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一场规模巨大的装甲对决展开,其激烈程度在21世纪实属罕见。泽连斯基调集大约7.5万人的机动部队,试图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占据上风。
这些部队构成复杂多样,包含第1坦克旅等7个坦克机械化旅。这些坦克机械化旅配备大量先进坦克,原本设计用于进行强大的装甲突击。同时,还有如第80空突旅等3个空降突击精英部队,这些部队具备快速机动和从空中进行垂直打击的能力。
除此之外,参与此次行动的还有6个主力作战旅以及4个特种兵团。这些不同类型的部队,原计划通过紧密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整体作战能力,但在实际战斗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种协同效应并没有完全实现。
激烈的战斗持续长达8个月的时间,乌军的损失极为惨重。阵亡和受伤的士兵人数高达68400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同时,还有2500名士兵被敌军包围,身陷困境。另外,有5500多名士兵在战场上经历九死一生,才得以艰难逃脱。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剧和破碎,以及无数士兵个人的苦难和挣扎。
俄军展现出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摧毁乌军大量的军事装备。其中,有398辆作为乌军装甲力量核心的主战坦克被彻底摧毁。此外,还有320辆用于支援坦克作战、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的步兵战车,以及289辆负责运输士兵和补给物资的装甲运输车被击毁。
更有2201辆包括装甲车和防地雷反伏击车在内的各种车辆遭到破坏。总计有3208辆来自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装备,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损毁,变成一堆堆废铁。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乌军的战斗力,也使得乌军在后续的作战行动中,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御方面,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困难。
俄罗斯空天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在此次战役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们频繁出动,对乌军的据点实施猛烈轰炸。苏34投掷FAB - 1500和FAB - 3000重型滑翔制导炸弹,这些炸弹具有极强的破坏力,给乌军的防御工事、军事设施以及人员造成重大打击和伤亡。同时,俄军还利用光纤无人机对乌军可能的撤退路线进行严密监控。
一旦发现乌军有任何撤退的迹象,俄军就会立即对相关区域投射温压弹。温压弹在爆炸时会迅速消耗周围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高温,对目标区域内的人员和装备造成毁灭性的杀伤。
乌军在面对这种攻击时,往往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既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也无法安全顺利地撤退,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损失。温压弹的大规模使用,使得战场的残酷程度进一步加剧。
战场上,各种型号的装备被摧毁,大量的残骸遍布在广阔的战场上。其中,包括性能先进的德国制造的豹2A6主战坦克,也有在多个国家军队中广泛服役的、苏联时期研制的T - 72A坦克,以及英国陆军的主力坦克挑战者2。
除这些主战坦克外,还有大毒蛇装甲车、哥萨克装甲车、悍马装甲车等30多种不同型号的装甲车辆也遭到严重破坏。这些来自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装备残骸,散落在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内,形成一片片触目惊心的钢铁废墟。它们曾经是战场上的重要武器装备,承载着作战的希望,如今却只剩下一堆堆残骸,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这些不同型号的装备,虽然各自的性能和特点有所不同,但在战场上最终都难逃被摧毁的命运,这也更加凸显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这些被摧毁的装备,不仅意味着乌军军事力量的严重受损,也为军事专家们研究现代战争中装甲装备的对抗与防护,提供宝贵的实战案例和参考。
这场规模空前的装甲对决,其最终的结果以及整个作战过程,对于未来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制定、装备研发以及作战模式的调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