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关注,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退役军人优待证从2021年底开始发放,我是2022年国庆节前拿到的,到现在也用了两三年。平时主要就是坐公交免费,每周能坐几次,因为我旅游少,其他用途用得不多。
目前,全国给退役军人以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发放的优待证数量不少,光是退役军人优待证,肯定发了上千万张。
集中发放后又常态化发放,现在每年退伍回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都会让大家第一时间申请优待证,基本解决了有没有优待证的问题。
不过,优待证落地实施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地区间优待项目不平衡,东部的深圳、无锡、苏州等地已经开启数字化进程,福州最近也有了自己的电子优待证,可其他地方还只能用实体卡。
整体来看,很多地方陆续实现了“两免”,也就是坐公交地铁免费、景区景点免费。
接下来,要从解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让大家在使用中认可优待证,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推动出台全国性优待目录清单。现在各地政策不一样,容易造成优待项目和服务的断层。就像有些战友用优待证时发现,同样的优待项目,有些地方能享受,有些地方享受不了。
比如在机场,有的地方退役军人能凭优待证享受军人优先值机,有的地方就不行。好在现在不少机场都推出了这个服务。全国统一清单,就能避免这些情况。
第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优待项目固然重要,社会力量也得大量加入。像商场就很关键,可以发展一些拥军商户。
第三,强化精准化优待服务。农村退役军人适合哪些优待项目,参战老兵、残疾军人等特殊群体,都应该有差异化优待政策。
之前就有部分退役军人能去高铁贵宾厅免费候车,像60周岁以上的退役军人、残疾军人、三等功以上退役军人,还有烈士遗属都可以。以后这种差异化优待政策可以逐步丰富起来。
最后,大家都盼着能尽快有全国通用的电子优待证。毕竟这能够让优待更加便捷。
大家对这些想法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