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宋美璐 每经编辑:董兴生

“网络视听已经成为赛博空间不可或缺的存在,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可替代。”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表示。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在成都开幕。3月26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10.91亿人,网民使用率高达98.4%;行业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下沉市场释放活力,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比达62%。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深度合作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全程参与见证了《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第十次发布。周结表示,此次《报告》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将网络视听这一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应用置于服务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深入研究。

《报告》借助用户数量、市场规模、使用时长、内容供给、大屏活跃度与开机时长,以及中国网络视听海外应用的下载量和收入规模等一系列关键数据,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202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脉络,展现出网络视听在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网络视听企业规模再创新高,人均拥有一个以上短视频账号

《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景气度高,网络视听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行业现有企业数量约为75.7万家。其中,微型企业占比高达80.4%,小型企业占比为15.5%。这些小微企业不仅是创新活力的主要载体、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毛细血管,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吸纳大量就业的主力军。


网络视听作品规模增长,2024年上线的剧、综、影、纪、动、微总数为4363部,同比增长16.22%。短视频账号规模达16.2亿,每日全国上线短视频突破1.3亿条。职业主播(含在机构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以及在个人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规模达到3880万,同比增长157%。


长短融合催生新增长,长视频回暖创新高

2024年,各类网络视听应用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短视频依旧独占鳌头,用户规模达10.4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56分钟,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细分领域第一名;伴随着长短视频融合的推进,长视频也出现回暖迹象,凭借丰富的内容储备,以7.52亿的用户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此外,《报告》发现,长视频用户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化特征,主要吸引高学历、年轻的用户群。


网络直播打破空间界限,凭借着即时在场感赢得用户。截至2024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占网民整体的75.2%。网络音频则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用户的日常通勤、家务休闲等场景中发挥陪伴作用,用户规模达3.35亿,网民使用率30.3%,与上年基本持平。


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在海外市场发挥重要力量

从《报告》来看,微短剧数据表现亮眼,成为现场“热议”话题。

微短剧作为新兴的网络视听业态,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新上线的微短剧数量持续增长,内容质量也逐步提升。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半年增长率高达14.8%,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提升到101分钟,与即时通讯不相上下。


值得注意的是,优质微短剧还登陆大屏终端,满足了家庭场景下用户多元化需求,助力微短剧突破移动圈层,实现受众扩容。

在海外市场,微短剧同样在发挥重要力量。2024年,在海外视听类应用下载量Top100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有19个,同比新增3个,其中2个为微短剧应用。在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Top100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有20个,新入围11个,微短剧包揽8席。微短剧成为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轻舟”。


短视频、直播成为“种草利器”,推动消费逻辑转变

视频和直播在消费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拉动消费的关键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万亿元,其中短视频和直播在带动网上零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近一半受访者因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而消费过,其中有57.8%属于典型的非计划性消费。“内容即货架”的全新消费模式正在形成,电商直播、直播带货更是成为直播领域的热门,高达54.2%的受访者保持高频观看习惯,远超其他类型直播。


与此同时,传统消费逻辑被改变,构成了基于电商和短视频的“兴趣激发-场景验证-即时转化”消费链路,推动了零售业从供给驱动向需求响应的转变。

技术发展上,生成式AI也在重塑内容生态。使用AI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从25.6%上升到31%。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报告》截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