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听见一声巨响,火苗刚起来,我赶快用东西扑灭了。”近日,姜女士(化名)在给刚提车两个月的智己LS6充电时,遇到了充电枪头着火的情况。

在姜女士维修和索赔的过程中,事情陷入了“罗生门”——充电站方面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显示枪线冒烟是“车端短路”所致;智己售后在拆车检测后,提出更换继电器和坏了的相应模组,认为枪头着火是充电桩问题,与车辆本身质量无关。

姜女士因担心车存在质量问题,先后提出换车、退车或是赔偿5万元的诉求,均被智己拒绝。目前,由于双方未能协商一致,姜女士的车拆修后,还停在用户中心。


2月21日晚9时许,姜女士(化名)充电时遇到了充电枪头着火的情况。受访者供图。

姜女士于2024年12月提车。今年2月21日充电起火事故发生时,距离提车仅2个月。

“当天只剩20%左右的电了, 因为离家有点远,我就找了一个附近的站充电。”姜女士回忆,当晚9时许,她在北京顺义千亩森林公园小桔充电站充电“一波三折”:“先是找了一个桩,显示充电匹配不成功后,再换到后来这个(起火)充电桩。”

姜女士描述,在车机还在跟充电枪头匹配的过程中,还没转化为在充电的状态时,充电枪头着火了。她听到一声巨响,随后看到了火苗,于是赶紧用周围物品扑灭了火,再把充电枪头拔了下来。

当晚,姜女士喊了保险拖车,车送到了北京朝阳金港汽车公园的用户中心。

事故发生后,智己和涉事充电站在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上各执一词,事情陷入了僵局。

姜女士告诉记者,智己用户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事故原因有多个说法,先是表示“电流过大,把电池组击穿了”“继电器坏了,可能要换电池”,后又称,收到厂商反馈的后台数据,是继电器和相关的模块,以及一些保险线路坏了。在3月初,经过拆车检查,智己方面告诉姜女士,更换继电器和两个相关模块和修复烧掉的保险。

“这些说法都是由工作人员口头传达的,没有出具任何说明。”姜女士对于智己方面给出的故障原因不买账,“我觉得是车出厂的时候质量就有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姜女士此前已多次遇到充电不匹配的情况。平时充电桩插上后,提示无法充电或显示设备故障时,姜女士会换一个桩接着试,有时候需要换2、3个桩才找到匹配合适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购置电车,我以为充不了电可能是充电桩(故障)的原因,所以之前出现这种情况也没跟智己售后反映过。”姜女士解释。

3月25日,记者通过姜女士提供的电话,联系到北京区域的一位售后总监核实事件情况。这名售后总监否认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并将矛头指向了充电站。“故障原因跟车主说的是两码事儿,是因为她当时使用的充电站有问题。”

这名售后总监表示,智己的车在这起事故中起了保护作用。“它是充电桩枪短路了以后引起的(火),如果说我车里没有(绝缘)保护的话,肯定会产生一些自燃。从某种技术角度来说,我们属于合理合规合法进行保护了整个车辆,没有造成额外的损失。”

不过,记者在姜女士提供的一份由充电站技术运营方北京亚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看到了另一种说法。该公司写道:“从后台记录,以及车端记录中,可以查看出我方操作严格遵循GB/T27930相关标准。”该报告指出,枪线冒烟是“车端短路”所致,矛头指向了智己车辆本身。


在北京亚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盖章的报告中,事故原因指向“车端短路”。受访者供图。

对于这一报告,上述智己售后总监告诉记者,智己也出具了相应的检测报告,一一推翻了充电站检测报告的结论,并且表示将这一报告同步给了姜女士。当记者询问,这份报告是否可以公开给媒体作为核实依据,这名售后总监在请示后拒绝了记者的请求。姜女士则表示,自己没有接收到智己所说报告的信息,她认为智己和充电站都在推卸责任。

此外,在一段姜女士提供的多方沟通录音中,记者听到,智己厂商强调自己的车符合设计、安全要求,绝缘也没有问题,充电站运营方亚电新能源承认存在“过年没有巡检,线路老化”的问题,小桔充电表示自己是平台,只提供线上引流,并非直接责任方。

3月25日,记者根据工商留存电话致电北京亚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情况,电话未能接通。

目前,智己方面拒绝了姜女士提出的换车、退车或是补偿5万元的诉求。上述智己售后总监表示“诉求不合理”,因为责任不在智己。他表示,车辆已经做了修理,此前为姜女士提供150元打车券/天直至车修理好,其实已经是一种补偿,“车主可以开一段时间看看,确认修好了没问题,我们再给她申请店端后续的一些服务,这都没问题”。

对于上述售后总监的说法,姜女士不赞同。她认为补偿应该先谈好。目前,由于未能协商一致,姜女士的车还停在用户中心。姜女士告诉记者,充电平台小桔和技术运营方亚电新能源也没有给出新的说法。

根据公开资料,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LS6为大五座SUV。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