

狮子林作为贝家祖宅,园子入口便是贝氏宗祠,两进院落,面阔19.68米,进深7.56米,上挂匾额“云林逸韵”为顾廷龙手书,大厅前柱有楹联“枕水小桥通鹤市,森峰旧苑认狮林” 为肖劳手书。


江苏苏州狮子林贝氏宗祠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桐桥西侧贝家祠堂,即山塘603号,原为明朝礼部儒士贝启祚妻贝程氏节孝祠,现为吴中贝氏纪念馆。该祠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三进平房,包括邀青阁、远思轩、绣雪亭及花园部分,解放后因修铁路毁去后半部分,曾作为粮油店使用,后当地修路时,祠堂被拆除,2009年在原址东20多米修复重建。


江苏苏州贝家祠堂:吴中贝氏纪念馆

家训家规:

《贝氏家训》: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贝氏家训虽然只有短短30字,但却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从明朝到如今,富传十五代的家族奇迹,充分体现了秉承美德、公心对家族传承的重要作用,而非是没了还可以再赚、无德便无法驾驭的金钱。

现分布:贝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其次分布于江苏、上海、宁夏、辽宁、山东、河北、安徽、北京等地,整体南多北少,其中浙江分布最多。

总人口:贝姓人口较少,暂未查到权威人口总量信息,估约在5万人左右,全国排名应在400名开外,在百家姓中位列第110。

贝姓源于郥国,为西周初期三公之一召公奭后裔所建,王族后裔,为燕国附庸国,都城为今河北清河,清河古代又称青阳、贝州,属甘泉,贝(主要指海贝,另有珧贝、骨贝、石贝、铜贝等)在上古时期曾作为重要的原始货币使用,在古代生产贝的地区,也有贝氏发源地。美籍华裔土木专家、建筑师贝聿铭,其设计了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银大厦、纽约基普斯湾广场、香山饭店等众多耳熟能详的著名建筑,荣获建筑领域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及其设计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